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菌核的主要病害为烂腐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菌核表皮有病灶与破口,病区菌核先是变黄,进而萎缩,流出黄色粘液,菌核畸型。它常导致茯苓大幅度减产并失去药用功效。苓农将茯苓菌核的烂腐病称之为茯苓的“麻风病”。可见该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非同一般。使茯苓农蒙受巨大损失。过去,将烂腐病简单看作是由于排水不良或收获过晚引起的。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据笔者多采到苓伤破土挖苓观察后发现,引起茯苓菌核烂腐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引种后,复土不够厚,特别在茯苓菌核形成或始期,遇到气温忽高忽低,加上多雨潮湿又排水不良,使茯苓先产生生理性病害。这时加上菌核  相似文献   

2.
茯苓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其菌核是用途很广的中药.在推广茯苓人工接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用"肉引"和菌核分离(无性繁殖)制的菌种,有迅速退化现象,严重影响茯苓产量和质量.为了克服茯苓菌种退化,笔者曾深入产区对茯苓进行了有性繁殖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根岳  俞慧玲  雷云仙 《食药用菌》2019,(3):210-211,217
对茯苓进行定位法栽培试验,并与常规段木栽培法进行产量和质量比较,结果为定位栽培法茯苓菌核定位率高达100%,菌核圆整、结实,内部洁白、无包沙,其产、质量均优于常规段木栽培法。定位法解决了松树桩原地栽培茯苓菌核到处乱长,茯苓菌核难找的问题,降低了采挖成本,提高了挖掘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茯苓属担子菌钢,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是一种药用真菌。菌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安神等功效,系我国中医学上的传统名药,调补营养的食品,也是珍贵的出口物资。湖北是茯苓的主产区之一,历来采用新鲜菌核做菌种进行扩大繁殖。但用同一菌核的后代连续三年做种(即连续三代),  相似文献   

5.
对6株茯苓(Poria coco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中多糖和三萜含量以及菌株间亲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优于其它茯苓菌株.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2.10 cm/d;采用松树兜法栽培茯苓,该菌株的菌核产量达到每兜4.76 kg;菌核中还原糖含量为0.43%,总糖含量为7.37%,三萜含量为0.74%;拮抗试验表明6株茯苓菌株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说明茯苓菌株体细胞亲合基因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菌核侧耳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荣同 《食用菌》2001,23(4):13-14
菌核侧耳 Pleurotus tuber -regium(Fr)Sing,别名核耳菇、虎奶菌、茯苓侧耳、南洋茯苓(日本)。属担子菌纲,侧耳科。目前国内很少见到栽培成功的相关报道。该菌子实体及菌核富含蛋白质、矿质元素、多种维生素等,味道鲜美,干品具独特香味。入药有治疗胃病、哮喘、高血压、便秘、发烧、感冒、水肿、脑病、疗疮、神经系统疾病等功效。笔者于1998年在崇仁野外采到该种,并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取得成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 菌核侧耳是一种土生木腐菌.夏秋生于阔叶树的根或埋木上。子实…  相似文献   

7.
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Fr.)sing],又名虎奶菇、核耳菇、茯苓侧耳、南洋茯苓等,为产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它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钾、钙、镁等元素,还含有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虎奶多糖。笔者于2000年在江西崇仁阔叶林的腐木桩上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后经组织分离和人工驯化,得一优良菌株。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珍稀野生菌资源.将多年探索出的人工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茯苓是常用的主要中药材,为菌生块状菌核体。现代医学证明,茯苓富含茯苓多糖,具有清热解毒和利湿抗癌的功效,临床已用于膀胱癌、肺癌和宫颈癌的治疗,又是保健食品原料之一。因此茯苓在中医药用和保健食品开发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1菌种来源茯苓的一级原种由科研单位培育,二、三级栽培菌种由  相似文献   

9.
茯苓(Wolfiporia cocos)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真菌.茯苓中富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挥发油类、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中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为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来源广泛,主要包括菌核、菌丝体以及发酵液.茯苓多糖具有多种...  相似文献   

10.
菌核侧耳畸形菇出现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 (Fr.)Sing,又名虎奶菌、核耳菇、茯苓侧耳、南洋侧耳(日本),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子实体与菌核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有关典籍记载,它具有治疗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压等疾病的药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它富含的虎奶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补血生津,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等功效。笔者在多年从事菌核侧耳驯化栽培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猪苓,又名猪茯苓,在分类上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科菌科,地花属。药用部分为菌核。菌核坚硬,略有弹性,上有绿色芽眼:菌核表面黑褐色,有很多皱纹;内部白色,干后略带褐色。猪苓的子实体称为猪苓花,从地下菌核中长出,是一种美味食用菌。子实体柄短,上着生很多带菌盖的分  相似文献   

12.
虎奶菇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奶菇又名核耳菇、菌核侧耳、茯苓侧耳、南洋茯苓,拉丁学名 Pleurotus tuber-regium(Fr.)Sing.,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为木腐生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浅褐色,皮革质,呈漏斗状或喇叭状,直径8~20cm,表面有散生、翘起的小鳞片,近中央部分常有白色绒毛。菌褶白色、内卷延生。菌柄偏生或侧生、实心、粗壮、纤维质,近菌褶处表面覆盖白色绒毛。虎奶菇可形成菌核,菌核坚硬,表皮褐色,内部白色:直径8~15cm,球形或卵圆形。1 菌种 从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引进。2 菌丝培…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区栽培茯苓历史悠久,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菌核作种,当地群众称之肉引。长期的生产实践使栽培者得出一个经验:“用野生茯苓作种比用家生茯苓作种产量高”。因为野生茯苓是有性繁殖的后代,其生活力旺盛,抗逆性强,产量相应会高。然而由于采药者增多,野生茯苓已很难采到,没有野生茯苓,就不得不用家生茯苓作种,这样年复一年用家生茯苓作种,无性世代太长,造成茯苓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为了提高产  相似文献   

14.
茯苓抗癌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古老的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列为上品。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益牌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随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含有抗癌成分,现简介如下:1化学改性的茯苓多糖 茯苓中的聚糖(Pachyman)占菌核干重93%,不溶于水,没有抗肿瘤活性,如果用高碘酸盐把茯苓聚糖进行氧化,再用硼氢化钠进行有效还原,即成化学改性的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小白鼠的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88%~9…  相似文献   

15.
茯苓木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茯苓在松木屑-麦麸基物上生长期间,基物失重及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有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1.茯苓菌分解木屑的能力较强。培养100天时,呼吸作用消耗掉的有机质达38~39%,基物中纤维素降解了46.32%,半纤维素降解了58.41%,但木素降解量极低。由此可见,茯苓菌主要是利用植物体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一种褐腐型木材腐朽菌。 2.茯苓降解松木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0—45天期间呼吸消耗的基物有机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量较多,在基物中茯苓菌核类物质开始产生时(45天左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速率明显下降,呼吸强度也明显降低。 3.茯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向基物中释放胞外CMC酶、FP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初期酶活性较低,在菌丝体向胞外释放菌核类物质时,4种酶活性明显上升,直到培养100天酶活性仍处于高峰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区栽培茯苓历史悠久,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菌核作种,当地群众称之肉引。长期的生产实践使栽培者得出一个经验:“用野生茯苓作种比用家生茯苓作种产量高”。这一经验用生物遗传学的观点来解释,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野生茯苓是有性繁殖的后代,其生活力旺盛,抗逆性强,产量相应高。然而,由于采药者增多,野生茯苓已很难挖到,没有野生茯苓,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个茯苓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核产量试验研究,发现菌丝生长速度顺序为:茯苓5.528〉GIM5.37〉Pc-1〉茯苓5.157〉茯苓(ACCC:50876)〉茯苓3号〉茯苓01〉川杰1号菌株;单一菌株成活率是:茯苓5.528〉GIM5.37〉Pc-1〉茯苓3号〉其余茯苓菌株;菌株单窖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c-1〉GIM5.37〉茯苓5.528〉茯苓3号〉其余茯苓菌株。综合三类指标,反映出茯苓5.528、GIM5.37、Pc-1是适合于茯苓栽培开发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国人对茯苓的认识和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试验,但一直采用“肉引根种法”,即使用新鲜的茯苓菌核作种进行栽培,因种苓用量大,成活率不高,产量不稳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个茯苓菌种斜面保藏、木屑管保藏和液体石蜡保藏效果比较表明,液体石蜡保藏法保藏时间可达4年以上,木屑管保藏法可达3年左右,斜面低温保藏法1年左右。3种方法保藏的茯苓8号菌种人工栽培,均能正常长出茯苓菌核。研究认为短期保藏茯苓菌种可选用斜面低温保藏法,长期保藏可选择液体石蜡保藏法。  相似文献   

20.
以从全国收集的12种茯苓菌株为试材,开展栽培试验,比较不同菌株在罗田种植的菌核产量,并测定多糖含量衡量其内在品质,为筛选适合道地产区罗田栽培的茯苓菌株。结果表明:罗田当地菌株LT菌核产量为每窖1.35kg,多糖含量为76.22%,综合表现良好。尽管菌株靖州28和YN 2项指标均优于LT,但栽培试验中二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空窖现象。因此,菌株LT依旧是罗田产区栽培的首选菌株,但通过有效的引种驯化,靖州28和YN有望培育成适宜罗田产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