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饥饿对异育银鲫鱼种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5尾均重为12.50g的异育银鲫鱼种随机放入3个水族箱,温度控制在22℃,采用循环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0、10、20、30、40d)对异育银鲫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40d内,异育银鲫鱼种的体重先显著下降再趋向稳定,而含肉率和肠体比呈下降的趋势;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试验期间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数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白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esources, some fishes were introduced into Xiangmoshan reservoir. The introduced fishes consisted of different ecotypes such as silver carp (Hypophthahnichthys rnolitrix (Cuvier et Valenciennes)), big head (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 and lake herring (Coregonus clupeaformis (Mitchill)) that were plankton feeders,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and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elonging to the polyphagia, and also the non-native predator Walleye (Stizostedion vitreum (Mitchill)) and big mouth (Silurus soldatovi rneridonalis Chen), et al. Among there were not only the cool water fish Peled (Coregonus peled (Gmelin)), but also the warm water fish big mouth.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fishes resulted in ecosystem changes of the reservoir and some native fishes had gone to decrease their population sizes or been in the condition of depopulation such as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rnurensis (Berg), Rhodeus sericeus (Pallas) and Silurus asotus (Linnaeus). The native common carp had disappear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species. Roach (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 had been thriven for one or two generations after its introduction and immeidiatly disappeared. Silver fish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Lake herring (Coregonus clupeaformis (Mitchill)) and Walleye (Stizostedion vitreum (Mitchill)) died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so most of the introduced species has passed out of existence. Via many years introduction of different fishes, composition of spec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eservoir had been changed obviously. It was necessary to further estimate whether the ecosystem of the reservoir had been damaged.  相似文献   

3.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4.
董艳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10-2812
[目的]了解水体底泥中汞、镉对鲫鱼卵巢性腺发育程度、卵母细胞组织学的影响。[方法]测定在水体底泥中汞、镉污染的情况下鲫鱼的性腺指数,观察卵母细胞的组织结构。[结果]底泥中汞和镉污染均造成鲫鱼卵巢成熟系数降低,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大。100mg/kg汞污染下,鲫鱼的性腺指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汞污染能抑制卵母细胞对卵黄物质的积累,高浓度下还能抑制早期卵母细胞(第Ⅱ时相)核仁的分裂。镉污染也能抑制卵母细胞对卵黄物质的积累,高浓度下导致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周围卵质中出现细小的卵黄油滴。[结论]水体底泥中汞、镉污染能阻碍鲫鱼卵巢发育,使性腺指数降低,抑制早期卵母细胞核仁分裂。  相似文献   

5.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兴淮鲫(白鲫■×散鳞镜锂■)及其双亲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法,研究了3种鱼的晶体、脑、肌肉、心脏、肝脏及肾脏等6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等4种同工酶酶谱表达上的异同点及遗传倾向。结果表明,兴淮鲫的LDH同工酶有偏父的表达倾向;它的s-MDH和EST2种同工酶则表现出偏母表达的倾向;在SOD同工酶的表达上,与双亲相比,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同时,3种鱼的4种同工酶并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此外,在兴淮鲫的4种同工酶酶带中出现双亲没有的“新杂种酶带”及双亲的“互补酶带”,且F_1代的有些酶带的活性比双亲相应酶带的活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兴淮鲫(白鲫■×散鳞镜鲤■)及其双亲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兴淮鲫(白鲫■×散鳞镜锂■)及其双亲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法,研究了3种鱼的晶体、脑、肌肉、心脏、肝脏及肾脏等6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等4种同工酶酶谱表达上的异同点及遗传倾向。结果表明,兴淮鲫的LDH同工酶有偏父的表达倾向;它的s-MDH和EST2种同工酶则表现出偏母表达的倾向;在SOD同工酶的表达上,与双亲相比,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同时,3种鱼的4种同工酶并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此外,在兴淮鲫的4种同工酶酶带中出现双亲没有的“新杂种酶带”及双亲的“互补酶带”,且F_1代的有些酶带的活性比双亲相应酶带的活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抗凝剂对鲫鱼外周血的抗凝效果。[方法]以鲫鱼"中科3号"为研究对象,比较5种抗凝剂对鲫鱼外周血的抗凝效果,探讨其适宜抗凝剂品种和有效抗凝浓度。[结果]除了L-半胱氨酸在试验条件下不能作为有效抗凝剂外,其余4种抗凝剂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均在61.43 min以上。肝素钠、柠檬酸钠、草酸钾和EDTA的有效抗凝浓度分别为(0.80±0.17)、(1.42±0.14)、(1.17±0.14)和(2.33±0.58)mg/mL。显微镜下,肝素钠、柠檬酸钠、草酸钾和EDTA 4种抗凝剂均能较好地维持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鲫鱼外周血抗凝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冰鲜和解冻鲫鱼的导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伏安法测定了不同频率下冰鲜和解冻鲫鱼的阻抗 ,分析了其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冰鲜和解冻鲫鱼的阻抗均随频率增大而减小 ,频率从 1kHz增大到 16kHz时 ,冰鲜 1,3,10d鲫鱼的阻抗相对变化值为 5 1% ,4 8 5 %和 33 9% ,冷冻 1,3,10d后的解冻鲫鱼的阻抗相对变化值为 16 0 % ,14 3%和 14 4 % ;冰鲜鲫鱼的阻抗相对变化值明显大于解冻鲫鱼。依据阻抗相对变化值 >2 0 %或 <2 0 %可以区分冰鲜和解冻鲫鱼。  相似文献   

10.
饵料中添加酶制剂对异育银鲫消化和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异育银鲫的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酶制剂, 观察其对异育银鲫消化和增重的影响。在试验1中, 将180尾异育银鲫分成4组, 日粮中分别添加0, 05, 10和15 g/kg 的酶制剂, 试验期41 d。结果表明, 添加05 g/kg 组的异育银鲫增重率最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P < 001); 饲料表观消化率最高, 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不显著 ( P > 005)。在试验2中, 将180尾异育银鲫分为5组, 分别添加酶制剂0, 025, 050, 075和100 g/kg, 饲养33 d。结果075 g/kg 酶制剂组异育银鲫增重率最高, 与对照组相比高2698% ( P < 001), 且饲料消耗最低, 较对照组低1985% ( P < 001)。由此认为异育银鲫日粮中酶制剂添加量以075 g/kg 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不同体色鲤、鲫鳞片的色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体色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auratus)品种为实验对象,测量和观察了背部鳞片、腹部鳞片,以及彩色斑纹鳞片的色素组成和分布。结果得出,鲤、鲫鳞片上层的色素有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3种,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其中心区域色素浓密,外缘区域较稀疏,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25%~35%。鳞片下层的色素主要是鸟粪素,镶嵌有少量的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和前区,约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30%~65%。并归纳总结了鲤、鲫中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讨论了鸟粪素在鲤、鲫鳞片上的分布特征,金鲫的体色演化,以及黑背鲤、黑背鲫中黑色素的遗传特点。研究亮点:观察了鲤、鲫背部和腹部鳞片上的色素分布状况,测量分析了鳞片下层色素区、鳞片上层色素区占整个鳞片比例的特点。拍摄了不同体色鲤、鲫鳞片一一对应的色素图谱,找出了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这些研究内容为揭示鲤、鲫多姿多彩的体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见鱼种鲫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变量及统计分析方法开展鲫鱼在高水压条件下不同降压过程中承受能力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水压变化环境对鲫鱼的影响和不同大小的鲫鱼承压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压强和降压速率均对鲫鱼健康有重要影响,且两者关系密不可分。总体来讲,压强在3 MPa以内,鲫鱼均未受伤;压强在4~10 MPa范围内,压强和降压速率越大,鲫鱼受伤的几率越大;压强超过10 MPa后,鲫鱼会死亡,且压强越大,造成鲫鱼死亡的降压速率临界值越小。此外发现,鲫鱼对变压环境的承受能力似乎与其个体大小无明显的关系。该研究有望对未来高科技远洋渔业中所涉及的深水养殖及深水捕捞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兴国红鲤原种(父本)作异源精核诱导营天然雌核发育的普安银鲫A型(母本),异精雌核发育普安银鲫子代,投放2.3 g/尾的鱼种,经105 d饲养。结果:出池规格达69.5 g/尾,日增重0.64 g/尾,比普通鲫提高0.27 g/尾;群体增重倍数24.3倍,较对照池提高11.62倍;成活率85.04%,比对照组提高6.54个百分点。异精雌核发育子代在生长速度和抗病性方面较土著鲫显示出显著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线灭活红鲫Carassius auratusvar. red精子,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进行人工雌核发育,共获得241尾雌核发育子一代鱼。经形态特征初步分类后,取10尾进行RAPD分析,以鉴别雌核发育鱼。用筛选的10种随机引物,均可扩增出建鲤和红鲫的特征条带。扩增结果发现:部分子一代仅出现建鲤特征条带,未发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雌核发育鱼;部分子一代既有建鲤特征条带,也出现红鲫特征条带,为鲤、鲫杂交鱼。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APD技术可高效、准确地鉴别出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鱼。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似文献   

16.
在养殖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将赣昌鲫与湘云鲫夏花鱼种分别混养在草鱼+鳙鱼鱼种培育池中。试验结果显示:赣昌鲫与湘云鲫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8.75%、92.92%,赣昌鲫的群体生长速度较湘云鲫的群体生长速度快10.37%,个体增长速度快14.28%。  相似文献   

17.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18.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亚显微病理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肝、脾、肾组织亚显微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并比较了鲫、团头鲂、鲢、鳙患此病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基本相同。呈败血症症状,只是垂死的鲫较团头鲂、鲢、鳙为严重而已,这与鲫的生命力较强有关。在光学显微镜还不能察觉细胞组织的病变时,在电镜下已呈现出细胞病理变化。肝、睥、肾等脏器最早出现的病变是细胞的膜性结构受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肝细胞中有很多被苏木素深染的丝状物是高度密集成束的粗面内浆网。这是机体的一种补偿性反应。根据病原、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研制出复合新药——鱼泰8号,并提出三步曲治疗方法及16条治疗注意事项,从而确保治愈率在95%以上.治愈了2000多公顷内的病鱼。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出发,提出10条综合预防措施,在300公顷的鱼池中实施后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20.
精子膜蛋白在异精雌核发育银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