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旋毛虫是一种寄生在哺乳动物横纹肌中的致病性线虫,旋毛虫病是一种较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1]。T4旋毛虫(伪旋毛虫)是一种与之有很近亲缘关系的种系,它既能感染哺乳动物又能感染鸟类[2],与旋毛虫不同的是其在肌幼虫发育时期并不能形成包囊[3]。近几年,世界各地的伪旋毛虫病的感染情况也变得愈发严重[4]。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教育部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构建伪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5],利用免疫筛选首次获得伪旋毛虫肌幼虫期高特异强反应原性的  相似文献   

2.
microRNA(miRNA)Lin-4于1993年在线虫中被首次发现[1],并且miRNA let-7的功能也在随后得到证实[2],因此miRNA开始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领域。miRNAs是一类17~24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分子,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表达[3]。miRNA的生物起源始于细胞核,涉及大量的细胞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蝙蝠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蝙蝠寄生线虫作为潜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从1873年至今,全球有资料记载的蝙蝠寄生线虫的宿主、种名、分布区域和分类学地位,分析了我国蝙蝠寄生线虫系统分类学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蝙蝠寄生线虫物种间传播机制及潜在的人类感染风险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1 政策问题背景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由相同的病原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人兽共患病下的定义为:“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分类的1415种人类疾病中,有61%属于人兽共患病。目前已知的人类传染病共有300多种,仅有10余种只对人类感染,其余均为人兽共患病。近年发生的175种新发传染病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得全球范围内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研究现状和热点变化趋势信息,为我国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OOC 12.6和Citespace 5.8 R1软件对Pubmed数据库中的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关键词进行了频次统计、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间线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根据Pubmed数据库中 2001—2021年关键词频次统计和共现分析结果,国际关注度较高的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有以下3类:第1类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包括布鲁菌(Brucella)、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等,需要持续关注;第2类为近些年在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等,需要更为深入研究,以尽早控制这些病原的扩散;第3类为在国外特定地区曾大规模出现的人兽共患病,如Q热(Q fever)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等,应当重点关注其输入性风险,避免这些疾病在我国暴发。除疾病和病原微生物外,与检测和诊断相关的关键词,如系统发育(phylogeny)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关键词的关注度也较高。聚类分析生成了10个聚类,蜱媒传染病大类提示蜱虫在人兽共患病传播中的作用。时间线和突现词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原微生物中,对甲型流感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的关注度还在逐渐增加。同时,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在从特定序列检测向全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发展,这些领域极有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结论 结果提示,人们对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在发生更新和迭代。我国应重点关注甲型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疾病的防控,并适当关注蜱媒传染病。这些信息的获取可为我国的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兽共患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很有必要.人兽共患病多在普通人群、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村及与畜禽密切接触者中感染.因此,人兽共患病除了在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疫苗等方面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在普通人群中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范宣传,建议不吃生肉、半熟肉及生的动物产品;生熟食、菜板、刀具要分开使用;农村要建卫生厕所,人粪经发酵处理后再施肥;畜禽养殖人员、兽医人员、屠宰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被犬(不管是否病犬)咬伤,均需进行紧急免疫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7.
<正>一、人兽共患病(一)定义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称为人兽共患病。资料显示,全球约有200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而我国有120种左右。仅十年的时间,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增加了几十种之多,而且人兽共患病还会增多,有逐年增加之势。全世界新发现的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占1/2以上,如流行性出血热、莱姆病、尼巴病、巴  相似文献   

8.
人兽共患病(Zoonosos)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并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曾译为人兽共患病、人畜共患病、人畜互通病等,但有人认为将Zoonosos一词译为人兽互传病更为恰当。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约250多种,其中100多种是公共卫生上的重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它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衰均有一定影响。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兽共患病90多种,其中猪病25种,禽病24种,牛、羊病26种,马病13种。人兽共患病在全球都有发生,尤其在文化、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生更为严重。我国现属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正>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osis),是由带科(Taeniidae)棘球属(Echinococcus)的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卫生部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1]。我省是全国包虫病重点省份之一,主要分布于甘孜州、阿坝州的31个疫区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养殖业发展和畜产品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人兽共患病疫情突袭人类的事件,人兽共患病不仅对畜牧业危害极大,同时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如何减小和避免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做到动物和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做好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刊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传染病方面的专家苏敬良博士,就人兽共患病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防制人兽共患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目前世界上有1415种人类疾病的病原体,61%为人兽共患病。其中175种被新发现的疾病中132种是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不仅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影响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以要切实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一株狐源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按照荚膜抗原差异,可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对猪致病性较强的血清型为1型、2型、7型和9型[1]。猪链球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关节炎及败血症[2],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3-4]。该病原菌在特定的传播途径下也可以感染人类,目前我国四川、江苏、宁波、广州、广西[5]等地相继报道过猪链球菌感染人的病例,该病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但狐感染猪链球菌病鲜见报道。本试验对从天津  相似文献   

13.
人兽共患病就是既能感染人类,又能感染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截至目前,全世界共发现人兽共患病439种,国内发现的人兽共患病也多达196种。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将各种小动物(包括鸟类)作为宠物饲养与观赏,这无疑增加了许多人兽共患病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机会,也包括由人传播给动物,进而扩大蔓延的可能性。因此,在饲养宠物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和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14.
一、人兽共患病形势严峻人兽共患病定义。在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专家委员会对人兽共患病下的定义是"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1.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疾病传染给暴露人群,人群感染后,有些可能发生人传染人,导致发病或死亡,有些人群的感染发病还会再传染给动物,形成循环发病。2.世界形势引人注目。目前有1415种人类疾病的病  相似文献   

15.
人畜共患病又称人兽(禽)共患病,是一类人与动物(指脊椎动物)之间能够共同感染或者相互传播的传染病。针对人畜共患病要重点研究病原的变异规律。重点研究感染的机制。重点研究快速、准确、有效地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人兽共患病危害的了解,目前已知全世界约有人兽共患病250多种,经调查我国共有人兽共患病120多种。人兽共患病主要是动物源性疾病,特别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肉、奶等需求量的增加,其传染主要是经动物性食品(肉奶等),患病动物的粪、  相似文献   

17.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是我国首家从事人兽共患病研究的专门机构,成立于2006年1月5日,以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及动物性食品安全为主要研究方向。现任所长陈启军教授。2006年6月6日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2007年8月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科研团队人选  相似文献   

18.
<正>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往往感染阿米巴原虫,且感染的种类多,但由于多数种类不致病,很少会有人关注。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的致病种,它引起的阿米巴病(amoebiasis)往往造成病猴出血性痢疾和肝脓肿,甚至导致死亡。同时该病作为人兽共患病,每年造成10万例人死亡而备受重视[1]。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作为实验动物在广西有着数量惊人的存栏量[2],而各种  相似文献   

19.
人兽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本文主要从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形势、危害、传播途径、流行原因、存在问题和防控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揭示了人兽共患病的严重危害,分析了人兽共患病流行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人兽共患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于1908年由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在北非突尼斯的啮齿类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体内发现,因虫体呈"弓形"正式命名为弓形虫[1]。弓形虫宿主广泛,牛、马、羊、兔、鸡和鹿等动物均有感染,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感染,给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