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红细胞脆性试验定量方法,进而利用建立的方法检定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对红细胞脆性影响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方法:45 nm波长下分别测定红细胞在加有一系列不同量的两种质量明显差异的胞磷胆碱注射液的0.4%低渗氯化钠溶液中溶血后的吸光度.结果:每4 ml0.4%低渗氯化钠溶液中含0.4 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时两个厂家的产品对红细胞脆性影响具有最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此浓度药物条件下红细胞溶血后的吸光度可作为评价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对红细胞渗透脆性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处理体外培养红细胞,采用改良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方法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采用H2O2诱导氧化溶血试验测定其溶血度。结果显示:铜显著增加鸡红细胞渗透脆性(MCF)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铜引起红细胞溶血度明显升高,且呈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表明试验浓度铜能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溶血度增加,使红细胞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3.
铜胁迫对山羊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红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采用改良的渗透法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酸化甘油试验测定其溶血度。结果显示,铜显著增加山羊红细胞渗透脆性(MCF)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铜引起红细胞半数溶血度(AGLT50)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过量铜能引起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红细胞溶血度增加,使红细胞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铜日粮及铜孵育对肉鸡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度的影响,试验采用200羽1日龄科宝商品代肉鸡随机平均分为4组,日粮中铜含量分别为11,110,330,550 mg/kg,饲养至10,20,30,40,50天时每组各取5只鸡采集血液、制备抗凝血,用不同浓度含铜孵育液孵育红细胞,验证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再从Ⅰ组取5只28日龄的肉鸡,采集抗凝血,分离、培养红细胞,采用改良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测定方法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用H2O2诱导氧化溶血试验测定其溶血度。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铜剂量的增加及饲喂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度均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第50天时Ⅳ组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度均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铜孵育能够极显著增加鸡红细胞渗透脆性(P0.01),极显著提高红细胞溶血度(P0.01),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说明试验剂量铜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度,对肉鸡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对猪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择临床健康的 2月龄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仔猪 1 5头 ,每周采血一次 ,连续 4次 ,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并测定RBC、红细胞脆性 (最小脆性和最大脆性 )、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 (E_C3bRR)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E_ICR)率。检测结果 :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强度的增强 ,所测定指标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或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红细胞脆性增高、红细胞ATPase和SOD活性及E_C3bRR率和E_ICR率均有降低趋势。表明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 ,红细胞易破裂而溶血、红细胞内外阳离子平衡失调、红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试剂红细胞由于两方面的原因而被广泛应用:一是作为红细胞抗原直接参与抗原抗体反应,如血型分型、未知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等;二是作为指示细胞,能够指示血凝(hemagglutination,HA)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的结果[1]。但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新鲜红细胞。在红细胞保存过程中,由于保存条件的不同和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表面会发生一系列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变化,从而致使新鲜红细胞容易发生溶血、破裂,而且易  相似文献   

7.
低磷血红蛋白尿症奶牛红细胞膜溶破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病例 ,采取分组 (血尿组、低磷组、对照组 )对比的方法 ,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了红细胞膜的磷脂组分、膜骨架蛋白组分及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的磷脂组分和膜骨架蛋白及红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地改变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PC PS)及神经鞘磷脂 (SM)显著高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而磷脂酰乙醇胺 (PE)含量显著低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血清磷与红细胞膜 P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 SM呈显著负相关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膜收缩蛋白 、 及区带 - 2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P<0 .0 1)而区带 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低磷组和对照组(P<0 .0 1) ;从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由低磷发展至溶血 ,红细胞形态从正常的圆盘状→棘形→球形→溶破的演变过程 ,发生血管内溶血时 ,其红细胞膜磷脂组分、骨架蛋白及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是导致溶血的最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犬的血型,首先从红细胞膜表面抗原即犬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入手,试验采用低渗溶血法制备犬红细胞的鬼影细胞,进而制备兔抗犬的红细胞多克隆抗体进行细胞凝集检测,再经SDS-PAGE和蛋白质免疫印记分析蛋白条带。结果表明:试验所得犬细胞膜糖蛋白与国际上测得的部分犬血型糖蛋白分子质量相符。说明此种提纯方法可用于研究犬的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  相似文献   

9.
β溶血素(β-hemolysin,Hlb)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乳腺的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牛源抗β溶血素的免疫制剂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β溶血素的基因hlb,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Hlb蛋白。以纯化的重组Hlb蛋白为包被抗原,从牛源噬菌体单链抗体表达文库中筛选到了一株针对β溶血素高亲和力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Fv在大肠杆菌Transetta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Hlb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奶牛红细胞的能力,抗β溶血素单链抗体可以显著抑制重组Hlb蛋白和金色葡萄球菌培养物上清的溶血作用。本研究一方面为研制抗金色葡萄球菌所致奶牛乳腺炎新型抗体制剂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深入研究β溶血素在金色葡萄球菌致病过程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CD47分子在猪附红细胞体病溶血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去脾猪人工诱导了猪附红细胞体病.在试验猪发病的不同时期采集血样,对各期血样进行了红细胞计数,并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在480 nm荧光下检测了红细胞表面CD47分子的表达量.红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第7 d轻度变形的红细胞明显增多;第10 d几乎看不到正常红细胞,轻度变形和严重变形红细胞占优势;第28 d随病情的恢复血液中几乎都是正常的红细胞,红细胞异型程度虽病情发展而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阳性细胞荧光强度百分比(M1)的最低值发生在接种后的第7 d,比对照组低82%,是发病症状的高峰期.第14 d和第21 d测得的M1值渐渐升高,但是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证明红细胞上CD47分子表达量与红细胞异型程度变化相一致.由于红细胞上CD47分子数量的减少减弱了CD47-SIRPα的交互作用,从而为脾脏红髓内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提供了正性信号.实验结果表明,作为红细胞表面标记物的CD47分子在猪附红细胞体病溶血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有机酸消毒液和聚维酮碘溶液为受试物,研究其体外溶血作用,评价其潜在溶血风险,为动物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以大白兔红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评价聚维酮碘溶液和有机酸消毒液体外溶血作用。聚维酮碘溶液质量浓度为5%(有效碘浓度为5.0 g/L)时,溶血率为1.364%,L50/DI值为151.71%,表明该产品在原液使用时无溶血作用且无刺激性。有机酸消毒液质量浓度为2%(总酸量浓度为20.0g/L)时,溶血率为4.896%,L50/DI值为185.95%,表明该产品在3倍稀释使用时无溶血作用且无刺激性。有机酸消毒液和聚维酮碘溶液按照使用说明浓度使用时,其溶血率分别为1.364%和4.896%,表明两种兽用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正常使用时无溶血作用或溶血作用非常弱,临床使用时潜在溶血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养猪场而言,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非常重要,是与养猪场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SY)越多,分摊成本越低;母猪使用年限越长,所需(后备)母猪越少,培育成本越低;断奶仔猪体重越大、越健康,生长肥育成绩就越好,出栏率越高。因此母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盈亏。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仔猪溶血病又称新生仔猪溶血性黄疸、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或新生仔猪同种红细胞溶解病,是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存在的抗仔猪红细胞抗原的特异血型抗体所致的新生仔猪急性血管内溶血,多导致整窝仔猪死亡。该病在中小型养猪场(户)多发,给现代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主要结合病例和诊断治疗介绍了新生仔猪溶血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为今后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新生仔猪溶血病新生仔猪溶血病是新生仔猪由于吃初乳而引起红细胞溶解的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仔猪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致死率可达100%。仔猪父母血型不合,仔猪继承的是父畜的红细胞抗原,这种抗原在妊娠期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母猪便产生了抗仔猪红细胞的特异性同种血型抗体。这种抗体分仔不能通过胎盘,但可分泌于初乳中,仔猪吸吮了含有高浓度抗体的初乳,抗体经胃肠吸  相似文献   

15.
刘建宇  余莹  张明  郭玉霞  严学兵 《草业学报》2020,29(10):200-205
为了探究摄入苜蓿皂苷(alfalfa saponin, AS)是否会引起血管内溶血,选取180只健康小白鼠,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将1mL 0.0125、0.025、0.05、0.1、0.2 g·mL-1皂苷分别灌胃Ⅰ、Ⅱ、Ⅲ、Ⅳ、Ⅴ组小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1 mL),试验期为30 d。检测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 RBC)、形态、压积(hematocrit,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erythrocyt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 F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及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大、最小抵抗值(maximum/minimum osmotic fragility of red blood cells, OFmax/OFmin),采血和骨髓制作观察血涂片及骨髓涂片,制作实质性器官心、肝的切片。结果表明: 1)灌胃苜蓿皂苷后,小白鼠血常规中红细胞数目和血细胞比容均降低且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Ⅳ、Ⅴ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Ⅳ组网织红细胞计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随着灌胃剂量的加大,红细胞逐渐出现轻度大小不等,着色较深,形态异常的现象。4)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大抵抗值显著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最小抵抗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5)灌胃后粒系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红系比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粒红比不但降低而且变化明显,Ⅳ、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6)灌胃对实质性器官没有影响但是组织更易碎。综上,高剂量的苜蓿皂苷能够引起血管内溶血。  相似文献   

16.
检测抗体方法一、斑点试验抗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浇铸在琼脂糖板中的红细胞结合,进而结合补体而发生溶血斑点.可对着光源用肉眼判断溶血程度.将预热至48℃、2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降雨入渗对高填方路堤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高填方路堤进行沉降及稳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填方路堤的沉降值逐渐增大,并且降雨强度越大路堤的沉降值也就越大,当降雨停止后路堤的沉降值基本保持不变;在降雨过程中,高填方路堤的稳定性不断下降,并且相同的降雨时间条件下,降雨强度越大其路堤的稳定性越低,同时,降雨停止后,路堤稳定性迅速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豚鼠、新西兰大白兔的皮肤致敏、皮肤刺激、肌肉刺激、红细胞溶血试验,考察咪唑苯脲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用新西兰大白兔6只进行皮肤刺激,染毒剂量为咪唑苯脲注射液0.5 mL/只(规格:1211.5 mg/mL);用白化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按0.5 mL/kg剂量,以豚鼠背部左侧皮肤进行染毒;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进行肌肉刺激试验,在右侧股四头肌注入0.1、0.2、0.5 mL/kg bw,左侧股四头肌注入同样体积的灭菌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用新西兰大白兔2只,进行红细胞溶血试验,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采心脏血50 mL,制成红细胞悬液,加入受试药物原液温育3 h。结果显示,皮肤刺激试验:受试物咪唑苯脲注射液各个时间点的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皮肤致敏试验:受试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率为0;肌肉刺激试验:给予受试物各个时间点的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红细胞溶血试验:受试药物及阴性对照在3 h内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均为澄明,溶液中未见棕红色或红棕色絮状沉淀。试验表明,咪唑苯脲注射剂无皮肤刺激性、不出现过敏反应、无肌肉刺激性、无溶血和凝聚作用,临床上可以肌肉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豚鼠、大白兔的皮肤致敏、皮肤刺激、肌肉刺激、红细胞溶血试验,考察加米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进行皮肤刺激,染毒剂量为加米霉素注射液0.5 mL/只(规格:150 mg/mL);用白化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按0.5 mL/kg剂量,以豚鼠背部左侧皮肤进行染毒;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进行肌肉刺激试验,在右侧股四头肌注入6、12、30 mg/kg bw,左侧股四头肌注入同样体积的灭菌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用新西兰大白兔2只,进行红细胞溶血试验,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采心脏血50 mL,制成血细胞悬液,加入受试药物原液温育3 h。结果显示,皮肤刺激试验:受试物加米霉素注射液各个时间点的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皮肤致敏试验:受试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率为0;肌肉刺激试验:给予受试物各个时间点的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红细胞溶血试验:受试药物及阴性对照在3 h内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均为澄明,溶液中未见棕红色或红棕色絮状沉淀。试验表明加米霉素注射剂无皮肤刺激性、不出现过敏反应、无肌肉刺激性、无溶血和凝聚作用,临床上可以肌肉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C、E对热应激期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维生素C、E对缓解蛋鸡热应激的作用 ,本试验选择33周龄海兰褐健康蛋鸡120只 ,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 ,B、C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 ,试验期平均舍温30℃。观察维生素C、E对蛋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以及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热应激导致蛋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升高。(2)添加维生素C、E可抑制蛋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P<0.05) ,以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升高。这表明维生素C、E对缓解蛋鸡热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