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360、540 μmol·mol-1和720 μmol·mol-1)与不同氮肥营养(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相互作用对蕾铃期棉花-土壤氮含量变化及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增加,高氮肥处理下棉花叶片、蕾铃中氮含量显著降低,茎秆、根系中氮含量增加,棉花整株氮含量表现为下降;相同的CO2浓度下,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棉花各器官氮积累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蕾铃、叶片氮积累量较高,茎秆、根系氮积累量相对较少,说明CO2浓度增加与增施氮肥促进了土壤氮素向植株叶片和生殖器官运输。通过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分析,CO2浓度升高为540 μmol·mol-1,各施氮水平下棉田土壤NO3--N含量显著降低,NH4+-N含量在低氮水平下有少量增加,在高氮水平下表现为降低;CO2浓度升高为720 μmol·mol-1,土壤NO3--N含量表现为降低,NH4+-N含量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且浓度范围在500~720 μmol·mol-1,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有效促进棉花对氮素养分尤其是NO3--N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净化后废气作为CO2气肥对温室黄瓜植株、果实的生长性状及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工业废气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2011-03-28开始,用自制气肥发生器净化小型民用锅炉产生废气,将废气转化为不同浓度(400(CK),900,1 200,1 500 μmol/mol)CO2气肥并通施于温室黄瓜,气肥通施持续2个月,测定不同浓度CO2气肥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瓜条长度、瓜粗、产量及果实品质。【结果】 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各CO2气肥处理和CK黄瓜的株高、茎粗、瓜条长度、瓜粗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中1 500 μmol/mol CO2气肥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900,1 200,1 500 μmol/mol CO2气肥处理黄瓜的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2.1%,15.0%,19.7%。随着CO2气肥浓度的增加,黄瓜果实中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其中1 500 μmol/mol CO2气肥处理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结论】 通施CO2气肥可促进温室黄瓜植株和果实的生长,提高黄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CO2气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为1 500 μmol/mol。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CO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稻田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12个开顶式气室开展田间试验,CO2浓度设置对照(CK,自由大气CO2浓度)、CO2浓度比CK增加120 μmol·mol-1(C1)和200 μmol·mol-1 (C2)3个水平,氮肥设置低氮(N1,15 g·m-2)和常规氮肥(N2,25 g·m-2)2个水平,试验共6种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在灌浆期和蜡熟期,C1N1比CKN1处理的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23.4%(P=0.045)和49.1%(P=0.010);在抽穗期和灌浆期,C2N2比CKN2处理的呼吸速率分别升高了12.3%(P=0.009)和16.8%(P=0.047)。同一CO2浓度下,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呼吸速率表现为N2>N1,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达到显著水平,在灌浆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在灌浆期和蜡熟期,C1N1比 C1N2处理的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 31.1%(P=0.004)和 42.7%(P=0.010)。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生育时期而异,氮肥减施可以降低稻田呼吸速率及CO2累积释放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西瓜对水氮耦合的响应机制,确定最佳灌水和施肥方法。【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区,设置2个灌水水平,600 m3/hm2(W1)和900 m3/hm2(W2),以氮肥为副区,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200 kg/hm2(N1),300 kg/hm2(N2),400 kg/hm2(N3),研究了西瓜生长指标、氮代谢、光合参数以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瓜主蔓长、茎粗、NR、GS、GOGAT、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W1灌水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W2灌水量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在低灌水量量下增施氮肥能够促进西瓜生长,增加西瓜产量。在高灌水量下施氮量过大对西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产量的形成。【结果】在灌水量为600 m3/hm2时,施氮量可在400 kg/hm2为宜,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施氮量可在300 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谷子抗旱性的影响机理,设置2个CO2浓度(400 μmol/mol左右正常CO2浓度和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和2个水分(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处理,测定孕穗期谷子光合能力、光合色素积累、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激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激酶和逆境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处理显著提高谷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净光合速率(Pn)、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the ratio of carotenoids to chlorophyll);显著增加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谷子叶片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脯氨酸(Pro)和脱落酸(ABA)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干旱胁迫下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处理可显著增加谷子叶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也显著增加。综上,高CO2浓度(600 μmol/mol)处理可通过缓解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提高谷子渗透调节及信号转导能力,从而促进抗旱相关基因表达来提高谷子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氮肥用量和硝化抑制剂对枸杞产量和氮素平衡等的影响,以期为柴达木地区枸杞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设置8个处理,N667、N400、N267、N133、CK处理分别施用纯氮667(当地农民习惯施氮量)、400、267、133、0 kg/hm2,N400I2.00、N267I1.33、N133I0.67处理分别施用纯氮400、267、133 kg/hm2并配施纯氮量0.5%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2.00、1.33、0.67 kg/hm2,测定枸杞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枸杞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有效提高枸杞产量。2019年N400I2.00、N267I1.33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400、N267处理分别增加5.8%、5.0%。两年N400I2.00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667处理分别增加9.3%和6.7%。枸杞的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N400I2.00~N133I0.67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667处理增加8.9~45.1 kg/kg。与农民习惯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及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提高植株及果实吸氮量。N400I2.00处理的植株吸氮量及果实吸氮量最高,较N667处理提高18.5%及12.8%。同等施氮量下硝化抑制剂的施用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N400I2.00~N267I1.33处理的表观损失量较N400~N267处理降低30.7~44.4 kg/hm2。在农民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40%~60%施氮量可保证较高的枸杞产量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相同施氮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枸杞植株吸氮量,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267~400 kg/hm2 同时配施1.33~2.00 kg/hm2 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为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生产的适宜施氮组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肥效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陇东黄土高原丘陵区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马铃薯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与无肥处理相比,氮磷、氮钾或磷钾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其中氮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磷钾肥。当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磷肥或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体现了氮在肥料3要素中的重要性,磷肥和钾肥相比,磷肥的增产效果略优于钾肥。(2)马铃薯产量随着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速效氮含量达到166.55 mg/kg 、速效磷含量达到48.82 mg/kg、速效钾含量达到343.08 mg/kg时,马铃薯相对产量达到最大值。依据相对产量分组建立马铃薯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丰缺指标。(3)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最佳施肥量与相对产量回归方程,建立马铃薯推荐施肥指标,马铃薯相对产量小于50%的施肥方案为施纯N 187.14 kg/hm、P2O5137.42 kg/hm 、K2O 117.48 kg/hm,相对产量介于50%到90%的施肥方案为施纯N 121.86~187.14 kg/hm、P2O5 58.22 ~137.42 kg/hm、K2O 55.32~117.48 kg/hm,相对产量大于90%的施肥方案为施纯N 121.86 kg/hm、P2O558.22 kg/hm、K2O 55.32 kg/hm。  相似文献   

8.
氮肥是水稻产量形成所需的主要元素,试验通过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精华2号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6个施纯氮肥量处理因子中,处理T3即纯氮202.5 kg/hm2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1190.6kg/hm2。  相似文献   

9.
水氮耦合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氮耦合效应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作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优化适合微咸水储量丰富地区的最佳水、氮区间。设置3个水平的灌溉定额:2 500、3 500、4 500 m/hm(W1、W2、W3);4个水平的施氮量:100、200、300、400 kg/hm(纯N)(N1、N2、N3、N4)。结果表明:棉花光合参数、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水氮耦合效应极显著。灌溉定额增加,棉花产量(Y)、氮肥偏生产力(NPFP)先上升后下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细胞间CO2浓度(Ci)减小。对PnTrGs而言,W1、W2水平时,均为N2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W3水平时,N3水平提高最明显。对棉花Ci来说,W1、W2水平下,均在N4水平处取得最大值;W3水平下,N1水平时得到最大值。对YiWUE而言,W1水平时,N2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W2、W3水平时,均为N3水平提高最明显。对NPFP来说,灌溉定额相同时,均为N1施氮量提升效果最显著,N4施氮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棉花产量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W2N3、W1N4处理,依次为6 725.89 kg/hm、5 045.54 kg/hm,相对减少了24.98%。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合归一化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得出,棉花Y和Pn同时大于等于相对值0.9时的最佳灌水施氮量为3 335.08~3 968.36 m/hm和273.83~344.73 kg/hm。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7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处理N0、施加不同氮肥梯度N1-5,不施磷肥处理P0和不施钾肥处理K0),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辣椒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辣椒的平衡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产量随之增加,当施氮量为220kg/hm2(N2)和315kg/hm2(N3)时达到产量最高;Vc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则随之增加。氮肥施用提高辣椒的产值和肥料效益,N2处理的产值和肥料效益最高,分别比N4处理提高7.74%和11.50%。对比氮磷钾肥,氮肥对辣椒产量和肥料效益影响较大;磷肥和钾肥对辣椒品质(Vc和可溶性糖)影响较大。综上认为比较适宜辣椒氮肥施肥量为220-315kg/hm2,同时要注重氮磷钾的均衡施肥。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5.
16.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