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综合配套技术 1.1 优良品种 选择黑白花专用奶牛品种. 1.2 圈改扣棚 牛舍选在地势较高、开阔干燥、无污染源、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避风向阳之地.建暖棚规范牛舍,座北朝南,东西走向,后墙高1.8 m,中梁高3 m,前墙高1.2 m,总跨深5.5 m,其中工作道宽2 m,饲槽0.7 m,牛床2.5 m,尿沟0.3 m.牛舍门宽1.8 m,高2 m;工作道门宽1.2 m,高2 m.扣棚时间当年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6):53-56
拟对双坡式牛舍内采用通风管设施时的通风系统进行研究。通风管数量以及直径通过圈舍内通风量的需求进行理论计算。针对牛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存在分层和热量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分别对舍内0.5、1、1.5、2、2.5、3、3.5及4 m处8个高度的有害气体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通风管伸入牛舍内位置的选择综合考虑有害气体浓度最高及湿度最大、温度较低的位置。在外界风速一定的前提下,分别测量通风管伸出牛舍外0.2、0.5、0.7、1、1.2、1.5及1.7 m时,通风管口的风量,取风量较大时对应的长度。结果表明,试验用牛舍需要27个直径为300 mm的通风管。牛舍内4 m高度处,CO_2、NH_3有害气体浓度、湿度最大,温度较低,牛舍屋脊高为4.5 m,为此,通风管伸入舍内长度取0.5 m。通风管伸出牛舍外长度为1 m。  相似文献   

3.
农户饲养奶牛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牛舍选建1.1舍饲奶牛的畜舍建筑,必须符合奶牛的生理特点和生产特点。奶牛舍址应选建在地质结构好、地势高、干燥、向阳、通风、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周围无工业“三废”和环境污染的地方。奶牛的散热机能不够发达(汗腺少、血供量微),因此,其耐热力低于耐寒力,故牛舍应该是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方位选择上应尽力保证阳光照进牛舍内,牛舍朝向要避开西、北方向和山口,以朝南或东南方向为佳。1.2奶牛躯体大,食量大,生产性能高。牛尿及粪便通道、饲料通道应有适当的宽度,以便牛只休息和饲养人员工作。1.3奶牛舍相当于生产牛奶的工厂,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母带犊饲养工艺的饲养水平,解决好生产工艺如何与牛舍建筑配套的问题,改善母牛与犊牛的福利水平,研究设计了小群饲养带犊母牛舍。该牛舍设计为双坡牛舍、东西朝向,长度为144 m、跨度为30 m、檐高4.5 m,共可饲养192组母带犊牛。每侧屋面通长设置1条6.0 m宽采光带,冬至10:00—14:00光线可直接照射牛体,减缓冬季牛只冷应激;夏季采用遮阳网覆盖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在屋脊处通长设置1.2 m高的钟楼,以满足牛只饲养的通风量标准。舍内分别为母牛与犊牛提供活动区域,母牛卧床采用沙土地面,犊牛栏内铺设垫料,以提高母仔的福利水平,且母仔定时分离,既利于母牛为犊牛提供奶源,又可避免犊牛对母牛过多的损耗。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冬季肉牛的饲养水平,试验根据张掖地区的气候状况和建筑日照参数对牛舍进行采光与通风设计,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该牛舍设计为东西朝向,共饲养240头体重约400 kg的育肥牛。根据太阳日照确定牛舍屋顶2条1.2 m采光带,冬至10:00—14:00光线可直接照射牛体,减缓肉牛冷应激。将建造后的牛舍应用于实际饲养,并对舍内环境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通气缝开启状态下,舍外日平均温度为-5.2℃时,舍内日平均温度为1.68℃,舍内最高温度为10.6℃、最低温度为-5.6℃;风速为0.23 m/s,总通风量为21 772.8 m~3/h;相对湿度08:00时为81.7%,14:00时为34.5%,20:00时为56.8%,基本符合肉牛生产要求;舍内NH_3浓度为0.7 mg/m~3,CO_2浓度为705.0 mg/m~3,平均照度超过50 lx,均达到饲养标准。说明牛舍设计合理、通风与采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1建造牛舍牛舍场地要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距交通干线远的地方。为了防疫,要远离皮革厂、肉类加工厂和屠宰场等地。夏天要遮阴凉爽,冬天背风暖和。按每头牛所需面积与饲养规模计算牛场建筑面积,通栏育肥牛舍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牛舍每头牛占16~26平方米。舍内宽敞明亮,通风良好,设有牛床、饲槽、粪沟、人行道及饲料加工间。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10):53-56
通过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面形式选择、前屋面角和朝向设计、舍内其他参数确定,为北纬41°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结构标准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了采用屋顶负压机械通风的环境调控方式时风机风量、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参数,为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顶负压机械通风提供一种模式。牛舍环境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大寒当天舍内比舍外平均温度高14.2℃,舍内平均温度8.47℃,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舍内平均湿度为75.9%、CO2浓度平均为1 496 mg/m3、NH3浓度平均为2.82 mg/m3、H2S浓度平均为0.03 mg/m3,畜禽场环境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1建造牛舍牛舍场地要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距交通干线远的地方。为了防疫,要远离皮革厂、肉类加工厂和屠宰场等地。夏天要遮阴凉爽,冬天背风暖和。按每头牛所需面积与饲养规模计算牛场建筑面积,通栏育肥牛舍每头牛占23~46平方米,有隔栏的牛舍每头牛占16~26平方米。舍内宽敞明亮,通风良好,设有牛床、饲槽、粪沟、人行道及饲料加工间。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育肥效果。为此,设计一种太阳能牛舍(简称暖舍),以期改善牛舍环境状况,提高冬季育肥牛的生产性能,实现肉牛育肥常年均衡生产。1 材料与方法1.1牛舍建设牛舍为长50 m、宽10 m,双列育肥牛舍,舍内一端设调料间、值班室,可饲养育肥牛80头,牛舍四周墙为二四砖墙,舍上盖、后坡为石棉瓦,瓦下铺3 cm厚稻草帘,前坡上半部为2 m宽塑料透明瓦(供采光和取暖),下半部分与后坡相同,前后窗户均钉铁纱窗和双层塑料布,舍内温度在3 ℃以上。1.2牛的选择选择30月龄左右,体重相近(350 kg以下)的西杂、夏杂、利杂的改良公…  相似文献   

10.
<正>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是奶牛饲养的关键,有助于牛舍内气体的相互交换,因此在牛舍里要设置通风系统,使牛舍内外的气体环境和湿度等相对平衡。犊牛舍通风不良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所以牛舍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保持适当的温度只有保持了适当的温度,才能降低奶牛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通常将大型牛舍的温度控制在5℃~25℃。如果牛舍温度控制不好,将会影响到奶牛的食欲,使产奶量受到影响。保持牛舍地面的整洁不管是放牧、散养还是栓系的奶牛,通常每天都会在牛  相似文献   

11.
夏季奶牛高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为5℃~21℃,对热应激耐受力较差。在高温条件下,牛体散热困难。轻者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乳牛体重减轻,体况、泌乳量下降,重者繁殖力下降、疾病增加甚至死亡。而夏秋高温季节,气温往往超过24℃,甚至高达30℃以上,所以,让奶牛能安全度过盛夏,需作好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牛场环境,搞好牛舍防暑降温1.1增加牛舍内通风。在牛舍中安装吊扇或换气扇,增加机械通风。家庭散养户、小型牛场可把牛拴在通风口或有树荫的阴凉处。规模牛场可在进口设置水帘或低雾量喷雾装置以向房顶、地面和牛体喷洒凉水。1.2控制日光照射。牛舍和运动场…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密闭奶牛舍越来越受到寒冷地区奶牛场的重视,通过检测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舍内NH3含量的日变化范围为3.1~6.6mg/m3,其中7∶00~8∶30和18∶30~21∶30达到高峰值;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早晚含量均超过2 000mg/m3,且晚上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显著高于0.6m(P0.01)和1.2m处(P0.05)。另外,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分别是舍外的4.7倍、3.7倍和4.1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牛场的目的是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成长。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等地牛舍设计主要是防寒,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牛舍的形式依据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而定。牛舍的建造应便于饲养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修建牛舍多栋时,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当牛舍超过4栋时,可以2行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距10米以上。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养奶牛可充分利用其空间、饲料和人力资源,但技术条件较差.如何提高奶牛单产,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性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牛舍建设 户养奶牛大都利用旧房做牛舍或在庭院中搭建,牛床往往凸凹不平;舍内通风换气和夏季防暑降温难以保证;光照条件得不到满足,有的牛舍甚至暗无天日,严重影响奶牛健康,降低了生产性能.农户应该到村里规划的养殖区内建造适合奶牛生长的牛舍,要求牛舍冬能防寒保暖,夏能防暑降温,舍内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场区设运动场和遮阳棚.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对夏季和冬季肉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夏季各地区牛舍中不同检测高度的细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冬季3种密闭式牛舍内,1.2m高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0.6m(P<0.05),分别达到98.2CFU/m3和68.3CFU/m3;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且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达到75.5×103~88.1×103 CFU/m3,是舍外的2.6~9.6倍,远远超过夏季(83.2×103 CFU/m3)。该研究为肉牛舍的设计和牛舍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黑龙江省散栏式泌乳牛舍存在的环境问题,试验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测定了散栏式泌乳牛舍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散栏式泌乳牛舍的平均气温为0.2℃,平均相对湿度为96.3%,CO2浓度为4 189 mg/m3,均不符合奶牛舍环境的行业标准。说明散栏式泌乳牛舍的通风量严重不足,而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差是牛舍内气温低、空气潮湿和污浊的根本原因,通风换气设施不完善、水气产生量大是泌乳牛舍环境恶劣的辅助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牛中暑通常在酷暑盛夏或环境高温时,预防工作马虎不得。比如,在炎热季节时圈舍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防止闷热不透气,要有一定的活动场地;牛舍要安装遮阴网;用车运输牛时,避免车辆拥挤,并有通风设施;定期给予一些防暑降温的药水饮用。一旦发现牛中暑,可采取以下方式治疗:纠正酸中毒静脉滴入5%碳酸氢纳500~1 000 m L,10%氯化纳1 000~2 000 m L。降低颅内压静脉滴入20%甘  相似文献   

19.
1类型塑料暖棚牛舍属于半开放牛舍的一种,是北方寒冷地区推出的一种较保温的半开放牛舍。与一般半开放牛舍比,保温效果较好。塑料暖棚牛舍三面全墙,另一面为向阳面有半截墙,有1/2~2/3的顶棚。向阳的一面在温暖季节露天开放,寒季在露天一面用竹片、钢筋等材料做支架,上覆单层或双层塑料,两层膜间留有间隙,使牛舍呈封闭的状态,借助太阳能和牛体自身散发热量,使牛舍温度升高,防止热量散失。修筑塑膜暖棚牛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朝向,塑膜暖棚牛舍需坐北朝南,南偏东或西角度最多不要超过15度,舍南至少10米应无高大建筑物及树木遮蔽。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应选择对太阳光透过率高、而对地面长波辐射透过率低的聚氯乙烯等塑膜,其厚度以80~100微米为宜。合理设置通风换气口,棚舍的进气口应设在南墙,其距地面。以略高于牛体高为宜,排气口应设在棚舍顶部的背风面,上设防风帽,排气口的面积为20厘米&#215;20厘米为宜,进气口的面积是排气口面积的一半,每隔3米远设置一个排气口。有适宜的棚舍入射角,棚舍的入射角应大于或等于当地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注意塑膜坡度的设置,塑膜与地面的夹角应在55~65度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适合东北地区的肉牛舍设计和管理方案,试验在黑龙江省选择2种具有代表性的牛舍(钟楼式彩钢结构的妊娠牛舍A和双坡式砖混结构的育肥牛舍B),对其冬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舍A内牛只活动时平均温度为-14. 1℃,温度较低;平均相对湿度为87. 1%,较标准值略高;风速、CO_2和NH_3浓度均适宜肉牛生长。牛舍B内平均温度为-1. 6℃;平均相对湿度为100%,严重超标;舍内风速为0 m/s,CO_2和NH_3浓度较高,不利于肉牛生长。牛舍A保温层薄、门窗密封不严;牛舍B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肉牛生长环境要求,牛舍A更适宜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