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畜牧杂志》2015,(17)
本实验旨在探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为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采集胎龄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 d和30 d的羔羊体侧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制作纵、横切片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敖汉细毛羊毛囊结构包括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90 d时,体侧部初级毛囊可见皮脂腺原细胞及次级毛囊毛芽,在胎龄120 d时,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再分化次级毛囊发生;出生后1 d和30 d时,穿出体表毛干进一步增多,体侧部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低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5),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1),出生后1 d和30 d时差异不显著(P0.05),S/P比值,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生后30 d时高于出生后1 d时(P0.01),对腹股沟部皮肤分析显示,其毛囊密度很低。结果可为了解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变化及筛选与毛密度相关的差异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9)
为了研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的培养方法,建立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系,保存毛囊细胞便于后续细胞水平毛囊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初生40日龄以内的敖汉细毛羊皮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冷冻保存、复苏等方式成功分离并纯化出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然后对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冻存、复苏活力检测,生长动力学分析,核型分析和微生物污染检测等分析。结果表明:原代毛囊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及差速离心分离培养出毛囊细胞,冻存前细胞活力为94.19%,冻存1个月复苏后细胞活力为91.96%。细胞生长呈S型,经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三个阶段。细胞的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试验成功分离了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并建立了敖汉细毛羊毛囊细胞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 1980年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山型细毛羊品种 ,是我国细毛羊品种中能在特殊的高寒草原环境中表现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力 ,并具有一定生产力水平的特殊基因库。但若与澳洲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生产水平相比 ,仍有一定差距 ,表现为 :个体产毛量低 ,羊毛综合品质不理想。因此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 ,以期应用营养科学技术促进羊毛生长 ,提高产毛量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皮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998年 5月 ,在甘肃皇城绵羊育种场不同的产羔母羊群中 ,随机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日龄为 1~ 3日龄的甘肃高山细毛羊 12只 ,含 1/ 2澳血杂种母羔 15只 ,纯种澳美母羔 10只 ,共 37只作为试验羊只。在初生 (1~ 3日龄 )、 2月龄、 3月龄、 6月龄、 1岁、 1 5岁各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采集体侧部位皮肤样品 ,共采集皮样 192头份。将取好的皮肤样品固定于 10 %的福尔马林液中一昼夜 ,然后移入 5 %的福尔马林液中 ,带回实验室 ,放冰箱中待测。1 2 皮肤样品组织切片的制备和组织学观测1)制片 :将固定好的皮样经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H ... 相似文献
4.
敖汉细毛羊是毛肉兼用型的优良品种,以适应恶劣的风沙气候而著称,具有抓膘力强、抗病力强、腹毛着生良好,毛长而多、体大、类型整齐、遗传性能稳定、繁殖力较高和适应性强等特性。 (一) 品种形成 在内蒙古赤峰市相关单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30年时间,该品种于1982年5月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验收批准命名为“敖汉毛肉兼用细毛羊”新品种(简称敖汉细毛羊)。 敖汉细毛羊新品种命名之后,为适应市场形势的需要,为提高本品种羊毛丛长度、净毛率、净毛产量等指标,赤峰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与内蒙古畜牧科学院、敖汉种羊场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水貂皮肤毛囊发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集0~6周龄初生的美国短毛黑公水貂的背中部皮肤样品,用HE染色法制备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皮肤毛囊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水貂的皮肤在出生前就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初级毛囊、次级毛囊的毛干具有髓质;水貂出生时可见初级毛囊而无次级毛囊,初级毛囊的密度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于4周龄后降低,初级毛囊在水貂4周龄后不再发育或很少发育, 4周龄时可见次级毛囊,次级毛囊随水貂体表的增长毛密度增加,且在水貂出生后大量发育。水貂6周龄时S/P值为2.95±0.23,次级毛囊仍将大量发育。水貂背中部表皮呈先增厚后变薄的变化,真皮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厚;初级毛囊、次级毛囊随周龄的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6.
2016年5月在甘肃皇城绵羊育种场不同产羔母羊群中,随机选择体质健壮的刚出生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羔12只、含1/2澳血杂种母羔15只作为试验羊只,按生长发育阶段依次分别在出生(1~3d)、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采集皮肤样品,进行皮肤样品组织切片的制备和组织学观测。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含1/2澳血杂种羊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级毛囊数逐渐减少,到18月龄时分别下降为3.48个±0.41个、3.16个±0.44个;次级毛囊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到3月龄断奶时分别达到最高峰(82.49个±19.34个和88.84个±14.05个),而后逐渐下降;毛囊成熟率在出生、3月龄、18月龄分别达49.59%、49.89%,92.40%、93.40%,98.62%、98.39%;毛囊总密度从出生到18月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大,单位皮肤面积上的毛囊总密度逐渐降低,到18月龄时每平方毫米皮肤面积上的羊毛密度分别为60.87根±6.21根和64.04根±1.15根。说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杂种羊在羔羊出生后的100 d内,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发生发育速度较快,到3月龄断奶时成熟毛囊率均达92%以上,到18月龄达98%以上,显示此时毛囊的发生发育将接近于停止;甘肃高山细毛羊导入澳血杂交改良后,明显增加了毛囊密度,提高了产毛量。 相似文献
7.
云南半细毛羊不同发育阶段皮肤毛囊性状的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了 58只母羔 ( 38只单羔、2 0只双羔 ) ,分别于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采取皮肤样品 ,采用横切和纵切连续切片法 ,在皮脂腺水平上观测皮肤毛囊群结构及毛囊性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云南半细毛羊皮肤毛囊群结构为三元型 ,毛囊群呈长椭园形 ,皮脂腺较发达 ,毛囊较少弯曲 ,生长方向一致。毛囊性状初生时与断乳、6月龄、周岁时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其余各年龄段间除皮肤厚度和真皮层厚差异显著 (P <0 0 5)外 ,其余差异都不显著 ,说明毛囊性状在断乳 ( 4月龄 )时已基本稳定 ,断乳时的毛囊性状即可代表周岁时的毛囊性状。初生、断乳、6月龄、周岁时的皮肤总毛囊数 (个 /mm2 )分别为4 7 4 4± 7 73、2 9 0 0± 6 4 9、2 9 2 9± 6 4 2和 2 9 79± 6 0 7,S/P值分别为 3 52± 0 91、6 0 0± 1 1 3、6 6 3± 0 95和 7 39± 1 2 6。单双羔在毛囊发育上有不同 ,这种差别差异不显著 ,但数量上的差异一直持续到断乳 相似文献
8.
新疆细毛羊毛囊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定面积活体取皮切片,观测18~20月龄的新疆细毛羊毛囊的内在特点。观测结果表明,新疆细毛羊毛囊群的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比(S/P)是14.73士1.64;每平方毫米毛囊数是52.34土6.73;未发育毛囊3.08%;初级毛囊及其毛纤维比次级毛囊及其毛纤维直径平均值大(P<0.05);毛囊弯曲率(毛囊弯曲最大弧高/毛囊弯曲弦长×100)是10.85%。研究计算表明,初、次级毛囊比与单位面积毛囊数的相关系数r=0.39。本文引述资料与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并讨论了新疆细毛羊毛囊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6,(1)
为了解引进敖汉细毛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连续3年对杂交F1周岁羊的生长性能和羊毛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周岁公羊与同龄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产毛量、细度分别提高24.6%和36.74%,差异显著(P0.05)。F1周岁母羊体重、产毛量、细度分别比同龄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提高16.06%、13.51%和27.04%,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引入敖汉细毛羊可以增大甘肃高山细毛羊体格、提高羊毛产量,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敖汉细毛羊是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育种计划,采取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育成的毛肉兼用细毛羊新品种,1982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正式验收并命名。 一、敖汉细毛羊品种形成与发展 敖汉细毛羊50年的培育历程,可分为品种形成、科技攻关与澳美型敖汉细毛羊选育三个阶段。 1、品种形成阶段:时间为1951年~1982年。该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兽医杂志》2017,(4)
为了探讨miR-1298-5p及其靶基因与细毛羊毛囊生长发育的关系,以细毛羊不同发育时期皮肤毛囊组织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98-5p的靶基因,采用RT-PCR对miR-1298-5p与其潜在靶基因FGF_2进行核酸水平相对定量检测,利用Western Blot对潜在靶基因FGF_2进行蛋白相对定量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FGF_2的3'UTR存在miR-1298-5p种子区结合位点;miR-1298-5p在皮肤毛囊不同发育时期呈现差异性表达;miR-1298-5p与其潜在靶基因之间呈现一种负调控趋势,说明miR-1298-5p可能通过负调控FGF_2从而调控皮肤毛囊生长发育。表明结合靶基因预测结果、miR-1298-5p在核酸水平表达规律及FGF_2在核酸水平表达规律和蛋白表达水平表达规律初步确定FGF_2为miR-1298-5p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解析FGF家族及其受体基因在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不同时间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与细毛羊毛囊生长发育的关系,为揭示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敖汉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RT-PCR对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之后对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作进一步分析,可知FGFs家族在颈部和腹部,羊毛毛囊的生长旺盛期和缓慢期之间的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的有FGF10、FGF18和FGFR3基因。最后通过二维凝胶电泳(2-DE)和质谱技术(MS),对毛囊发育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得出FGFs家族蛋白质在颈部和腹部、羊毛毛囊的生长期和缓慢期之间仍存在差异表达的有FGF10、FGF18和FGFR3蛋白。结果显示,FGF10mRNA在腹部表达量高于颈部,推测可能对毛囊的发育具有负调控作用;其蛋白表达量颈部均高于腹部,推测可能促进毛囊生长发育。FGF18在腹部其mRNA表达量旺盛期高于缓慢期,推测其可能维持此处毛囊的不活跃状态;其蛋白在颈部表达量均低于腹部,推测可能对毛囊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FGFR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统一趋势,可能与毛囊的生长发育存在较复杂的关系。综合以上,FGF10、FGF18和FGFR3mRNA和蛋白水平在毛囊生长发育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表达,这提示它们可能与毛囊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关系,并在不同水平发挥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FGFs家族成员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快细毛羊育种提供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陇东绒山羊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陇东绒山羊进行皮肤切片制作,实验室显微观测毛囊发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羔羊初生时初级毛囊已发育完全;6月龄时次级毛囊发育成熟。皮肤毛囊深度、宽度、密度、活性及s/p值随季节,以年为周期呈规律性变化。s/p值母羔6月龄时(11.2±1.9)、母羊周岁及2岁期9月份(11.5±1.0、11.5±2.1)、公羔6月龄时(11.2±1.2)最大,s/p值与绒毛的生长发育相关,具有品种特性,可以作为间接选择指标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