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肉牛生产中牛舍类型的选择及牛舍环境的控制提供参考,试验以棚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有窗牛舍为研究对象,对舍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氮气和风速等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类型牛舍内上述环境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开放式牛舍内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高于棚式牛舍和有窗牛舍(P0.01);温湿指数及氨气浓度高低依次为半开放舍有窗舍棚舍,且半开放舍与棚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牛舍内的温度和风速指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冬季屋顶机械负压通风方式对肉牛舍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在冬季大寒最冷时节,测定半开放式育肥牛舍在通风孔关闭、通风孔打开、通风孔打开并结合风机换气三种状态下牛舍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空气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舍在三种状态下,舍内温度、湿度均随舍外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牛舍内温度均在0℃以上,湿度在47%~100%之间。CO2浓度在不开启风机阶段,远远大于行业标准规定的牛舍内CO2浓度标准;打开牛舍南北半墙上通风孔时,牛舍内CO2浓度有所降低,但仍不达标;开启风机后每5 min监测1次,发现在15分钟左右CO2浓度降至最低,为1 552 mg/m3左右;风机继续工作,CO2浓度不再降低。牛舍内NH3、H2S的浓度范围远远低于行业标准中牛舍内环境对其的要求值。说明通过屋顶安装风机进行强制机械负压通风可作为牛舍环境调控的基本方法,原理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圈舍优化设计及现有圈舍的通风系统改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疆常见的双坡式牛舍、塑膜暖棚牛舍、拱顶式牛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H2S、NH3,温室气体CO2几个方面研究确定新疆不同牛舍冬季舍内环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检测,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舍内不同高度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温湿度、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针对三种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几种牛舍内以及牛舍外即养殖场CO2浓度差异较大、牛舍内不同高度温度、CO2浓度存在分层。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说明新疆三种典型牛舍内最低温度均在0℃以上,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针对试验用三种屋顶结构,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牛舍内热量分布不均匀;新疆几种典型牛舍内湿度都较高,是环境调控核心问题;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牛舍内不同高度CO2浓度有所变化,但变化规律因牛舍屋顶结构和采用通风方式而异;三种牛舍内NH3、H2S气体浓度全天所有高度范围内数值远低于标准值,不是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调控时可以不进行考虑。新疆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使南北疆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10):53-56
通过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面形式选择、前屋面角和朝向设计、舍内其他参数确定,为北纬41°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结构标准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了采用屋顶负压机械通风的环境调控方式时风机风量、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参数,为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顶负压机械通风提供一种模式。牛舍环境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大寒当天舍内比舍外平均温度高14.2℃,舍内平均温度8.47℃,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舍内平均湿度为75.9%、CO2浓度平均为1 496 mg/m3、NH3浓度平均为2.82 mg/m3、H2S浓度平均为0.03 mg/m3,畜禽场环境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随地理纬度变化这一原理,确定牛舍塑料暖棚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使冬季大寒(最冷)这天正午时分,太阳辐射的入射角与塑料棚面垂直,以其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能,提高牛舍内的温度。通过对地处北纬43°地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吴金宝村设计的日光暖棚牛舍的温热环境和舍内空气质量的测定表明:大寒这天舍外气温-20 ̄-8℃下,牛舍内的温度平均5.25℃,有害气体浓度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达到了防寒抗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6):81-8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通风孔设施对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测定采用全封闭、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3种不同通风方式的牛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H2S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数据,连续采集120 h,每30 min记录数据一次,结合肉牛舍内环境参数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通风孔对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的两种自然通风方式可以达到生产环境温度及CO2浓度要求;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对舍内NH3排出效果显著,CO2与H2S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显著,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适合冬季温度不太低、舍内NH3较重的牛舍;冬季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内NH3、H2S气体均在肉牛舍冬季环境参数标准值以内,不是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暖棚牛舍的设计、温热环境控制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确定牛舍棚面角的计算公式为C=B-h(B:为50°临界值,h为太阳高度角),在冬季舍外温度达-20~-30℃时夜间舍内温度达7~8℃以上。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光照、有害气体NH_3和CO_2等诸参数均在卫生学要求的范围内,用于冬季养牛是完全可行的,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日光暖棚牛舍由于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等原因,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该牛舍通过结构设计,已基本解决夏季舍内环境调控问题,但冬季存在舍内气流分布不均匀,温度较低,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等问题,导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包括料肉比减少、日增重下降等。为了研究日光暖棚牛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高度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指导该牛舍结构和环境调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本文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牛舍内温度场进行模拟和分析,并对温度、湿度、CO_2浓度、NH_3浓度在牛舍内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实测值进行方差分析。冬季塑料薄膜覆盖牛舍主要调控因素为湿度和CO_2浓度。该牛舍内最需要环境调控的位置是距离地面3m高度处,时间是0:00~4:00。该研究可为日光暖棚牛舍结构和环境调控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采用新型材料建设的半开放式保温牛舍与普通圈舍的采光系数、入射角、透光角、舍内外的温度、湿度及CO2、NH3、H2S等主要环境指标进行定期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材料建设的半开放式保温牛舍的采光系数明显大于普通牛舍,且通风换气效果佳,在夏季温湿度适宜,防暑降温效果好,空气质量得以改善。试验组奶牛较对照组受胎率、产仔成活率、繁活率分别提高9、5、13个百分点,患病率降低2.5个百分点,产奶量和经济收入分别增加1 202.5kg和0.36万元。在甘肃天水利用轻钢彩钢板等新材料建设的钟楼式半开放式结构牛舍具有采光性能好、舍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环境干燥等特点,是一种更适合奶牛生产的新型牛舍。  相似文献   

12.
北方塑料暖棚牛舍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确定牛舍棚面闻的计算公式为C=B-h(B:为50“临界值,h为太阳高度角),在舍外温度连-20℃~-30℃时夜间舍内温度达7℃~8℃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的肉牛场合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冬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牛舍内气温偏低,尤其是早晚,分别达到-0.4~1.7℃和0.8~5.3℃。除平原丘陵地区的敞棚舍,各种封闭性较强的牛舍(半开放舍、有窗舍和塑料暖棚舍)内外气温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舍内外气温差可高达11.6℃。另外,各牛舍早晚湿度较大,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内湿度明显高于舍外,达到78%~81%,而平原丘陵地区的多数牛舍内外湿度差不明显,舍内早晚湿度分别达到65.0%~72.0%和59.0%~71.0%。综合温湿度分析,河北省多数肉牛舍冬季处于寒冷状态,需要加强牛舍保温。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肉牛舍走向对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种不同走向的牛舍,测定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结果表明:东西走向牛舍内的风速显著高于南北走向牛舍(P<0.05),有效温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极显著低于南北走向牛舍(P<0.01),2种牛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建筑类型肉牛舍空气中有害气体(NH_3、CO_2、H_2S)、细菌和真菌含量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并分析微生物在舍内外(包括场内和场外)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牛舍为分别为半开放式、开放式和封闭式的3个肉牛养殖场,对其舍内外不同时段的细菌和真菌以及有害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测试期间,三类牛舍的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在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而细菌与真菌在部分时间和地点超标,封闭式牛舍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差于半开放式牛舍与全开放牛舍。[结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时间段各牛舍空气质量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需求,封闭式牛舍需要制定合理的通风换气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发挥肉牛在北方冬季环境条件下其最佳生产潜力。[方法]设计了散栏保温牛舍和开放式散栏牛舍2种类型畜舍形式,分别在牛舍中心距离地面0.5m和1.5m处进行温度、湿度测定。[结果]舍内平均湿度为100%,最低温度为-0.6℃,育肥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83kg/头。[结论]散栏式牛舍冬季湿度大、温度低,牛只采食自由性较大,可改为采用颈杠式,固定床位,设有分隔栏方式,减少温湿度蒸发,同时可避免争食现象。  相似文献   

17.
1要求牛舍方位。奶牛全年连续性生产,牛舍方位的设计应尽量做到冬暖夏凉。我国地处北纬20°~50°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牛舍在全国范围内均以南向为好。这样,冬季有利于太阳光照入舍内,提高牛舍温度;夏季阳光则照不到舍内,可尽量避免舍内温度升高。由于地区的差异,综合考虑当地地形、主风向以及其他条件,牛舍朝向可因地制宜向东或向西作15°左右的偏转。南方夏季炎热,以适当向东偏转为好。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6):53-56
拟对双坡式牛舍内采用通风管设施时的通风系统进行研究。通风管数量以及直径通过圈舍内通风量的需求进行理论计算。针对牛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存在分层和热量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分别对舍内0.5、1、1.5、2、2.5、3、3.5及4 m处8个高度的有害气体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通风管伸入牛舍内位置的选择综合考虑有害气体浓度最高及湿度最大、温度较低的位置。在外界风速一定的前提下,分别测量通风管伸出牛舍外0.2、0.5、0.7、1、1.2、1.5及1.7 m时,通风管口的风量,取风量较大时对应的长度。结果表明,试验用牛舍需要27个直径为300 mm的通风管。牛舍内4 m高度处,CO_2、NH_3有害气体浓度、湿度最大,温度较低,牛舍屋脊高为4.5 m,为此,通风管伸入舍内长度取0.5 m。通风管伸出牛舍外长度为1 m。  相似文献   

19.
高温季节羔羊育肥舍环境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原农区(山东东营、河南洛阳、河北衡水)三个国家肉羊试验站同类型半开放式羊舍,取中伏10d高温时段(14∶00),测得羔羊育肥羊舍内平均温度(30.34±1.16)℃,平均湿度71.9%;测得舍外平均温度(31.89±2.88)℃,湿度70.2%。舍内比舍外低1.55℃(P〉0.05),湿度增加1.7%(P〉0.05)。而同步测得本试验羊场(济南)同类型羊舍与三个试验站的平均温度、湿度相吻合。极端温度舍外温度40.3℃时,开放式羊舍内达到38.2℃,半开放式羊舍内35.5℃,密闭式(空调)舍保持在24.4℃,比开放式羊舍降低13.8℃(P〈0.01),比半开放式羊舍降低11.1℃(P〈0.01)。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开放式羊舍中鲁西黑头羊公羔呼吸次数达到94次/min,而半开放式羊舍中的鲁西黑头羊公羔为62次/min(P〈0.05)。综合分析,夏季农区羔羊育肥最好选择半开放式羊舍。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冬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08:00-09:00时间段最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14:00-15:00和16:00-17:00时段风速较高;18:00-19:00时段PM 2.5、PM 10、NH_3和CO_2浓度较高。向阳面的温度极显著高于向阴面(P0.01),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其它位置(P0.05),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向阴面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泌乳牛舍内外的PM 2.5、PM 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的温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1)、舍内的相对湿度、NH_3、CO_2浓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舍外的风速显著高于舍内(P0.05)。结论:该类型的牛舍在所测的时段里奶牛未处于冷应激状态;该牛舍内的粉尘、NH_3和CO_2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但18:00-19:00时间段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比其它时段差。牛舍内温度高于舍外,表明该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具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