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奶牛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由于皱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确定,所以该病的防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在安徽白帝三、四牧场每年以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大量的患有皱胃变位的奶牛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得出了奶牛皱胃的变位可以分为左方位变位和右方位的变位.导致奶牛发生皱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有一些什么发病的机制,以及如何更好的防治,我们都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1 病因及症状奶牛皱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 ,又称皱胃移位 ,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壁 ,置于瘤胃与腹壁之间 ;右方变位 ,即皱胃扭转 ,指皱胃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 ,置于肝脏与腹壁之间。临床上以左方变位较多。本病多因皱胃弛缓加上产后腹压骤降而多发于高产奶牛的产后期。由于精料饲喂过多 ,引起胃内酸度过高以致代谢紊乱 ,皱胃驰缓。而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的增大 ,逐渐将瘤胃向上抬高及向前推移 ,使皱胃趁机向左方移走。当母牛分娩后 ,腹压骤然下降 ,瘤胃恢复原位下沉 ,把皱胃压到瘤胃的左方。表现为顽固性消…  相似文献   

4.
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6.
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7.
皱胃移位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它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1病因皱胃移位的发生与过食精料关系密切。该病经常发生于精料饲喂过多的体形高大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8.
<正>真胃,亦称皱胃,牛的第四胃。奶牛真胃变为指的是其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出现消化机能障碍,造成奶牛营养不良的一种多发性腹腔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分成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真胃变位病例大多数在产后一周内发病,且成年高产奶牛相较于犊牛和低产奶牛而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从真胃变位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1病因分析1.1饲养原因(1)饲喂奶牛大量的谷类饲料,加大了皱胃容积食物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产前产后奶牛及皱胃变位奶牛血浆孕酮、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奶牛皱胃变位产后高发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结果表明,皱胃变位奶牛产后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分娩和分娩后血清孕酮水平突然降低,导致醛固酮作用加强,使得分娩后奶牛出现低血钾,从而直接造成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皱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皱胃疾病,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在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皱胃变位发病高峰在分娩后6周内,也可散发于泌乳期或怀孕期,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母牛.犊牛与公牛较少发病,断奶前常发生右方变位.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的皱胃变位是高产经产奶牛的高发疾病之一,发病牛产奶量降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为降低规模化牛场因皱胃变位导致的损失,本文结合工作生产实际及查阅资料,分析了奶牛皱胃变位的原因,整理了皱胃左方和右方变位的临床症状,提出了常见的治疗办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生产中预防和治疗奶牛的皱胃变位提供参考,降低规模化牛场和养牛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左方变位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又叫皱胃扩张或皱胃扭转。皱胃扩张以食欲不振、沉郁、脱水以及皱胃内大量积气、积液、右腹膨胀为特征。皱胃扭转可能进一步分为前方变位和后方变位。前方变位是皱胃向前方(逆时针)扭转,嵌留在网胃与隔肌之间;后方变位是皱胃向后方(顺时针)扭转,嵌留在肝脏与右腹壁之间。临床上以皱胃右方变位多见。1病例介绍病牛为汤原镇李某家的荷斯坦黑白花经产奶牛,在产犊8d后到站就诊,之前由当地…  相似文献   

13.
1病因 目前临床上奶牛常发生皱胃变位,分左方变位及右方扭转。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饲养管理不当,精料饲喂过多,运动不足。饲料不全价,缺乏钙、磷或比例不正确,缺乏各种微量元素,奶牛产后的突然运动也可引起皱胃变位。2症状与诊断皱胃左方变位多发生于奶牛分娩后,特别是头产奶牛,少数发生在产前。奶牛发生该病后表现胃肠弛缓,不愿吃料,喝水减少。  相似文献   

14.
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皱胃变位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左方变位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又进一步分为前方变位和后方变位。前方变位是皱胃逆时针向前方扭转,皱胃嵌留在网胃与膈肌之间;后方变位是皱胃逆时针向后方扭转,嵌留有肝脏与腹壁之间。近年来,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前或产后皱胃变位疾病呈多发趋势。笔者在今年3月份,连续诊治了3例奶牛皱胃变位疾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病例一顺平县蒲阳镇常大村刘某一头奶牛4.5岁,第三胎,产犊一…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皱胃变位(DislocationAbomasi)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为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1病因1.1饲料及分娩因素日粮中精料过多,而粗饲料,特别是优质干草等容积性饲料缺乏,饲料在瘤胃停留时间缩短,消化不够充分就进入皱胃,在增加皱胃负担的同时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及乳酸,使皱胃发生弛缓而扩张。与此同时,腹腔中的胎儿不断长大,对皱胃产生压迫,进一…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皱胃变位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根据变化方位可分成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主要是发生左方变位。左方变位也叫做皱胃移位,是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至左侧腹腔,位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也叫做皱胃扭转,是指皱胃按顺时针方向扭转至瓣胃的后上方,位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奶牛发生皱胃变位后,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如泌乳量降低,延迟发情配种,缩短利用年限,并会严重损害经济效益,现主要介绍该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奶牛饲养中 ,皱胃变位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这给奶牛饲养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生产中经常遇到这类病例 ,治疗多例后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提出仅供同行们参考。1 病因及症状奶牛皱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较多。本病多因皱胃弛缓加上产生腹压骤降而多发于高产奶牛的产后期。精料饲喂过多可引起皱胃弛缓。而妊娠后期随着胎儿的增大 ,逐渐将瘤胃向上抬高及向前推移 ,使皱胃被迫向左方移走。当母牛分娩后 ,腹压骤然下降 ,瘤胃恢复原位下沉 ,把皱胃压到瘤胃的左方。表现为顽固性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只采食少量…  相似文献   

18.
致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营养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可导致产奶量下降,或继发酸中毒和酮病,甚至被淘汰和死亡。随着国内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和产奶量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本文从营养角度分析归纳了该病病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从过渡期低饲耗、产后代谢病、引导饲喂、产后精饲及体况评分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预防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皱胃变位(DA)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消化机能障碍的内科疾病。可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左方变位是皱胃从正常位置通过瘤胃下方左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又因皱胃内常聚集  相似文献   

20.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总称。在奶牛中发病率较高,是危害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皱胃左方变位即指皱胃从瘤胃右侧腹部的正常位置移行到瘤胃左侧,夹置在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变位后皱胃内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