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猪粪养殖蚯蚓的可行性及温度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猪粪养殖的蚯蚓在15,20,28℃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取食活动、蚓茧孵化及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猪粪养殖的蚯蚓生长较快,个体重量较大,蚓茧孵化率为65%~75%;猪粪养殖的蚯蚓的适宜温度为20~28℃,在此温度下蚯蚓逃逸和死亡数量少,活动较为活跃,采食量和排便量大,增重快;随着温度的升高,蚯蚓产茧和生殖环带出现日龄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孵化率增高,幼蚓到成蚓周期约为70~80 d。说明温度对猪粪养殖的蚯蚓生长和繁殖有较大影响,利用猪粪养殖蚯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用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发酵程度,测定了赤子爱胜蚓属大平2号在未发酵牛粪(BD0)和发酵10 d牛粪(BD10)、20 d牛粪(BD20)、30 d牛粪(BD30)中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BD0和BD30处理蚯蚓的试验末体重、蚓茧产生量和蚓茧孵化率都极显著或显著高于BD10和BD20(P<0.05),而BD0和BD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未发酵及发酵30 d牛粪比发酵10,20 d牛粪更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而用未发酵牛粪养殖蚯蚓在工艺上更简单,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3.
在蚯蚓养殖中往往遇到卵茧孵化率低的问题,给蚯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蚯蚓卵茧孵化所需的时间及每个卵茧孵出的幼蚓数,与蚯蚓的种类和孵化时的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养殖“太平2号”蚯蚓过程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初步体会到,要提高蚯蚓卵茧的孵化率,就必须定时清理卵茧。具体作法是: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湿度控制在56~66%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20天便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各个发酵菌剂对蚯蚓生长繁殖性能的动态变化,根据蚯蚓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合蚯蚓生长的最佳牛粪发酵菌,为牛粪发酵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计75 d,采用室内培养法,选取新鲜牛粪等分为4组,分别添加3种成品牛粪发酵添加菌剂,留一组空白对照,置于塑料培养盆中,25℃室温条件下预发酵15 d。接种蚯蚓消解牛粪间隔15 d分别破坏性取样,记录各物料组合中蚯蚓重、幼蚓数以及蚓茧数,对各物料组合中的蚯蚓生长、繁殖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Ⅰ组牛粪中添加EM发酵菌剂、Ⅱ组添加中药微生态发酵菌剂、Ⅲ组添加生物发酵菌剂(nuclear)进行自然发酵,Ⅳ组空白对照为牛粪自然发酵,3种成品牛粪饲喂蚯蚓观察产生环带、产生蚓茧的时间,并都能促进蚯蚓的生长繁殖,蚯蚓个体重明显增高,Ⅱ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是Ⅰ组和Ⅲ组,Ⅳ组对照组最次。  相似文献   

5.
在蚯蚓养殖中,如何把成蚓、幼蚓、蚓茧和蚓粪分离,是国内外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养殖蚯蚓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发现蚯蚓产茧、蚓茧孵化、幼蚓生长和饲料消耗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出一种分离成蚓、蚓茧和蚓粪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基料对蚯蚓生长与孵化性能的影响,试验设6个基料处理组,试验Ⅰ组为牛粪组,试验Ⅱ组为鸡粪对照组,试验Ⅲ组为100%荞麦皮,试验Ⅳ组为100%玉米芯,试验Ⅴ组为60%荞麦皮+40%玉米芯,试验Ⅵ组为40%荞麦皮+60%玉米芯。蚯蚓性成熟后,从每个试验组随机选取20个用于孵化性能评定。整个饲养期为90 d。结果表明,不同基料对蚯蚓生长方面,15 d幼蚓总体质量和平均体质量、30 d蚯蚓总体质量及平均体质量和饲养结束后的总体质量,对照Ⅰ和Ⅱ组与试验Ⅲ、试验Ⅳ、试验Ⅴ和试验Ⅵ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试验Ⅴ组的体质量最高,并且显著高于试验Ⅲ、试验Ⅳ和试验Ⅵ组(P0.05);不同基料对蚯蚓孵化方面,产生环带时间(周)及产生蚓茧时间(周),对照Ⅰ和Ⅱ组与试验Ⅲ和试验Ⅴ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茧量,对照Ⅰ组与试验Ⅳ和试验Ⅵ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试验Ⅴ组产茧量最多。幼蚓孵化时间,对照Ⅰ和Ⅱ组与试验Ⅴ组间差异显著(P0.05)。蚓茧孵化幼蚓数(周)、总的蚓茧孵化幼蚓数和最后发育完全的幼蚓数,试验Ⅴ组与其他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试验Ⅴ组孵化幼蚓数最多。以试验Ⅴ组(60%荞麦皮+40%玉米芯)为最佳基料组合。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模拟蚯蚓养殖试验,旨在选择不同畜粪(牛粪、猪粪和羊粪)配比基质下饲养蚯蚓的最佳组合。试验共设3种不同原料配比的处理,7 d预饲期,50 d正式试验期,每个处理150条蚯蚓,室温条件下进行养殖试验。通过测定蚯蚓增重、蚯蚓茧数、蚯蚓增加条数和蚯蚓长度指标,来筛选牛粪、猪粪和羊粪混合养殖蚯蚓的最佳优化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从对蚯蚓存活的影响来看,组Ⅰ的蚯蚓死亡数和逃逸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蚯蚓死亡数和逃逸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从对蚯蚓生长性能的影响上来看,在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组Ⅰ的增重倍数和总长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增重倍数和总长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从对蚯蚓增殖的影响上来看,组Ⅰ的成蚓、幼蚓和蚓茧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成蚓和蚓茧数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综上所述,处理组Ⅰ(牛粪∶羊粪∶猪粪=80∶10∶10)为最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预处理的羊粪为饵料,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筛选蚯蚓处理羊粪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羊粪,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80%羊粪+20%木屑高温堆肥20 d,温度l5~25℃,湿度65%~75%,接种密度每市斤8~12条。  相似文献   

9.
不同蔬菜废叶养殖蚯蚓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废叶是北方地区蚯蚓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它的特点是水分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碳氮比低,易腐烂,腐烂物细软,有利于蚓茧的孵化和蚯蚓的育雏。在以玉米秸秆等碳素原料做蚯蚓基料时,适量添加蔬菜废叶不仅起到平衡蚯蚓基料碳氮比和提供营养的作用,而且还起到给蚯蚓遮阳和提供水分的作用。为了弄清添加当地主要蔬菜废叶在养殖蚯蚓中的饲喂效果,我们对6种蔬菜废叶(菜花叶、芹菜叶、大白菜叶、卷心菜叶、莴笋叶和娃娃菜叶)及未添加蔬菜废叶的对照组做了蚯蚓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从蚯蚓增重、产茧、蚓茧孵化、成蚓的体色及活力5个方面进行统计和感观比较。通过60d的蚯蚓饲喂对比,6种蔬菜废叶及对照组在蚯蚓饲养中的综合试验效果顺序依次为:娃娃菜叶、大白菜叶、莴笋叶、芹菜叶、菜花叶、卷心菜叶、对照组(未添加蔬菜叶)。  相似文献   

10.
太平三号蚯蚓对家畜粪便利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蚯蚓牛粪养殖为对照,利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太平三号蚯蚓在不同畜禽粪便基料中的取食、排便活动、适应性及生长与繁殖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研究太平三号蚯蚓对各种畜禽粪便的利用效果,为不同畜禽粪便合理配比进行蚯蚓大田养殖提供科学数据及可行性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蚯蚓用猪粪养殖生长较快,个体重较大,但产茧量和孵化率较低;鸡粪基料中的蚯蚓逃逸和死亡数较多,不适合养殖蚯蚓;太平三号蚯蚓对各种畜禽粪便的适宜度及综合利用效果顺序依次为牛粪、羊粪、猪粪、兔粪、鸭粪和鸡粪。太平三号蚯蚓对各种畜禽粪便的利用效果不同,利用牛粪、羊粪、猪粪进行蚯蚓养殖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蚯蚓在不同成分污泥中的生长繁殖状况,选择出最适合蚯蚓生长繁殖的污泥处理。蚯蚓养殖20d后,结果发现各处理组基料的含水率、pH值、C/N、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蚯蚓在NF(冲刷奶罐污泥+牛粪,5:5)和CF(城市生活污泥+牛粪,5:5)中5d后全部死亡;在CJ(城市生活污泥+秸秆,7:3)和CW(城市生活污泥)中可正常生长,未出现死亡现象,但是活动状态相对于NJ(冲刷奶罐污泥+秸秆,7:3)和NW(冲刷奶罐污泥)中的蚯蚓较为迟缓。蚯蚓增重各组排序为:NWCWNJCJNF=CF;蚯蚓产茧数排序为:NJCJNWCWNF=CF。  相似文献   

12.
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适宜温度为6-30%,低于5℃时进入休眠状态,并且明显萎缩,温度低于-5℃时就会冻死。蚯蚓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但孵化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孵化温度对种蛋出雏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1 d出雏法记录孵化厂内的5批种蛋,并对孵化机的温度、湿度、翻蛋次数、风门等进行记录,了解孵化出雏机各因素对出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下5批种蛋的孵化率分别为76.8%、77.7%、83.2%、68.3%、80.0%;温度设定1~3 d为38.0℃,4~6 d为37.8~37.9℃,7~12 d为37.8℃,13~18 d为37.6℃,19~21 d为37.3℃或1~18 d的孵化温度为37.8℃,出雏温度均控制在37.3℃,设定的孵化温度均能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说明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猪粪为饵料,以蚯蚓的总生物量为衡量指标;以牛粪为饵料,以蚯蚓的总产茧量为衡量指标。选择温度、湿度、接种密度、C/N比为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试验L9(34),分别对猪粪条件下蚯蚓的总生物量和牛粪条件下蚯蚓的总产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猪粪为饵料时,温度为20℃,接种密度为12条/90g干饵料,湿度为70%,C/N比为14.2,蚯蚓的总生物量最高,极差分析表明,接种密度的影响较大;以牛粪为饵料时,温度为25℃,接种密度为12条/90g干饵料,湿度为65%,C/N比为19.4,蚯蚓的总产茧量最大,极差分析表明,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 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 SY)的混合硒(10 mg·kg-1,SS∶SY=1∶1,1∶2,1∶4)养殖蚯蚓,探究硒元素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蚯蚓粪肥力(N、P、K)的影响,选择富硒蚯蚓的适合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蚯蚓的日增殖倍数与日增重倍数较低(P<0.01),试验组中以SS组生长繁殖较好;(2)试验组蚯蚓蚓体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SY组蚓体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3)SY组与混合Ⅲ组(SS∶SY=1∶4)蚓粪中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蚓粪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蚓粪中K含量最高;(4)各试验组蚓粪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以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最高,SS组蚓粪硒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在牛蛙池内的陆地上投入牛粪、烂水果和洗米水等物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时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k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孵化温度、相对湿度和翻蛋周期。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孵化全程温度控制设置3种程序:1~3 d,3种程序均为38.5℃;4~14 d,程序1为37.8℃、程序2为38℃、程序3为38.3℃;15~17 d,3种程序均为37.5℃;相对湿度(RH)控制设置2种程序:程序1为1~4 d为65%、5~10 d为60%、11~17 d为70%;程序2为1~4 d为70%、5~10 d为65%、11~17 d为75%;翻蛋周期设置1 h和2 h 2个处理;7000枚种蛋按蛋重均等原则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均10个重复,每重复100枚;检测孵化率、健雏率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4~14 d孵化温度38℃组和38.3℃组的受精蛋孵化率(P<0.01)和入孵蛋孵化率(P<0.05)高于37.8℃组;RH控制程序1和2的各项孵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翻蛋周期1 h组种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稍高于2 h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鹌鹑种蛋孵化适宜温度控制范围为1~3 d为38.5℃、4~14 d为38~38.3℃、15~17 d为37.5℃;适宜RH控制范围为1~4 d为65%~70%、5~10 d为60%~65%、11~17 d为70%~75%;适宜翻蛋周期范围为1~2 h。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研究者深入研究蚯蚓处理粪污技术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与蚯蚓处理粪污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出影响蚯蚓处理粪污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蚯蚓品种选择、环境因素、粪便腐熟程度和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等。其中,爱胜蚓属的太平2号蚯蚓为国内外专家研究使用最多、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蚯蚓品种;使用蚯蚓处理粪便时,温度保持在15-25℃,pH值应该控制在中性范围内;最适宜蚯蚓生长繁殖的畜禽粪便为牛粪,处理其他动物粪便时加入牛粪形成粪便组合进行处理,牛粪所占比例一定最多。关于湿度和粪便腐熟程度对蚯蚓处理粪便效果的影响、辅料的选择,以及对于除环境因素外的其他3项因素(蚯蚓品种选择、粪便腐熟程度、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在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蚯蚓在腐熟猪粪中的生长优于牛粪,而蚯蚓的繁殖,则在牛粪中优于在腐熟猪粪中。将新鲜猪粪和牛粪按比例混合形成混合粪,在最适温湿度和接种密度条件下养殖蚯蚓,可以减少猪粪发酵时间和成本。为改善在这种混合粪中蚯蚓的繁殖生长情况,我们研究了用混合粪养殖蚯蚓的同时添加EM菌的效果。将试验分为4组,EM菌的添加量分别为0%、1%、0.5%、0.25%,每组设置12个重复。结果表明:EM菌添加量为0.5%时,蚯蚓在由新鲜猪粪和新鲜牛粪组成的混合粪中生长繁殖效果较好。但绝大数情况下,未添加EM菌组在日增重倍数和日增殖倍数上都优于其他添加EM菌组,说明用混合粪养殖蚯蚓不需要添加EM菌。  相似文献   

20.
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在18~32 ℃温度范围内,随孵化温度的升高,西藏卤虫卵的孵化率首先明显升高,由18 ℃时的36.9%升高到22 ℃的63.2%,达到最高值.随着孵化温度的继续升高,孵化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2 ℃时孵化率降至44.7%,比最高孵化率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说明,西藏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2 ℃左右,明显低于其它品系卤虫卵的最适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