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虫塔是长期监测小型迁飞性昆虫时空动态的大型植保设备。本研究旨在应用吸虫塔技术对田间麦蚜种群动态变化进行跟踪,并与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对比分析。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吸虫塔数据与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呈一定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田间麦蚜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豆蚜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通过吸虫塔对迁飞蚜进行监测明确大豆蚜迁飞规律,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大豆蚜田间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田间调查大豆蚜虫6月中下旬始见,9月上中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大豆迁飞蚜7月上中旬始见,9月中下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吸虫塔收集小型迁飞昆虫有草蛉、褐蛉、小花蝽、蝽中号、龟纹瓢虫、食蚜蝇、瓢虫、中蝽大,其中以瓢虫、小花蝽、草蛉、食蚜蝇较多。  相似文献   

3.
公主岭昆虫雷达的装置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十年代末Orawford发现昆虫能产生雷达回波。五十年代英国昆虫学家Rainev应用气象雷达观测到蝗群的活动。六十年代以来英、美、加、澳等国先后组装专用的昆虫雷达用以观测昆虫迁飞,经20年的发展已成功地研究了非洲粘虫,蝗虫,云杉卷蛾等的迁飞规律。目前的专用昆虫雷达可以观测昆虫迁飞的高度、密度、速度和方向,並能辨识混虫种类。有的已实现电脑自动控制观测、记录和运算,用以系统监测迁飞害虫做出防治决策。 我们为研究粘虫的迁飞规律,在农牧渔业  相似文献   

4.
湿地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以及动态规律,可以为湿地的保护、利用和监测提供昆虫方面的资料,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深入系统地研究湿地昆虫群落组成、演替以及指示昆虫类群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湿地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以及动态规律,可以为湿地的保护、利用和监测提供昆虫方面的资料,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深入系统地研究湿地昆虫群落组成、演替以及指示昆虫类群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选用一维TKE模式,以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以E-ε闭合求其数据解,模拟出边界层内任意迁飞高度上的风温要素值,从而得到昆虫迁飞场的时空分布,为昆虫迁飞行为生态学研究和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昆虫迁飞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一维TKE模式,以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以E-ε闭合求其数值解,模拟出边界层内任意迁飞高度上的风温要素值,从而得到昆虫迁飞场的时空分布,为昆虫迁飞行为生态学研究和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步甲夜间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垂直监测雷达可以长期实时自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鞘翅目昆虫步甲是否具有迁飞性,并探讨步甲的迁飞活动规律。【方法】设置雷达观测点,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长期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进行低空气流和大区环流分析,探讨鞘翅目昆虫步甲迁飞的事实。【结果】2005和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步甲季节内活动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份,高空和地面诱虫灯季节内诱集有明显突增突减现象;高峰期内雷达回波点高度可达600 m,主要集中在450 m以下;夜间活动大多在20:00~22:00之间,个别夜晚雷达回波持续到04:00左右,探照灯内步甲数量的变化与雷达回波强度具有一致性;系留气球携带的捕虫网在200 m的空中成功捕到步甲成虫。【结论】步甲属的某些种类具有一定的迁飞性,为研究鞘翅目昆虫的迁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控蚜防毒新技术,利用吸虫塔诱集迁飞大豆蚜,结合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情调查,通过有翅蚜的消长动态与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有翅蚜的传毒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初花期前的有翅蚜是传播并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感病的主要虫源;此外,大豆初花期后,大豆已进入抗病阶段,病症逐步趋于稳定。对有翅蚜传播导致的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适期是在大豆初花期前,根据曲线相关性,吸虫塔诱捕迁飞有翅蚜量和发生期可以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发病流行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小西山昆虫资源类型,完善小西山生物多样性数据。[方法]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通过野外观察、扫网、振落和灯诱等调查方法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小西山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小西山共有昆虫17目246科874属1 150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占比最高,有48科250属305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6.52%;其次为半翅目(Hemiptera),有271种,占23.57%。[结论]该研究还对传粉昆虫、观赏昆虫、环境昆虫、食药用昆虫等资源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建议通过持续昆虫资源调查,改善营林环境,保护自然天敌,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进行小西山昆虫资源多样性保护。研究成果为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昆虫研究工作者外出采集小型昆虫往往采用吸虫器,用此法得到的昆虫种类容易受到限制。作者在借鉴以往用过的采虫工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制作了采集袋。经过多次野外采集实践,效果良好,现介绍于后。先用双层黑布缝制成长、宽为35×30厘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泛指地球上物种、基因、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昆虫是世界上物种最多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植食者、捕食或寄生者的角色,而其本身又是其它动植物的猎物。新疆阜康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已被批准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对为何保护和利用其昆虫多样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岳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而昆虫多样性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南岳这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昆虫多样性,对于保护及利用南岳现有昆虫资源,维护其良性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岳昆虫多年的调查统计,区系成分分析,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结果表明:南岳昆虫种类繁多,资源昆虫丰富,森林是昆虫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以东洋成分为主体,东洋与古北成分并存,昆虫群落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澳大利亚,主要迁飞性害虫有粘虫、棉铃虫、蝗虫和小地老虎等。他们对棉铃虫、蝗虫研究得比较多,对粘虫的研究则主要是借鉴了我国的研究成果,因而近年研究进展较快。对迁飞性害虫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昆虫雷达、气象遥感卫星观测、多点设置诱捕器捕获及昆虫携带花粉的电镜扫描等方法来进行的。近些年对迁飞性害虫的研究是澳大利亚昆虫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张叶军 《北京农业》2011,(30):138-139
昆虫作为生物监测中的优势类群,更适合于作为各类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具。本文从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三个方面综述了昆虫在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迁飞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是我国植保战线开展生物防治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对七星瓢虫的发生规律,尤其是迁飞问题,还了解得很少。我们从1976年至1979年连续对海滨七星瓢虫的群聚进行了研究,认为七星瓢虫应列为迁飞性昆虫。本文从多方面初步探讨了七星瓢虫的迁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长安 《北京农业》2011,(10):40-41
昆虫作为生物监测中的优势类群,更适合于作为各类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具。本文从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三个方面综述了昆虫在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增加生物多样性,已被众多研究证实为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方法;其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种植模式(诱集植物、间作和地面生草),是实现该途径的重要措施。通过概述这3种模式对植食性昆虫的丰度以及对植食性昆虫危害主栽作物的影响,并运用5种理论(天敌、资源集中、推-拉、屏障和保险假说),分析了植物多样性调控植食性昆虫的生态学机制,并就利用生物多样性调控植食性昆虫的研究方向与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服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越冬代旋幽夜蛾迁飞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越冬代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在北京地区的灯下消长动态和迁飞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9年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探照灯和相关设备对旋幽夜蛾的迁飞过程开展实时监测,通过GRADS图形处理软件分析其迁飞高峰期盛行的空中风场,结合Hysplit_4软件对其迁飞轨迹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地区越冬代旋幽夜蛾迁飞扩散的虫源。结果旋幽夜蛾迁飞高峰期,卵巢发育进度集中为2—3级,雌雄性比1,高峰期过后雌雄性比1;夜间迁飞主要集中在风向有利风速较大的300—500m高度,持续飞行时间可达8h以上;轨迹分析显示,虫源主要来自陕西、山西北部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乌盟等中西部地区,随偏西气流向东北、东南方向迁飞扩散。结论越冬代旋幽夜蛾具有明显的迁飞现象,根据其迁飞行为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应用于昆虫监测的遥感技术主要分4大类,即摄影术和摄像术、多光谱扫描、地面和空中雷达和声探测雷达,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昆虫雷达和摄影术。 早期科学家对昆虫行为及数量的观察和调查一般是利用目测法,然对于一些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行为,大面积植物的害虫调查以及不可到达地区的害虫调查,仅靠人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