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治疗脑包虫病均采用手术或穿刺的方法。颅骨有局部变软的容易找到虫体寄生部位,否则很难。因此手术或穿刺治疗脑包虫病容易失败,甚至造成死亡。采用内服吡喹酮治疗绵羊脑包虫病则安全可靠。 南京制药厂生产的松柏牌口服  相似文献   

2.
脑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但随着牲畜的流动性的增大,在农区的发病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该病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及山羊,绵羊比山羊更为多见,一旦发病,治疗常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受感染部位的不好确定而收不到相应的效果,既使手术成功,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影响了该治疗方法的效果。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尝试用吡喹酮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多例病羊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石家庄市某羊场于2002年从牧区引进小尾寒羊200多只,其中有2只羊,引入石家庄市后不久发生脑包虫病死亡并深埋处理,直至2004年夏末见新…  相似文献   

3.
脑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但随着牲畜的流动性的增大,在农区的发病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该病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及山羊,绵羊比山羊更为多见,一旦发病,治疗常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受感染部位的不好确定而收不到相应的效果,既使手术成功,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影响了该治疗方法的效果。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尝试用哟喹酮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多例病羊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地绵羊脑包虫病发病率增高,有的育成羊群达15%。每个病羊寄生的虫体一般1—5个,曾发现寄生32个虫体的病羊。笔者在1982年应用吡喹酮治疗本病取得初步效果后,为了进一步探索疗效和预防脑包虫病,从我场选脑包虫病羊98只,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
1980年来,我地区国营农牧团场养狗数字急剧上升,绵羊脑包虫病(多头蚴病)流行猖獗。据1982年统计,全地区有绵羊31万余只,其中6千余只死于该病,发病率为2%以上,死亡率达100%,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2万8千多元,阻碍了养羊业的发展。调查表明,周岁绵羊发病占56.1%,当年羊羔  相似文献   

6.
于1984年3月至1985年7月选用注射用吡喹酮分别对27头牛、3O只羊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药物:注射用吡喹酮为国营苏州吴县兽药厂产品,批号831(30。系白色灭菌粉末。稀释液为无色灭菌透明液体。 2.试验动物:牛27头,年龄8个月~2岁,体重68~192kg;绵羊30只,年龄6  相似文献   

7.
牛脑包虫病(多头蚴病)在我盟大部分养牛地区危害严重,尤其近年来家犬的增多,使牛脑包虫发病率逐渐上升,病牛的死亡率达100%,经济损失极为严重。虽然手术疗法可以医治,但由于虫体寄生部位的不同,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治疗羊脑包虫病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脑包虫病(多头蚴病)是严重危害羊只的一种内寄生虫病,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年来由于养狗逐渐增多,脑包虫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病羊只如不治疗死亡为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治牛羊脑包虫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盟犊牛、羔羊脑多头蚴病发病率比较高,笔者经过多年治疗研究总结出利用药物治疗此病的可靠经验,供临床参考。牛、羊是脑多头蚴的中间宿主,此病有急性、慢性两种,治疗本病需在慢性过程中的早期。利用吡喹酮清除寄生在脑部和脊髓中的脑多头蚴,治愈率犊牛可达95%,羊可达60%。用药方法:可行两次用药法,第一次可按体重总用药量的1/2给药,皮下或肌肉分点注射,间隔48小时再行第二次,将剩余的1/2药用完。在用吡喹酮期间,可按体重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或磺胺药类,以缓解脑膜及脑炎症状。在用吡喹酮4~5天后,由于脑包虫被杀死,包内液体需在一定…  相似文献   

10.
我场从1977—1983年共发生羊脑包虫病74只。83年发病数占育成羊总数的10.2%。病羊逐年增多,对我场养羊业有一定危害。我们用手术和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极为被动。近几年来,我们应用每片含200毫克的吡喹酮(代号Embay—8440)片剂,按40—60毫克/公斤体重计算用量。1次灌服。控制了发病率,达到了预防目的。投药最好在秋季饲舍之前,在我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羊脑包虫病,即羊的多头蚴病,系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内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虫病。察北牧场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牧犬及家犬数量的不断增加,羊的脑包虫病发病率亦显著升高。1985至1986年全民所有制公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用吡喹酮治疗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61只,为其提供口服吡喹酮与肌注吡喹酮两种治疗方法,探究两种治疗方法下对于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61只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共取得了7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 为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提供吡喹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羊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乔燕 《山东畜牧兽医》2020,41(4):34-34,37
羊脑包虫病,即羊多头蚴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在发病之后,病羊症状表现以脑膜炎和脑炎为主,致死率偏高,对养殖场的养殖效益会产生直接影响。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多种治疗方法。本文以吡喹酮治疗为例,在对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分别探讨后,选取多个患病病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吡喹酮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羊脑包虫病的病程较长,且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通过手术将羊脑中的虫体直接去除,但此种治疗方法成功率较低,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疗成本,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来说,难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绵羊脑包虫广泛流行于我国三北地区,对绵羊及犊牛危害极大,常造成大批死亡。以往对脑包虫病的治疗只能采用手术摘除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手术不便或条件限制,难以普及推广。为了探索药物治疗的途径,笔者选用吡喹酮进行了治疗试验。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22日,某养殖户带了两只病羊来笔者处就诊。通过视诊、问诊及多年经验,可以初步断定绵羊是患了脑包虫病。现将详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两只患病羊均表现转圈运动,同时可见病羊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走不稳等全身症状。其中一只病羊突然卧地,全身痉挛,四肢呈游泳状划动,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  相似文献   

17.
绵羊脑包虫(即多头蚴)病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寄生虫病。1临床症状羊只感染发病后表现为无目的的转圈运动,转圈的方向多和虫体寄生部位一致,一般羊转小圈,虫体寄生于脑的浅部,转大圈,虫体寄生于脑的深部,低头,虫体寄生于脑前,仰头,虫体寄生于脑后,平头顶墙  相似文献   

18.
正脑包虫病在我们西北地区牛羊群中属于多发疾病,发病率约为1%~2%。在中兽医中属于诸虫痫症的范畴脑囊虫病,俗称哪哦包虫病。是由钩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羊颅内,形成囊泡压迫脑组织而产生的病症。用中药化虫熄风汤结合吡喹酮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疗效较好,复发较少,值得参考应用。笔者自2013年3月起用化虫熄风散结合吡喹酮治疗46例脑囊虫病患羊,进行临床观察试验,取得满  相似文献   

19.
胰吸虫是寄生在羊胰脏内的吸虫,一只羊感染虫体严重的多达千条以上。就我场外三羊队绵羊粪便检查其感染率高达65%。绵羊由于此虫的寄生影响抓膘和繁殖。胰吸虫  相似文献   

20.
正脑包虫病又称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大脑内而引起的疾病,人偶尔也能感染,危害严重。1临床症状绵羊感染本病后,在一定时期出现无目地的转圈运动,转圈其方向与寄生部位多数是一致的。一般转小圈寄生在浅层,转大圈在深层,低头在前,仰头在后,平头寄生在中部。但也有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