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绦虫病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 m,白色,细长,主要寄生在羊的小肠,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感染绦虫病的山羊很快消瘦,皮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并出现腹泻、贫血和水肿,少数还会出现神经症状。治疗可用别丁(硫酸二氯酚),100 mg/kg加水溶解灌服,效果很好;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2 mL/kg灌服,驱绦灵50~75 mg/kg口服。预防用丙硫咪唑,15 mg/kg灌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消瘦、食欲不振的牛进行驱虫。用0.1%的畜卫佳(每10kg体重3g)和丙硫苯咪唑(每10kg体重1mL)同时内服,以驱除牛体内的线虫、蠕虫、吸虫、绦虫等,7d后重复应用畜卫佳1次,同时注意驱除体表寄生虫。  相似文献   

3.
海晏县绵羊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0年10—11月,我们对海晏县境内的45只绵羊进行了寄生虫区系调查。按蠕虫学检查法,收集全部虫体。线虫逐条鉴定,吸虫、绦虫经卡红-苏木素双重染色后鉴定,心肌压片镜检。本次调查共发现绵羊感染寄生虫33种,其中线虫25种,吸虫3种,绦虫及绦虫蚴3种,昆虫1种,原虫1种(见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绵羊感染寄生虫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福建省山羊蠕虫病的流行情况,对来自福建省各地送检的308只山羊所检出的蠕虫按照不同日龄、不同月份以及不同饲养模式进行分类统计。6月龄内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6~12月龄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肝片吸虫、同盘吸虫和食道口线虫;12~18月龄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肝片吸虫、同盘吸虫和食道口线虫;18月龄以上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同盘吸虫、肝片吸虫、食道口线虫和阔盘吸虫。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下半年感染率略高于上半年。舍内饲养的山羊蠕虫感染率较低;山上放牧的山羊易感染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和阔盘吸虫;在荒田或河边放牧的山羊易感染肝片吸虫、莫尼茨绦虫和同盘吸虫。羊群在不同阶段、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蠕虫的感染情况有所不同。调查结果为福建省山羊蠕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苦楝树皮煎液对羊绦虫病、肺丝虫病和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效果,选择经粪便检查法确诊患有绦虫病的羊(30~40 kg)30只,经ELISA方法检测确诊患有肺丝虫病和肝片吸虫病的羊(30~40 kg)21只,分别设置对照组、西药组、中药组进行对比治疗实验.对照组不给药;2个治疗组分第1~3 d和第14~16 d 2个阶段给药,每个阶段按照给药剂量和方法连续给药3 d.西医组用药为吡喹酮+阿苯哒唑混合剂(1︰1),按照80 mg/kg体重剂量;中药组用药为新鲜苦楝皮煎制的药液,以用量递减的方式给药,即第1 d灌服0.3 kg/只,第2 d灌服0.2 kg/只,第3 d灌服0.1 kg/只.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对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效果均显著(P<0.05),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苦楝树皮0􀆱15 kg/只煎液治疗羊绦虫病、肺丝虫病和肝片吸虫病效果好,可代替吡喹酮+阿苯哒唑混合剂(1︰1)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市市售青蛙蠕虫的感染情况,对52只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进行剖检,按脏器检查、收集寄生虫虫体,统计寄生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强度。结果显示,青蛙蠕虫感染率为90.38%,平均感染强度为20.21条。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明显不同,线虫、吸虫、绦虫和棘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0.00%、86.54%、17.31%和51.92%,感染强度分别为3.38、15.00、5.11和5.22条。不同脏器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不同,肠道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90.38%;肠道、肌肉与皮下寄生虫的感染强度分别为15.34和11.38条,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寄生虫部位明显不同,线虫、吸虫和棘头虫主要来源于肠道,绦虫主要来源于肌肉与皮下。通过对检出虫体的形态进行初步观察,吸虫、线虫、绦虫和棘头虫种类分别约有6、3、1和2种,但具体种类尚需进一步鉴定。本调查结果为掌握上海市市售青蛙寄生虫感染状况和做好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按蠕虫系统剖检法,共检查鸡147只(其中母鸡145只),鸭29只(其中母鸭26只),共发现鸡、鸭寄生虫20科29属41种。其中吸虫8科12属15种:绦虫2科4属9种;线虫5科6属9种,蜘蛛昆虫3科5属6种;原虫2科2属2种。若按宿主来分鸡的28种、鸭的21种。现把各种寄生虫的名称、寄生部位,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分布概况详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口服米尔贝肟与吡喹酮复合片(Milbermax~?,Novartis Sante Animale)对猫自然感染胃肠道蠕虫的疗效,本研究将治疗前体况相近且粪便虫卵检查为阳性的猫分为Milbermax~?组、药物对照吡喹酮单方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35只。随后按规定剂量和途径给药,并在给药前1 d和给药后第7天与第14天取粪样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 method)计算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EPG),治疗后第15天结束试验,对猫进行安乐死,剖检收集胃肠道蠕虫均按种类和阶段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显示Milbermax~?组(米尔贝肟2 mg/kg+吡喹酮5 mg/kg)对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犬复孔绦虫、猫弓首蛔虫和钩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7.3%、100.0%、99.7%、84.9%、100.0%、100.0%和100.0%,驱净率为53.3%、100.0%、92.3%、75.0%、100.0%、100.0%和100.0%,对毛细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和转阴率分别为100.0%和90.0%。吡喹酮单方组(5 mg/kg)对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3.2%、100.0%、100.0%、83.0%和100.0%,驱净率为31.3%、100.0%、100.0%、50.0%和100.0%,对毛细线虫无效。受试药物对猫无不良作用。结果表明Milbermax~?以推荐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对猫自然感染胃肠道蠕虫更加安全有效,为防治猫只在野外条件下蠕虫感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潮霉素B预混剂临床驱除绦虫线虫的有效性和给药时间的合理性,依据兽药临床试验规范,试验选择了蠕虫自然感染皖西麻黄鸡824只,按要求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潮霉素B预混剂治疗组284只,芬苯哒唑粉对照药物组284只,不治疗的感染对照组256只,试验周期根据临床治疗效果确定。结果显示,潮霉素B预混剂,推荐剂量10 mg/kg混饲,连续饲喂21 d,对鸡蛔虫和绦虫的粗计驱虫率分别为63%和26%,表现明显的驱除蛔虫作用(P0.05),连续饲喂42 d,对鸡蛔虫和绦虫的粗计驱虫率分别为100%和-13%,驱蛔虫效果极显著(P0.01);对照药物芬苯哒唑粉,50 mg/kg混饲,连续饲喂6 d,对鸡蛔虫和绦虫的粗计驱虫率分别为100%和44%,同样具有极显著的驱除蛔虫作用(P0.01),本试验中2种药物的驱蛔虫效果相当,对绦虫的驱除作用不明显(P0.05)。潮霉素B预混剂10 mg/kg混饲,连续饲喂42 d,可以驱净鸡蛔虫的感染,但对鸡绦虫感染无明显的驱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放牧方式饲养的或采食水生饲料较多的鸡、鹅、鸭群常易感染肠道寄生虫。例如广东伸恺农校养于静水塘中的鸭群,寄生虫感染率达99.02%。其中,绦虫感染率为98.8%,吸虫感染率为88.07%,一只鸭同时有绦虫和吸虫感染的达80%,既没有绦虫也没有吸虫寄生的只占0.98%,一只鸭中绦虫最多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南昌地区散养鸡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应用体表寄生虫检查、动物蠕虫学完全剖检、粪便寄生虫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青山湖区某农贸市场售卖的农户散养鸡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结果显示:5只散养鸡体表均发现了羽虱和皮刺螨;在消化道中共检查到了55条蠕虫,其中28条线虫和27条绦虫;粪便寄生虫检查发现了6种寄生虫卵,分别...  相似文献   

12.
<正>1)防治对象:吸虫、绦虫及线虫的成虫和幼虫。2)防治药物及剂量:首选丙硫咪唑,防治线虫病和绦虫病的剂量为5~10 mg/kg,防治肝片吸虫病的剂量为20 mg/kg。3)投药时间:根据饲养方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放牧地区采取冬季驱虫方案。绦虫感染严重地区再采用一次绦虫病防治技术,吸虫感染严重地区再采用吸虫病防治技术。线虫、绦虫、吸虫冬季驱虫方案:一般在幼虫阶段(元旦以后、春节以前为最佳时期)进行驱虫,可以  相似文献   

13.
用鲜仙鹤草根250g,洗净、捣烂,加清水1500mL,煎成500mL药液,供55只患鸡喂服一次,可达到驱虫目的。喂药液的病鸡停食7h,每1只鸡1次喂服药液20-25mL,小鸡减半,一般服药一次可驱虫,7d后再喂服一次,病鸡痊愈。仙鹤草根驱鸡绦虫$重庆市垫江县畜牧食品局!408300@邓惠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上海市鸟类寄生虫感染现状,于2012年从上海市部分花鸟市场分批购买了11科21种103只鸟,采用完全剖检法对鸟类消化道及各脏器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有14种33只鸟检出蠕虫,鸟种类的蠕虫感染率为66.67%(14/21),鸟个体的蠕虫感染率为32.04%(33/103),其中黄鹂、灰背鸫、灰喜鹊、丝光椋鸟、喜鹊、野鹌鹑等6种鸟的检出率较高,感染率为60%~100%。在检出蠕虫的14种33只鸟中,共检获蠕虫932条,其中从9种16只鸟检获吸虫268条,从8种17只鸟检获绦虫631条,从7种12只鸟检获线虫17条,从4种7只鸟检获棘头虫16条。在检获的932条蠕虫,分别来自肺脏、肾脏、肝脏(胆囊)、肠道,而在心脏、气管、胃、皮下等组织器官未检出蠕虫。肠道是寄生虫寄生的主要场所,从27只鸟的肠道检获746条蠕虫,分别占阳性鸟和蠕虫数的81.82%(27/33)、80.04%(746/932);其次为肝脏(胆囊),从8只鸟的肝脏(胆囊)检获182条蠕虫.分别占阳性鸟和蠕虫数的24.24%、19.53%。在感染强度上,野鸽子和鸟灰鸫的蠕虫感染强度最高,平均每只分别检出171条和123条,其次为灰背鸫(53条/只)。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鸟类寄生虫的种类多,且蠕虫的各大类(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均有检出,依据检获的虫体数量,绦虫和吸虫是鸟类的主要寄生虫,调查结果为初步掌握上海市鸟类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做好鸟类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合肥市集贸市场屠宰鸡肠道蠕虫感染情况,采用蠕虫学剖检法对合肥市东七里站集贸市场、三里庵集贸市场、双岗集贸市场和南七里站集贸市场屠宰散养鸡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其蠕虫感染率为44.64% (50/112);对所获虫体进行鉴定,共鉴定出7种蠕虫: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 miyagawai)、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四角赖利绦虫(R.tetragona)、有轮赖利绦虫(R.cesticillus)、鸡蛔虫(Ascaridia galli)和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e).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上海市市售蟾蜍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对60只中华大蟾蜍进行剖检,按脏器检查、收集寄生虫虫体,统计寄生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强度。结果显示,蟾蜍寄生虫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28.23条。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明显不同,线虫、吸虫、绦虫和棘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3.33%、73.33%、8.33%和15.00%,感染强度分别为17.52、14.48、10.40和2.67条。不同脏器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不同,肠道和肺脏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00%和88.33%;肠道、肺脏、肌肉寄生虫的感染强度分别为15.63、12.28和11.33条,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寄生虫部位明显不同,线虫主要来源于肺部和肠道,吸虫和棘头虫主要来源于肠道,绦虫主要来源于肌肉。通过对检出虫体的形态进行初步观察,吸虫、线虫、绦虫和棘头虫种类分别约有3、4、1和1种,但具体种类尚需进一步鉴定。本调查结果为掌握上海市市售蟾蜍寄生虫感染状况和做好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40多年的牧医实践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有7种草药对驱除畜禽寄生虫具有良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农、牧民朋友选用。1)烟叶研细末,按2%加入饲料,任鸡自由采食。每天2次,连喂4~5天,驱除鸡蛔虫有良效。兔、猪、鸡、牛、羊、马等灭虱子,可用2%~5%的煎剂,涂刷或喷雾被毛,也有好效果。2)鹤草根芽仙鹤草长出的嫩根芽含有鹤草酚,可驱除禽绦虫。干品,每次成禽用2~4g内服。浸膏,每kg体重可用150mg,内服。(3)槟榔驱除鸡绦虫、鸭和鹅剑带绦虫均9有良效。成鸡每kg体重用ig,煎汁注入嚷囊。)鸭、鹅每kg体重用0.759煎浓汁灌服。7…  相似文献   

18.
1)前殖吸虫:前殖吸虫寄生在鸡的腔上囊、输卵管和直肠中。症状为病鸡食欲减退,明显消瘦,常下无黄蛋、软壳蛋、无壳蛋。可用六氯乙烷,按每只鸡0.3 g拌入饲料中喂服,3次/d,连喂3 d。2)鸡绦虫:绦虫病寄生在鸡小肠内。症状为病鸡羽毛蓬乱、两翅下垂、贫血消瘦、下痢或出现麻痹等,最后衰竭死亡。治疗可用硫双二氯粉,按每千克体重0.2~0.3 g混于饲料中喂服。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产蛋鸡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尤其是绦虫感染较普遍,同时养殖场对寄生虫感染的危害以及防控措施存在误区。笔者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经验,现对鸡绦虫病的防治总结如下,希望对蛋鸡养殖场有所帮助。1绦虫病的危害养殖户能看到鸡只排出绦虫节片多在产蛋期,且能看到节片排出,说明绦虫感染已经较严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紫黄散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预防与治疗效果以及对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雏鸡适应饲养6 d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分别用A、B、C、D、E、F组表示。在14日龄时A、B、C组按高[C:90 mg/(mL.kg-1)]、中[C:45 mg/(mL.kg-1)]、低[C:4.5 mg/(mL.kg-1)]3个剂量灌服紫黄散,D、E、F组灌服生理盐水,每只鸡1 mL,连续灌服7 d,其中F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隔离饲养。在21日龄时对A组~E组进行攻毒,每只点眼0.2 mL传代毒液,F组0.2 mL生理盐水,临床症状以法氏囊发生病变和胸肌、腿肌出血为准。攻毒3 d后,阳性对照D组每只鸡肌注卵黄抗体0.5 mL,其他各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观察攻毒前、后鸡只的临床症状,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数,最后统计死亡率。雏鸡饲养至试验的第24、28、40、42天,从各试验组中随机取10只分别无菌采集血液经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取其血清,-20℃保存,用于血液生化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表明紫黄散能明显降低IBDV感染雏鸡死亡率,B组与E组相比死亡率降低15.6%;用药B组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P0.05)提高,部分时间点与E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紫黄散对抗IB-DV导致的免疫抑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