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猪产仔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确立其在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猪Prepro-orexin基因第62位多态性位点在二花脸、香猪、淮猪和姜曲海猪4个品种中的多样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对二花脸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花脸和香猪分别检出三种基因型,姜曲海猪有两种基因型,而淮猪只有一种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花脸猪不同基因型群体间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基因多样性对产仔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猪产仔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repro-orexin基因多样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确立其在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价值。采用PCR-RFLP法分析猪Prepro-orexin基因第62位多态性位点在二花脸、香猪、淮猪和姜曲海猪4个品种中的多样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对二花脸猪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花脸和香猪分别检出三种基因型,姜曲海猪有两种基因型,而淮猪只有一种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花脸猪不同基因型群体间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基因多样性对产仔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讨论了不同产量性状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4.
绵羊BMP15基因FecXL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旨在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在绵羊(Ovisaries)高繁殖力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多赛特、特克塞尔、考力代、杜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中国美利奴绵羊)中检测BMP15基因的FecXL突变,同时研究该基因突变对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这8个绵羊品种都没有发生与Lacaune绵羊相同的FecXL突变(C53Y)。【结论】BMP15基因中影响Lacaun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和湖羊的高繁殖力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河南地方绵羊品种BMPR-IA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BMPR-IA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豫西脂尾羊)中的多态性,以期探索该基因对于河南地方绵羊品种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品种中BMPI-lA基因检测出2个基因型即AA和AB,在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中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5和0.778,...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探索戴云山羊多胎性能的分子机制。以控制部分绵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戴云山羊BMPR-IB、BMP15、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胎品种戴云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影响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可能性。因此,由于戴云山羊的BMPR-IB、BMP15、GDF9的全基因序列信息的缺乏,尚不能完全断定3个基因对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TLRs)作为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动物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TLRs基因变异会改变机体对病原的抗性或易感性,本试验旨在探讨TLR2、TLR4基因突变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试验以国外引进猪品种(长白、大白、皮特兰)、中国地方猪品种(梅山、二花脸、姜曲海、金华)以及江苏省培育猪品种(苏钟猪)为材料,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实验猪群TLR2、TLR4基因SNPs分布,结合动物攻毒实验及文献报道,对其中部分SNP不同基因型猪的肺部巨噬细胞做LPS感染实验,借助RT-PCR跟踪不同时间点猪TLR2、TLR4基因以及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变化,揭示猪Toll样受体基因的变异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实验猪群TLR4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T611A、G960A、G962A、C1027A,其中G960A为同义突变,其余为有义突变;位点C1027A在中、外猪品种间呈现明显的碱基分布差异。LPS诱导下的猪肺部巨噬细胞TLR2、TLR4基因及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其中,位点C1027A的CC型猪TLR2、TLR4基因表达水平及增速均显著高于AC型猪(P<0.01),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AC型猪(P<0.01),提示C等位基因极可能是猪抗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克隆烟草赤星病主效抗性QTL,在本实验室对抗性基因初步定位的基础上,以净叶黄与NC82组合产生的回交导入系群体BC3F2为材料,在目标区间内加密26个SNP分子标记,利用Mass ARRAY飞行质谱技术检测基因型,进一步缩小目标区间。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RT-PCR等方法在DNA水平和RNA水平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初步筛选。分析表明,主效抗病QTL所在区间被进一步定位在1.6 c M范围内,对抗感品种主效区间内基因进行DNA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将53M-1和54M-3基因确定为候选基因。两个候选基因在抗感品种中表达差异明显,分别为O-甲基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类基因,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与烟草抗病性过程关系紧密。相关结果为进一步挖掘抗赤星病主效基因提供帮助,同时也对烟草赤星病抗性分子辅助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2个组合的DH群体,应用Choo和 Reibergs提出的模型及公式,研究了粒宽在寒地水稻在DH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水稻粒宽的遗传变异分为两种遗传模式,第一种遗传模式为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数量遗传;无主效基因互作。第二种遗传模式为多个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数量遗传,主效基因间存在互作,为互补作用;粒宽在DH群体的遗传力为0.61;控制粒宽的基因为7.8-12.3对、平均9.9对。因此,在寒地花培品质育种中有目的对粒宽进行低世代严格选择,对提高粒重及选育适宜粒型的优异种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粳稻Lemont和籼稻特青相互导入构建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双向回交导入系群体,分别在北京和海南环境定位影响抽穗期和株高的主效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QTL及其与环境互作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在北京和海南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和株高的主效QTL 16个和17个,其中有5个主效QTL (QHd2、QHd8a、QPh3、QPh5和QPh12)在两种背景下同时被检测到,表明多数主效QTL的表达具有遗传背景特异性。两种背景下检测到影响抽穗期的3个主效QTL (QHd8a、QHd9和QHd10b)存在环境互作,其中QHd8a与海南环境的互作在两种背景下提早抽穗2~3 d,与北京环境的互作则延迟抽穗2~3 d,是影响抽穗期的一个重要主效QTL。通过与以往相同亲本来源的7个不同定位群体在不同环境下定位结果的比较,鉴定出一些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稳定表达的主效QTL,如QHd3、QHd8a、QPh3和QPh4,适宜用于水稻抽穗期和株高的分子标记改良。基于QTL定位结果,本文对如何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抽穗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Prolificacy assumes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ment of high‐yielding baby corn hybrids. “Sikkim Primitive” is a native landrace of North‐Eastern Himalaya, and is the highest prolific maize germplasm. So far, the genetics of prolificacy in “Sikkim Primitive” has not been deciphered. Here, a prolific inbred (MGU‐SP‐101) developed from “Sikkim Primitive” was crossed with four non‐prolific inbreds viz., LM13, BML7, HKI161 and HKI1128. Six generations (P1, P2, F1, F2, BC1P1 and BC1P2) of the crosses were evaluated at two locations during rainy season 2018. MGU‐SP‐101 possessed 2.50–3.78 ears per plant compared to 1.06–1.86 among non‐prolific inbreds. The variation for ears was the highest in F2s (1–8), followed by BC1P1 (1–7) and BC1P2 (1–5). The quantitative inheritance pattern of prolificacy with prevalence of non‐allelic interactions of duplicate epistasis type has been observed. Dominance × dominance effect was predominant over additive × additive and additive × dominance effects. Total number of major gene blocks ranged from 0.41 to 2.86, thereby suggesting the involvement of at least one major gene/QTL governing the prolificac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genetic dissection of prolificacy in “Sikkim Primitive”.  相似文献   

12.
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绵羊BMPR-IB基因、BMP15基因和GDF9基因突变的遗传方式及对产羔数的影响,还对根据表型发现的Woodlands基因、Thoka基因、GDF9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根据表型推断存在的Olkuska基因、Belle-Ile基因、NZ Longwool基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生产中利用这些遗传标记作为辅助育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occurrence of genetic male ster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highly sterile lines have been reported. The male sterility was not accompanied by any visible chromosomal aberration. It behaved as recessive and was governed by multiple factors. It was hypothesised that three major genes with additive effect were operating to produce highly sterile forms while less sterile forms would be dependent on one or two genes. The expression of male sterility was also influenced by modifying factors an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饲用玉米双穗发育的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利于玉米双穗发生的冀西北高寒地区,通过对典型双穗组合农大103和典型单穗品种克单6双穗分化进程的观察发现,二者第1、2果穗分化的同步性明显不同。同时发现在分化、抽丝和成穗的发育进程中,它们各自双穗发育的同步性是前后一致的。另外对64个不同多穗性玉米组合双穗发育的研究表明,其双穗分化的同步性与抽丝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丰产性、丰产重演性、适应性及稳定性四者,是品种主要生产性能的最高表现,应作为品种区域试验的主要决选指标;并均应统一以适当参数加以定量表述,从而使总结评定共同建立在对参试品种的科学分类基础之上。本文建议,区试中意义准确、完整的丰产性,应按以下三参数合并表述,即:经过相应加权校正的(平均)丰产水平Yi/以对照品种为参照物兼示差异显著性的丰产指数I_Y*,**/兼示邻位差异显著性的丰产位次N*,**;对区域化鉴定中具关键作用之丰产重演性,建议分作不同可靠程度的增产重演R_i*,**、达标重演R_(?)*,**、高位重演R_(N)*,**三级,以重演性参数f(P)——连年及基本连年重演试点数(或重演面)表述之;并强调指出乃区试之核心。  相似文献   

16.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基因和质、核间相应诱导物质(RNA)共同作用,质、核间育性诱导物质的协调与否,能影响基因性状的表达,目前三系中的“不育”系就多为这种类型。“光(温)敏核不育”则还受一对光(温)敏育性基因及相应的光(温)敏核诱导物质(RNA)共同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表现可育,条件不具备时则表现为“不育”。因这两种“不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实质上应是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