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慈清  李小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07-15509
[目的]探索Hepa1-6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小鼠Hepa1-6肝癌细胞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RPMI1640和DMEM2种不同培养基及细胞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双抗浓度、D-Hanks漂洗次数、胰蛋白酶浓度和消化时间6个不同因素对Hepa1-6传代培养的影响;根据细胞在6个时间点的生长状况评分,筛选出Hepa1-6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Hepa1-6细胞在含有20%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接种密度为4×104个/cm2,100U/ml的双抗浓度,贴壁率在90%以上时,D-Hanks漂洗1次,0.5%胰蛋白酶消化2min,传代效果最好。[结论]通过正交设计筛选,为Hepa1-6细胞体外培养探索出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鲤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鲤鱼的肝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温度、pH、胰蛋白酶浓度、生长时间对鲤鱼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测定肝细胞活力。[结果]鲤鱼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在25℃左右,pH7.4,胰蛋白酶浓度0.250%,消化时间40 min,培养基为M199。分离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85%,每克肝平均可获得3.8×106个分离细胞,在细胞活力及数量上达到最佳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的方法获得可悬浮生长的ST-S细胞株,并对培养基中血清浓度及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优化,确定细胞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ST-S细胞株可完全适应1%血清营养条件并呈单细胞悬浮生长状态,最佳细胞生长条件为血清浓度1%,细胞接种密度7.5×10~5cells/ml,细胞生长旺盛,最大活细胞密度达到4.6×10~6cells/ml。猪睾丸细胞(ST)是由国际动物实验室从猪胎睾丸分离得到的成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鲤鱼上皮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方法]对不同培养基、温度、胰蛋白酶浓度、CO2培养条件下鲤鱼上皮细胞(EPC)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指标测定。[结果]EPC细胞在培养基M199、温度20~25℃、胰蛋白酶浓度0.05%~0.10%条件下生长较好,对CO2的需求不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鲤鱼上皮细胞最优培养条件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晓剑  张留光  姚玲  黎宗强  谢丽萍  李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7-14138,14155
[目的]纯化培养食蟹猴支持细胞,并测定不同血清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食蟹猴支持细胞后,分别以5%、10%、15%、20%4种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食蟹猴支持细胞进行培养。利用MTT比色法判断支持细胞的增殖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血清培养浓度。[结果]5%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与10%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差异不显著,15%与20%的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5%、10%与15%、20%的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结论]15%的血清浓度是支持细胞增殖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产漆酶及其发酵条件,以充分利用中药渣。[方法]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在供试的6种药渣培养基中以白芍药渣为碳源时产漆酶量最佳,其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0.6%,白芍麸皮比3∶7,温度25℃,含水量65%,接种量11%。[结论]供试6种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均可产漆酶,培养条件优化后,亮菌漆酶酶活力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19倍。  相似文献   

8.
姚小飞  叶璐  赵世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6-8478,8490
[目的]为大豆多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B1-2菌株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各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B1-2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影响依次为:豆粕含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和接种量。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含9%豆粕、2%麸皮,以培养24 h的枯草芽孢杆菌B1-2菌株为发酵菌种,在初始pH值7.5,温度35-40℃,接种量8%条件下发酵64 h,此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可从初始条件的17.80%提高至21.06%,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18%。[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是对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液体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源和培养条件进行探索。[方法]以发酵培养液中的菌球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球萌发活力指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的培养的温度、pH值、碳源、氮源、接种量进行优化筛选,研究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对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功能性成分测定对比。[结果]液体发酵培养中最佳的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27℃、起始pH为8.0、接种量为11%、碳源是海藻糖、氮源是豆粕粉,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海藻糖2.0%、豆粕粉3.5%、KH_2PO_4(0.05%)、MgSO_4(0.025%),该条件下菌球生物量最高为2.36g·100mL~(-1)。发酵菌丝体的三萜类化合物、β-葡聚糖和黄酮含量均高于子实体。[结论]通过对发酵工艺的筛选优化,为该菌的人工驯化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常用的分离培养肾细胞方法比较分离培养肾细胞,并提出优化方案。[方法]A法:组织块培养法;B法:1%胶原酶消化分离法;C法:5%胰蛋白酶消化法;D法:0.5%胰蛋白酶-0.02%EDTA连续分离法。[结果]A法初期细胞生长不好,1周后生长良好;B法、C法细胞贴壁状况较好,但细胞生长不均一,呈丘陵状生长,细胞产量较少;采用D法消化肾组织块,能够快速获得大量细胞,并且细胞生长整齐、均一,能够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结论]使用D法分离培养肾细胞优于其他3种方法,试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胰蛋白酶浓度对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增殖后的HA滴度。[方法]通过3株禽流感H9亚型病毒分别接种MDCK细胞单层,加入含有不同胰蛋白酶浓度的DMEM维持液,每隔24 h观察细胞病变,并测定上清液中的HA滴度。[结果]当维持液中胰蛋白酶含量为10~20μg/ml时,培养液上清液中的HA滴度最高,达到7 log2(1∶128)。当病毒的接种浓度为10-3和10-4时,MDCK细胞在96 h几乎全部病变,峰值出现在接种后的72~96 h。[结论]当维持液中胰蛋白酶含量为10~20μg/ml时,有利于H9亚型AIV病毒在MDCK细胞上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合虎眼万年青组织培养的最优抗生素。[方法]以虎眼万年青的子鳞茎为外植体,以不加抗生素的处理为对照,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四环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研究抗生素的抑菌作用。[结果]3种抗生素对细菌污染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在接种初期,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降低。从整体看,链霉素的抑制效果较好,但四环素40 mg/L和青霉素20 mg/L的抑制效果更显著。3种抗生素对真菌的抑菌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青霉素20和40 mg/L。抗生素对外植体生长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青霉素20 mg/L无论是在抑制细菌、真菌还是在诱导率方面均优于其他各浓度的几种抗生素,在花卉的快繁方面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种类及其剂量,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HS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40、60、80和100μg/mL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以及山梨酸钾(50、100、150和200μg/mL)、乳酸钠(0.5%、1.0%和2.0%)、富马酸二甲酯(0.1、0.5、1.0、5.0、10.0、25.0和50.0μg/mL)等防腐剂,培养3 d后测定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及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结果]添加10~100μg/mL青霉素或10~80μg/mL头孢噻肟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m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下同);添加100μg/mL头孢噻肟会抑制藻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8.89%,并引起叶绿素含量和Fv/Fm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氯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蛋白质合成抑制类抗生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的毒性较强,高于10μg/mL的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及高于20μg/mL的氯霉素均极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也极显著下降.3种防腐剂中,山梨酸钾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200μg/mL山梨酸钾还会促进细胞叶绿素含量增加;乳酸钠对小球藻C.sorokiniana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和Fv/Fm随添加浓度增加而降低;添加0.1~10.0μg/mL富马酸二甲酯不影响小球藻C.sorokiniana的细胞密度及叶绿素含量,但Fv/Fm极显著下降.[结论]建立小球藻C.sorokiniana无菌培养体系时宜选用青霉素和头孢噻肟为抗生素、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其推荐使用浓度分别为青霉素100μg/mL、头孢噻肟80μg/mL、山梨酸钾200μg/mL.  相似文献   

14.
赵迎庆  曹新志  熊俐  李琳琳  任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4-10626,10747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瓶培养对影响姬松茸菌球液体发酵的4个因素(转速、温度、接种量、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7.0、接种量为6%时,菌体含量最大,此时菌体干重可达到13.2 g/L.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6.5、接种量为8%时,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到6.95 mg/ml.[结论]该方法优选了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测定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摇床转速,明确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海洋细菌L1-9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豆饼粉1.00%,玉米粉1.50%,麦麸1.00%,大米粉0.50%,KH2PO40.05%。正交试验表明,在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5.0%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3℃,pH值8.0,转速190 r/min。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菌体数最多可达1.035×1010个/ml;通过比浊法测得最大OD值量为0.817。在此基础上对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0%,发酵时间84 h时,菌体生长最理想。[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L1-9菌株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雪白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产环孢菌素的最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培养基种类、装瓶量、菌种接种量(以菌片计)对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素的影响。[结果]在培养时间为4 d,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00 g、甘露醇40.00 g、蛋白胨6.00 g,装瓶量为100 m L,菌片投放为9片时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为最优。[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雪白弯颈霉产环孢菌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房贤坤  丛伟国  刘德林  刘雨  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19-11620,11671
[目的]对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以布拉酵母为试验菌株,通过分批发酵和流加培养筛,分别测定温度、pH、溶氧(DO)、起始葡萄糖浓度、残糖浓度及氨基氮浓度对布拉酵母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布拉酵母高密度培养的最佳工艺为:培养温度30~32℃,pH 5.0,溶氧30%,初始葡萄糖浓度30 g/L,培养过程中通过流加补料维持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为0.5 g/L、氨基氮浓度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后细胞干重最高可达56.6 g/L,细胞得率为42.4%。[结论]该研究对布拉酵母活菌制剂的生产制备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隋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66-3367
[目的]调查锦州猪传染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方法]从锦州部分发病猪场采集病料5份,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卫星现象观察,溶血试验、CAMP试验、药敏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具有多形性。分离到5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均有卫星现象和溶血现象。CAMP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圈。5株分离菌对头孢拉定、先锋V、氟哌酸高度敏感,而对阿莫西林、链霉素、青霉素、金霉素有耐药性。动物接种试验表明该致病菌对家兔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结论]该研究可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