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效营养保水剂在大田玉米生产上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表明,高效营养保水剂有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抗旱保苗,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达,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强光合功能的作用,经受了2000年大旱的考验,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960-2010年渭河流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60-2010年渭河流域12个气象站5-9月降水量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划分旱涝等级的标准,分析了渭河流域近50 a旱涝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流域范围内大旱大涝年份各出现过至少6次.大旱出现最多的站点为环县和平凉两站.大涝出现最多的站点为长武和西吉两站.发生大涝的站点基本位于渭河干流的中下游.受大涝(大旱)影响范围较广的年份主要发生在1965 1970年和1980 1985年(1970-1975年和1985-2000年),尤其是1964,1975,1983,1984和2003年(1972,1994,1995和1997年)受大涝(大旱)影响的站点数超过了50%.1960-2010年大旱站点比例有明显增加趋势,大涝站点比例有降低趋势.根据累积距平曲线可以看出,全流域在1960-1968年和1977-1985年年降水量高于均值,在1970-1974年和1992-2001年年降水量低于均值;对渭河流域区域Z指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发现渭河流域旱涝主要受流域中心地带(洛川—长武宝鸡)的早涝气候控制.受地面高程差异影响,北偏西方向发生旱灾机会增大,而南偏东方向发生涝灾的概率增大.东西差异为东部洛川地区旱灾概率加大,流域西部来水概率增强等,表明渭河流域旱涝分布除受大尺度的气候系统影响和控制外,还受地面高程、局地地形等多种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探索》2012,(6):46-47
数年前普洱茶价格暴涨骤跌的行情仍历历在目,而今因产区云南大旱普洱茶减产,平静多年的普洱茶价又“蠢蠢欲动”。近日走访市场发现,2012年广州市场上的普洱茶已上涨近两成,高端普洱涨势更甚。在近日于广东芳村茶叶城举办的首届普洱茶“藏之有道”交流论坛上,行业人士称。2012年普洱茶春茶减产达五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统计,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明代文峪河流域的旱灾频次、等级序列特点、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文峪河流域在明代共发生了55次旱灾,平均约5a一次;旱灾等级以Ⅱ级为主,计22次,占旱灾总数的40%;I级旱灾11次,占旱灾总数的20%;Ⅲ级旱灾10次,占18.2%;Ⅳ级旱灾12次,占21.8%。Ⅱ级以上旱灾比例达80%,远超旱灾总数的一半,明代本流域旱灾受灾程度严重。明早期旱灾数量少且较轻;中、晚期旱灾开始迅速增加且灾情较重。旱灾发生季节最多的是全年大旱和春旱,全年大旱在明晚期尤为多发。该区明代发生的全年或跨年大旱与特大旱灾指示当时年降水量应少于300mm。16世纪后气候的持续干冷化造成的年降水量明显减少是该流域旱灾频发、灾情严重的主要因子,而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无度索求、对水资源、植被的无节制索取对旱灾多发起到了加剧效应。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探索》2012,(9):33-33
2012年以来,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和部分地区高压及降雨减少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正遭遇不同程度的旱灾威胁.造成粮食减产并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隐忧。根据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旱情检测项目最新数据.目前,美国本土约有50%的面积遭遇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旱灾,约8.64%的国土面积遭遇罕见旱灾。亚洲的朝鲜也正在经历60年不遇大旱,29万hm2农田受灾。  相似文献   

6.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旱涝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带1961-2012年46个气象站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及Kring插值法,对该区气候变化及旱涝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2 a,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1986年后暖干化趋势有所加强。(2)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气温、降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3)全区及3个子区旱涝等级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旱涝等级变化趋势差异显著。(4)北方农牧交错带大涝呈"片状"分布,大旱呈"斑点状"分布。全区整体相对较易发生大旱,东北段相对更易发生大涝,华北段更易发生大旱。  相似文献   

7.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临县旱地玉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其集水、改土、聚肥的特点,利于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据测定:该技术可使耕作活土层达45cm-6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提高0.45、0.022、0.011个百分点,天然降水基本全部拦蓄,大大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大旱之年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11.38倍,显示了该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试验针对旱地深施化肥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改进肥料类型与施肥技术入手,通过研究适于旱地应用的液肥品种与适地面叶喷施试验,表明新型多功能液肥具有提高叶水势,增强作物抗旱力,提高作物光合速率与水肥利用效率等多种功能,并在大旱之年,经在多种作物与大面积示范,可使单产提高213~5475kg/hm^2(平均705kg/hm^2)增产率达10%~30%(平均21.6%)。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频繁的特点,布设了不同形式的梯田田面集流补灌小区14个,小区面积25m^2,随机排列,种植玉米。大旱的2001年,通过土壤含水量测定,及时掌握土壤水分变化情况,按照设计进行了2次补灌,补灌后土壤含水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试验结果表明,穴灌垄作覆膜小区比常规耕作田平均增产14.9%,穴灌丰产沟覆膜小区平均增产36.8%,穴灌1:8丰产沟覆膜小区增产达57.3%。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朝阳市肖三家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5 a后,土壤涵养水源,稳定地下水位等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2009年大旱之年该流域内村民没有外出拉水,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突显了保水功效,为今后农民主动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探索》2011,(6):48-48
自2010年秋末以来,湖北省降雨持续偏少,出现50年不遇的大旱,全省83个县市的122.6万hm^2农田受灾,给2011年"三夏"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困难面前,湖北农机系统精心规划、周密部署、科学调度,组织140余万台农机全力投入抗旱和抢收抢插.力保夏粮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2.
今年头5个月,田纳西河流域遭遇118年以来最大的旱灾,个别地区每天断水21小时,亚特兰大甚至不得不由陆军提供用水[英国《独立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题:大旱:美国发生严重水危机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以北的山中,  相似文献   

13.
关中平原不同降雨年型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拟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过量施氮和降雨变率大是陕西关中平原夏玉米种植中常见的2大问题,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是诊断作物氮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该研究选取关中平原主栽的6个夏玉米品种,设置了N0(0)、N1(86 kg/hm2)、N2(172 kg/hm2)和N3(258 kg/hm2)共4个施氮水平,在2013年(生育前期正常,后期大旱)和2014年(生育前期大旱,后期偏涝)这2种降雨年型下构建和验证了基于全生育期干物质的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结果表明:2 a条件下临界氮浓度与地上生物量均符合幂指数关系,但模型参数存在部分差异,基于临界氮稀释曲线所建立的氮营养指数可用来诊断夏玉米氮盈亏状态,诊断结果表明氮营养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年型之间存在差异,最优施氮量介于86~172 kg/hm2之间。制定不同降雨年型下夏玉米临界氮稀释模型对于指导精确施氮及生育季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九五”期间,我们以充分发挥沟谷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育壮苗、攻大穗、增料重的玉米高产规律为结合点,研究与明确了沟谷地高产玉米的生理机制,组建了以秋耕起垄顶凌覆膜保墒、选用紧凑型“三大”玉米品种、施足底肥重攻拔节肥、中后期洪淤补藻等四顶技术为核心的沟谷地玉米生态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针对性强、技术准确、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规范化技术。经大旱的1999年在河沟流域谷地大面积示范,18hm^2沟谷地玉  相似文献   

15.
梯田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田面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耕作法。大旱之年作物基本不减产,一般年份可使作物增产159%~220%,集流效率达到70%;对于不同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170%~224%,肥料利用率提高27.9%。同时,在梯田上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枣、经、菜立体间作套种模式,使得种植蔬菜的纯收益比种植粮食作物增加 2.26万元/hm2,其经济效益比种植一般作物提高 335%,每元投资产值相应提高 157%。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陕西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干旱频发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均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选取陕西省22个气象站点1960—2017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基于传统的潜在蒸散与降水量之比构成的干湿指数,由FAO56-PM潜在蒸散量对干旱指标进行重新界定,从长时序上分析了陕西省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FAO56-PM公式重新界定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干燥气候分区界限值分别为0.58,1.17,1.77,2.36,4.74,全省大多数地区年干燥度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陕北南部与关中地区;(2)全省各站点多年平均年干燥度整体呈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分布,干湿气候界线年代际波动较明显;(3)全省多年干旱发生频率整体呈增加趋势,分布情况为从陕北向关中先逐渐减小后又略微增大,再从关中向陕南又逐渐减小。春、秋、冬季干旱频率都为增加趋势,夏季为减少趋势;(4)省内北部干旱程度大于南部,不旱年数从陕南向陕北依次减少,微旱多发于陕南地区,中旱为关中地区,大旱为陕北地区,微旱和中旱多发于夏季,大旱主要发生于冬季与春季;(5)以旱作为主的陕北地区干燥度与降水量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样田田面采用微集流聚肥放土耕作法,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作法。大旱之年作物基本不减产,一般年份可使作物增产159%-220%,集流效率达到70%;对于不同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170%-224%,肥料利用率提高27.9%,同时在梯田上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枣、经、菜立体间作套种模式,使得种植蔬菜的纯收益比种植粮食作物增加2.26万元/hm^2,其经济效益比种植一提高335%,每元投资值相应  相似文献   

18.
双城市地处半干旱的玉米产区,年收一季.为摆脱多年总产徘徊不前的局面,经多年试验、调查,总结出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产出的“三据三定”动态增产模式,即在战略上据历史气温变化规律,定充分利用热量资源的品种;在战役上据春播期灾情种类,定相应的抗灾保苗模式;在战术上据播后5月份雨情及抽雄期早晚,定常年促熟增产措施.在大面积玉米高产攻关的1987~1989年相继出现春季大冻、大涝、大旱,由于应用“三据三定”增产模式,仍夺得了好收成.  相似文献   

19.
渗水地膜利用旱地小雨量资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过对半干旱地区降水分布规律的调查和农田生产的实践发现,天然降水中〈10mm/次的发生频率占到70%左右,这部分水极易被蒸发掉,多为无效降水,为了提高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小雨量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降水资源利用率,我们研制出了渗水地膜(专利号97115761.8)在山西省1997年大旱发生年进行的多点试验示范证明,渗水地膜覆盖可以起到渗水,保水,增温,调温和微通气等多种功能,显著地提高小雨量资源利用率和  相似文献   

20.
1989~2005年,璧山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8.61 km2,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治理区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75个百分点,年土壤侵蚀模数已由1989年的3 835 t/km2降为2005年的2 055 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已由1988年的152.1万t降为2005年的82.42万t,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对塘、库、河的淤积,增强了蓄水抗洪能力,特别是在抗击2006年的百年大旱时效果更加明显。近年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优质梨和花卉苗木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介绍了具体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