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工作要求、主要成效以及成功经验,并根据江西省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的实践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工作建议,以期能为今后的水土保持普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水土保持普查成果为全省范围水土保持管理、科技、工程实施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部领域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决策依据,对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以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年至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的方法、手段,获取的资料信息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在我国土壤侵蚀普查历史上均创造了多个首次。通过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与强度,首次查清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数量、分布与面积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与分布。普查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多年来的防治成效,为国家宏观生态建设决策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今后突出重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大面积生态修复,加大坡耕地和沟道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力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正处于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和加快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展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不仅摸清了河南省水土保持家底,掌握了水土保持措施类型与数量,同时也发现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技术培训,普及水保知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水保方案审批,提高方案编制质量"、"建立数据库,提供管理、应用平台"、"全面规划,综合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技术要求,对全省进行了有史以来首次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数据,从其与水土流失变化面积的对比、与历年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的对比、与森林面积的对比等方面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分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对象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不包括耕作措施。在介绍营口地区概况和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成果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内容之一。按照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技术要求,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填写普查表、数据汇总,对全省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对普查成果从行政区和流域两个层面进行了汇总分析,为辽宁省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为今后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量大面宽,技术要求高,参与人员广泛,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尤显重要。按照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和成果发布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组织实施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此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于2010—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水务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主要包括土壤侵蚀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小流域划分、侵蚀沟道调查、山区小流域主沟道水文形态调查、山区小流域出口水质水量调查等6项任务,普查成果为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介绍了普查内容和普查方法,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普查成果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规划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监测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查清了贵州省土壤侵蚀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建立健全了全省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对贵州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保持规划和行政管理,以及生态建设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普查目的、任务、责任、前期工作、宣传、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方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包括水土流失、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等3种对象.水土流失普查,采取宏观遥感调查与地面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侵蚀沟道普查,利用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得到侵蚀沟道位置,通过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得到侵蚀沟道面积、数量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利用各种基础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类型和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水力侵蚀现状与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上海市水土流失及措施现状,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结果为基础,结合上海市基本情况,分析上海市水力侵蚀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200km^2,水土流失以河道两岸和湖泊沿岸的坍塌淤浅为主要特征,建设项目施工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也是上海市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市中心城区水土保持措施较完善,但郊区部分河道还没有采取有效护坡措施,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河道边坡和湖泊岸线的护岸整治、海岸滩涂的保滩促淤治理是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管和水土保持监测,以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方法。针对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的实际,详细归纳了各阶段的工作过程和方法,这些方法为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普查成果达到了国普办的质量标准和进度要求。总结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力侵蚀普查工作的主要方法,并针对水力侵蚀普查工作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各阶段的工作经验,包括普查培训的"三统一、三细化"方式,降雨量资料填报的"分片制、三核制和年审制",调查底图制作的"五分法",野外调查指导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方法,以及调查成果数字化的"三统一"节点控制等。  相似文献   

14.
马龙县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摸清了全县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分布,为科学治理全县水土流失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建立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等提供了客观、真实、有效的基础数据。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数据采集时初始普查表由村级普查员填写,乡(镇)水务所严把第一关,县级普查机构核实、汇总;数据分析时采用查阅资料、现场抽查、实地调查、整体衡量等方法,力求使各项措施数据客观、真实、有效;成果复核时先由普查员自查,再由普查指导员复查,最后由县级普查机构复核。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叙述了山东省水土保持普查、区划、方法和要求等技术要点,对指导全省1983年开展并已完成的14个地(市)、119个县(内山丘县67个,风沙县41个,山丘兼风沙县11个)的水土保持普查、区划,1988年经省内外20名专家教授验收鉴定,获得很高的评价,并取得山东省1988年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对进一步开展全省水土保持澄清了家底,探讨了发展趋势,已被采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管理及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全国土壤侵蚀普查数据库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系统主要功能和入库的成果。该数据库的总体技术路线是将全国土壤侵蚀普查各类数据按业务逻辑和时空关系管理,建立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全国一张图”式的土壤侵蚀普查数据库,形象直观地管理普查数据,实现以基础地理、土壤侵蚀因子、野外调查单元、侵蚀沟道、土壤侵蚀强度数据的检查与入库为主体,对土壤侵蚀普查数据进行集中存储,按全国一张图形式统一、分类、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以中国的自然和社经情况为基础,综合论述了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影响下土壤侵蚀发展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特点;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及大江大河治理的紧密联合。讨论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的重大问题及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可以科学地掌握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评价辖区内的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对织金县水土保持普查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后续工作的开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营口地区概况和土壤侵蚀普查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普查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土壤侵蚀的普查成果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全国土壤普查科研项目成果简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席承藩  章士炎 《土壤学报》1994,31(3):330-335
1979年起,执行“六五”重点研项目全国土壤调查制图时,受到中央重视,国务院发专文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普查。该项目由基层(乡)做起,逐级汇总成县,地,省级土壤报告与图件。各省分别完成省土壤专著与系列分省图件,全国已汇总成:<<中国土壤与土壤资源>>专著与六本分大区《中国土种志》及1:100万全国土壤图与1:400万土壤系列图。并对全国土壤资源按质与量(面积数)分别论述其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