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及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27.5%豆粕、50%酒糟粉、15%菜籽粕和7.5%血粉将饲料原料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30℃密封发酵,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发酵第10天与发酵第15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5天真蛋白率显著低于发酵第30分钟(P0.05);铵态氮(NH_3-N)含量和CP体外消化率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极显著增加(P0.01);与发酵第30分钟相比,各时间点干物质回收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发酵第10天乳酸菌数量最高;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升高(P0.01);pH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在此次发酵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6 d,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处于较好水平,干物质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新鲜稻草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常规养分含量、发酵指标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新鲜稻草为主原料,配制含水率分别为35%、40%、45%、50%和55%的全混合日粮(TMR),压实密封制备FTMR,在发酵第0、10、20、30、40、50、60、70天分别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除50%、55%组瓶口有白霉外,其余组发酵至70 d时感官指标良好;发酵时间可显著影响饲粮水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pH、乳酸、丙酸含量,各指标随发酵时间增加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含水率对饲粮干物质回收率(DMR)、NDF、pH、乳酸含量影响显著,其中35%组的pH、NDF含量最高,50%和55%组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组,丁酸只在发酵第10天与第20天检出;发酵时间和含水率之间无互作效应(P>0.05);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等。综合分析认为,新鲜稻草型FTMR的含水率以40%和45%为宜,发酵时间不少于30 d。  相似文献   

3.
《饲料工业》2017,(16):30-36
为研究消毒灭菌处理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发酵饲料在幼参保苗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首先采用65℃湿热灭菌30 min的方式对饲料原料进行灭菌处理,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分别测定灭菌后发酵饲料(A)、灭菌后未发酵饲料(B)、未灭菌发酵饲料(C)和未灭菌未发酵饲料(D)4个不同处理组制备的刺参饲料的发酵菌比例、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感官分值等指标,确定发酵饲料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发酵饲料对幼参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饲料原料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对发酵饲料中发酵菌比例、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感官分值等无显著影响(P>0.05),但发酵处理对饲料的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感官分值影响显著(P<0.05)。进而确定刺参发酵饲料的制备工艺为原材料不需要灭菌处理。分别投喂发酵饲料和未发酵饲料的刺参生长及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组的稚参增重率[(26.14±0.18)%]和特定生长率[(2.11±0.04)%/d]均显著高于投喂未发酵饲料的[分别为(25.40±0.18)%和(2.03±0.04)%/d](P<0.05),其生理状态也优于投喂未发酵饲料组。由此可见,在本试验的半密闭发酵条件下,饲料原料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后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在幼参保苗期将饲料进行适当的发酵有利于刺参的健康、快速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健康养殖及发酵饲料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与不同乳酸菌联用对玉米青贮发酵、干物质回收率、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处理:a)对照组,不加任何菌剂;b)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组,添加量分别为4×10~5 CFU/g、1×10~5 CFU/g;c)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组,添加量分别为4×10~5 CFU/g、1×10~5 CFU/g。发酵第180天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青贮饲料筒仓表面有明显变质的青贮饲料,导致其干物质回收率明显低于菌剂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组和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组了、乳酸菌的数量、有氧稳定性、乙酸、1,2-丙二醇含量显著增加(P 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酵母数量、pH、乳酸含量、乙醇含量显著降低(P 0.05);与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组相比,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组pH、乙酸含量、1,2-丙二醇含量显著增加(P 0.05),乙醇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果提示:布氏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或乳酸片球菌联用可提高干物质回收率、改善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酶制剂和绿汁发酵液对巨菌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巨菌草(Pennisetum sp.),设置6个青贮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添加绿汁发酵液组、添加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复合1)组、添加木聚糖酶组以及添加木聚糖酶+绿汁发酵液(复合2)组。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对青贮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的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干物质回收率升高;木聚糖酶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绿汁发酵液组的pH、气体损失率、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均增加;复合1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增加,pH、半纤维素、干物质回收率和氨态氮含量降低;复合2组的pH、干物质回收率、乙酸、丙酸、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增加。较纤维素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1组的青贮效果更优。较木聚糖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2组的青贮效果更优。同时,证实巨菌草是适于作青贮原料。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广西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 200羽85日龄健康、体况接近的广西三黄鸡(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试验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C、D组分别添加含5%、10%、15%发酵饲料的全价饲料.试验期28 ...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组合酶菌制剂处理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组:对照组(CK)、复合酶制剂处理组(C)、果胶酶+漆酶处理组(PL)、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处理组(CL)、植物乳酸杆菌处理组(LP)、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LB)、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LPB)、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植物乳酸杆菌(CLP)、复合酶制剂+果胶酶+漆酶+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酸杆菌处理组(CLPB),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聚乙烯袋袋装发酵,贮藏45d后取样,利用实验室化学分析和半体内法(insitu)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处理组(C、PL和CL)pH、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DM、ADF级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DM、NDF、ADF和纤维素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菌制剂处理组(LP、LB和LPB)pH、氨态氮/总氮、NDF、ADF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及DM、纤维素、CP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3)与酶制剂、菌制剂及对照组组相比,复合酶菌制剂处理组(CLP和CLPB)pH和纤维素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及DM保存量最高,NDF、纤维素及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最高。综上所述,复合酶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的改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其主要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原料对广西三黄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 200羽85日龄健康、体况接近且发育良好的广西三黄鸡(母),并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具有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设置试验对照组为A组,试鸡饲喂基础日粮,其他3组分别饲喂添加质量分数为5%、10%、15%发酵饲料原料的全价饲料,为试验B、C、D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一定程度提高广西三黄鸡的生长性能,以试验C组效果最佳;试验C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较试验A组分别提高12.67%、6.87%(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4个处理组中,试验C组成活率最高。(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提高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磷、能量的利用率,其中试验C、D组显著提高了粗脂肪的利用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降低了广西三黄鸡血液中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提高了广西三黄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其中C组谷丙...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巨菌草与不同比例无糠壳高粱白酒糟混合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变化。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水平(20%、40%、60%)的无糠壳高粱白酒糟处理组,青贮30 d后分析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酒糟添加处理组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的酒糟处理组的pH值最低,与40%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40%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最高。添加酒糟的各处理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青贮前相比,40%的酒糟处理组的干物质、粗蛋白损失相对最少,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下降比例最多。研究表明,40%的无糠壳高粱白酒糟与巨菌草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组分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预干处理、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灌浆期106号和107号饲用谷子为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用新鲜及预干处理的谷子调制青贮;利用2种不同含水量的谷子调制的青贮中,无添加为对照组(CK),添加1%糖蜜和0.2%植物乳杆菌的混合制剂为试验组(M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30 ℃室温环境中发酵45 d。开封后测定青贮干物质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乳酸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预干处理极显著(P<0.01)提高2种饲用谷子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pH值,显著(P<0.05)提高106号饲用谷子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106号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干物质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的新鲜和预干青贮ML组的pH值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组,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结论]预干处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留,但对青贮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青贮乳酸发酵,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乙酸值。  相似文献   

11.
翟静娟  曹威荣 《饲料研究》2023,(21):109-113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高粱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CK组不添加添加剂青贮,A组、B组、C组、D组分别添加0.1、0.2、0.5、1.0 mL/kg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高粱秸秆。在地窖中室温(13℃)青贮50 d后开袋,测定高粱秸秆青贮的营养成分、感官评定、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霉菌毒素含量和瘤胃消化率。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C组(5.18%)粗蛋白含量最高,比CK组提高了32.14%,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组和D组高粱秸秆青贮感官评定得分最高。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pH值、氨态氮/总氮均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有氧稳定性均优于CK组(P<0.05),霉菌毒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各处理组高粱秸秆青贮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高于CK组。研究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改善高粱秸秆青贮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混合菌剂(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比例1∶1)对全株构树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组,混合菌剂添加量分别为2%(Ⅰ组)、6%(Ⅱ组)、8%(Ⅲ组)和12%(Ⅳ组),每组5个重复。发酵30 d。结果显示,Ⅲ组和Ⅳ组发酵饲料的气味均比Ⅰ组和Ⅱ组酸香味浓,总评分最高。各组发酵饲料的pH值和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发酵饲料的酸溶蛋白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氨态氮/总氮(NH_(3)-N/TN)值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和Ⅳ组发酵饲料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和Ⅲ组发酵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研究表明,按1∶1混合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添加量为8%,可以显著改善全株构树发酵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及贮藏温度对油莎草青贮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采集的油莎草原料分为3组,分别进行副干酪乳杆菌(AC组)和植物乳杆菌添加(LP组)及无添加处理(对照组),每组设10个重复。将以上处理的样品200 g装入食品级聚乙烯袋中进行真空密封,各取5袋分别置于常温(20±2)℃和低温4℃贮藏35 d。结果表明:1)常温处理下,LP组油莎草青贮有机物含量,AC组和LP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乳酸菌数量及体外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组和LP组油莎草青贮pH,氨态氮/总氮,酵母菌、好氧菌数量及体外pH,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低温处理下,AC组和LP组油莎草青贮乳酸含量,乳酸菌、芽孢杆菌数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体外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组和LP组油莎草青贮酵母菌、好氧菌数量及体外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乳酸菌添加和温度处理在油莎草青贮pH,乳酸菌、酵母菌、好氧菌及芽孢杆菌数量,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氨态氮/总氮及体外发酵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方面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本试验条件下,2种乳酸菌添加均能有效改善油莎草青贮品质,提高营养价值,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改善低温环境下油莎草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酶对象草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纤维素酶(cellulase,CEL)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和甜玉米(Zeamays L.var.rugosa Bona f.)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在象草:玉米秸秆为70:30(鲜样质量比)的混合原料中添加CEL进行青贮调制,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0.001%(1U/g)、0.005%(5U/g)和0.025%(25U/g)。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在常温条件下贮存60d,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等。结果表明,CEL能极显著减少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0.01)。在4个处理组中,0.005%CEL组干物质和干物质回收率最高,并且该处理组的pH、乙酸、氨态氮和酸性洗涤纤维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处理组,乳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组。上述结果表明,添加0.005%CEL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评价布氏乳杆菌和双乙酸钠对西藏啤酒糟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布氏乳杆菌组(LB,106 cfu/g)和双乙酸钠组(SDA,0.5%)3个处理。青贮70d后全部开窖,取样分析发酵品质、营养和微生物成分,同时将剩余的发酵全混合日粮(TMR)暴露到空气中,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变化,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第6,9和14天取样分析,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组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较低的氨态氮/总氮和微量的丁酸含量,发酵品质良好,添加双乙酸钠提高了乳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了pH、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同时显著(P0.05)提高了干物质回收率,但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布氏乳杆菌处理组显著(P0.05)降低了乳酸、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回收率,显著(P0.05)提高了pH和氨态氮/总氮值。在有氧暴露14d内,各组pH缓慢上升,且温度未超过环境温度2℃,显示有较高的有氧稳定性。添加布氏乳杆菌和双乙酸钠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对啤酒糟TMR有氧稳定性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其中双乙酸钠的效果优于布氏乳杆菌。综合考虑,在西藏地区生产啤酒糟发酵TMR时可添加0.5%的双乙酸钠,既能改善发酵品质,又能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玉米副产品型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92头体重为(42.53±0.82)kg的三元法系商品生长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I组(85%基础日粮+15%发酵饲料A)、试验Ⅱ组(85%基础日粮+15%发酵饲料B)、试验Ⅲ组(85%基础日粮+15%发酵饲料C)、试验Ⅳ组(85%基础日粮+15%发酵饲料D)和试验Ⅴ组(80%基础日粮+20%发酵饲料D)。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Ⅳ、Ⅴ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Ⅲ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粪便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Ⅰ组血液中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4)试验Ⅰ、Ⅱ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添加乳酸菌、复合酶制剂、复合酶菌制剂对棉副产品型发酵饲料的影响,探究开发利用棉副产品发酵饲料的可行性,为其发展和优化提供数据,试验采用分组比较的方法,将配置的棉副产品型饲料分为4组,对照组(添加纯化水)、处理组1(添加乳酸菌制剂)、处理组2、(添加复合酶制剂)、处理组3(添加乳酸菌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将4个组的饲料发酵30 d后,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游离棉酚(FG)、有机酸、氨态氮(NH_3-N)含量及pH值等项目。结果表明:处理组的干物质(DM)和游离棉酚(FG)含量较对照组均降低,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蛋白质含量为:组3对照组组2组1,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的酸性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pH、氨态氮(NH_3-N)和乙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组的乳酸(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乳酸菌制剂、复合酶制剂和乳酸菌制剂加复合酶制剂(复合酶菌制剂)均对棉副产品发酵饲料的品质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复合酶菌制剂的添加使棉副产品发酵饲料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中主要营养成分、pH、乳酸和多肽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未发酵)、试验1组(植物乳杆菌组)、试验2组(粪肠球菌组)、试验3组(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个平行。将黑水虻幼虫与麸皮按1:1混合,分别添加发酵用种子液,将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入发酵袋中,放于35℃人工气候箱中发酵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3组粗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缬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1.25%(P﹤0.05)、10.00%(P﹤0.05)和16.25%(P﹤0.05),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5.73%(P﹤0.05)、13.75%(P﹤0.05)和8.99%(P﹤0.05);各组之间乳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1组乳酸含量最高,达到了8.72%;发酵后,各试验组pH显著下降(P﹤0.01),其中试验1组pH最低;发酵后3个试验组多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综合考虑,优先选择植物乳杆菌作为黑水虻发酵饲料发酵剂。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在"粮改饲"政策的大背景下,设定不同百分比梯度的新鲜马铃薯-玉米粉配比饲粮,通过常规固体发酵,分析发酵前后各项发酵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粉的最适宜添加量。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0%玉米粉添加组(P6C4)、30%玉米粉添加组(P7C3)、20%玉米粉添加组(P8C2)、10%玉米粉添加组(P9C1)和不添加玉米粉组(P10C0),接种乳酸菌(1.8×10~(11) cfu/g)、酵母菌(5×109 cfu/g)和枯草芽孢杆菌(10~(11) cfu/g),20~25℃下密封发酵。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发酵pH随发酵时间呈二次线性下降(P0.05),其中,40%玉米粉添加组(P6C4)、30%玉米粉添加组(P7C3)和20%玉米粉添加组(P8C2)的pH拟合方程的二次项系数a和一次项系数b显著高于10%玉米粉添加组(P9C1)和不添加玉米粉组(P10C0)(P0.05),各组之间的常数项c差异不显著(P0.05),而所有处理组在发酵到第6 d后pH基本趋于稳定。乳酸随发酵时间线性升高(P0.05);DM和淀粉随发酵时间线性降低(P0.05)。20%玉米粉添加组(P8C2)干物质回收率(DMR)和淀粉回收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组,且最快达到稳定状态。各处理组发酵全程的平均pH随玉米粉添加量的提高线性降低(P0.05),而发酵全程的平均DM、淀粉、乳酸随玉米粉添加量的提高线性增加(P0.05)。皮尔逊系数表明:pH与DM和淀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DM与淀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乳酸成显著负相关(P0.05);淀粉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发酵前后p H、干物质、淀粉、乳酸等指标的含量变化,考虑发酵速度和成本因素,确定新鲜马铃薯-玉米粉的最佳配比组合为P8C2(新鲜马铃薯:玉米粉=8∶2),最适合养猪生产,这些结果为国家"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及新鲜马铃薯发酵喂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热研4号王草为原料,通过鲜草直接青贮、半干青贮、添加粗饲料降解剂(3%,6%)、甲酸、蔗糖等处理,研究了调制热研4号王草青贮的方法,并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了王草青贮饲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王草可以直接青贮,晾晒和添加粗饲料降解剂、甲酸、蔗糖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pH值和提高乳酸含量(P<0.01),2个水平的粗饲料降解剂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蔗糖能极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