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蟾蜍是常见的两栖爬行动物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我国有 1 5种 ,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全世界共有30 0余种。蟾蜍有生理性脱皮现象 ,与蝎子、蛇等动物脱壳的原理相似 ,只是每种动物脱衣周期及时间不同而已。可是由于蟾蜍有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 ,且又多在夜间脱衣 ,故很少有人见到。我场养蟾蜍采天然蟾衣已有 6年时间 ,现介绍如下。1 掌握规律采得蟾衣 我场掌握了蟾蜍生理规律和生存环境及自然脱蟾衣的规律 ,采用特别的设施 ,让蟾蜍吃食后发育一致 ,并观察其皮肤生长进程 ,成批的有规律自行脱衣 ,整张率占 60 %以上 ,并设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9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 误区——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 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不负责任的误导宣传。也有人说蟾蜍一年只脱衣2到3次,是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者之说,属道听途说的事。如果蟾蜍一年只脱2到3张蟾衣,  相似文献   

3.
蟾蜍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两栖爬行动物,我国有15种,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眶蟾蜍 、花背蟾蜍;全世界共有300余种。蟾蜍有生理性脱皮(又称衣、蜕)现象,可是由于蟾蜍有 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又多为夜间脱衣,故很少有人见到。用药物或激素去刺激其脱衣,这 只能给蟾蜍生理引起错乱,反而脱不下衣来,即便脱下来,也是些碎衣,无药用价值。我场 采用特别设施,让蟾蜍吃食物后发育一致,成批有规律自行脱衣,获得可观收益。具体做法 是:在300 m2地边围1.5 m高围墙,园内竖1高2短灯杆,高杆上挂一大功 率太 阳灯,短杆上各安一盏20 W日光灯(距地面40~60 cm)。每天傍晚开太阳灯2 ~3 h,把远处一些昆虫、飞蛾、蚊子等引诱过来,然后关掉太阳灯,再打开下边两个日 光灯到天亮,使虫类飞到下边任蟾蜍自食,不喂其它饲料。每日选出皮肤老炼之蟾放在特设 器具中使之脱衣,一旦脱下后马上回归场地,过6~10 d可再次脱衣。这样连续不断采 取纯天然蟾衣,质量上乘,药用有效成份足,经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蟾蜍俗称癞蛤蟆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蟾衣是蟾蜍生理性皮肤更新换代的代谢产物。 1只蟾蜍一生中要脱 2 0 0多张衣 ,一般每年脱衣 1 0~ 40多张。采集天然蟾衣要按自然规律 ,让蟾蜍自行脱衣 ,使用药物或激素强行脱衣可导致 :1污染蟾衣 ,使服用蟾衣者引起不良反应 ;2伤害蟾蜍。即使需要强行脱衣 ,也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采集天然蟾衣的方法 :在室内用玻璃围一个长 2 .5 m、宽 1 .5 m、高 0 .6m的脱蟾衣池 ,池子底部稍倾斜 ,并用水泥抹平 ,池底的一头设下水道 ,池上按照明设备。将无损伤 ,体重 75 g以上蟾蜍放入脱衣池 ,用清水冲洗…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将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有误区。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 ,笔者通过多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 ,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 ,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误区一 《本草纲目》上的蟾衣药用价值介绍。纵观《本草纲目》没有涉及“蟾衣”两字 ,也根本不见蟾衣介绍 ,可见这是现代人附加到古人李时珍头上的一种现代谎言 ,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个别的经营者用以误导了消费者。不过 ,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而近年开倡专用蟾衣治肿瘤的浙江海宁市第二…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 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 ,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 ,也有误区 ,现简要澄清如下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纵观《本草纲目》 ,没有“蟾衣”两字 ,也根本不见对蟾衣的介绍。可见这是现代人加到古人李时珍头上 ,未免太牵强附会。这实在是一个现代谎言 ,真令人可笑可气又可叹。不可否认 ,其中包含个别经营者有意误导消费者。不过 ,近代医学著作 ,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曾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激素和药物脱衣社会上好多人用药物或激素去刺激蟾蜍脱蟾衣,实质上是杀鸡取卵,因他们所用药物及激素均含有有毒成份,可对蟾蜍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这不仅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也破坏了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激素和药物脱衣社会上好多人用药物或激素去刺激蟾蜍脱蟾衣,实质上是杀鸡取卵,因他们所用药物及激素均含有有毒成份,可对蟾蜍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这不仅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也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用药或激素法脱下的蟾衣含有毒性,对服用此蟾衣的病人有害。严格地说,未经国家批准之药品而乱用于动物和中药材上,其本质也违法,正如《中国工商报》2000年3月7日所说:这类药脱蟾衣都是伪劣假药材。再说有毒药物使用到蟾蜍身上后,对疣粒体发生化学反应不一后,蟾衣一下子脱不下来,即使脱下来也很碎,根本无药用价值,也没人收购,目前国内养殖…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主要是: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纵观《本草纲目》没有涉及“蟾衣”两字,也根本不见蟾衣介绍。可见这是现代人口语加到古人李时珍头上,未免太牵强附会。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个别的经营者误导了消费者,甚至也有别有用心的人虚构此类事实并非鲜见。 不过,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浙江海宁市…  相似文献   

11.
据笔者调查统计,全国刊登蟾衣采集技术的广告和介绍共有11个单位。从这些广告和介绍中可看出,在蟾蜍的脱衣技术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以海门市平山威泰野生动物养殖场(下面简称“威泰”。)为代表的,不用任何药物纯天然“蟾衣”的采集技术。另一个以海门市平山野生动物养殖场、海门市三和振华野生动物养殖场、浙江省海宁市西山养殖场等为代表的用中草药制成的脱衣素(脱壳素、脱衣液)喷滴在癞哈蟆身上后采集蟾衣。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13.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传知函 《山东饲料》2007,(10):42-42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蟾衣”两字。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虚构。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确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 误区二:蟾衣售价每张上百元 其实,目前市场上天然蟾衣整和的干品每公斤8 000~10 000元左右。天然蟾衣重量每张约0.15克左右,折合每千克6 660张左右,每张…  相似文献   

16.
蟾蜍俗称癞蛤蟆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蟾衣是蟾蜍皮肤生理性更新换代的代谢产物 ,即是其自行蜕下之角质层表皮 ,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 ,在民间有治百病之说。一只蟾蜍一生中要脱下 2 0 0多张衣 ,一般每年脱衣至少 10张 ,最多 4 0余张。采集天然蟾衣一定要任其自然生活规律 ,让蟾  相似文献   

17.
蟾蜍俗称癞蛤蟆,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衣是蟾蜍生理性皮肤更新换代的代谢产物,即是其自行蜕下之角质层表皮,绝非象某些人吹嘘的要用药后才会脱衣的.一只蟾蜍一生中要脱下200多张衣,一般每年脱衣几十张,至少10张,最多40来张.  相似文献   

18.
品种关:用来脱衣的蟾蜍要个头大,肉肥、健壮、无伤,这是提高蟾衣产量的基础,宜选择中华蟾蜍、黑眶蟾蜍、盘谷蟾蜍、头盔蟾蜍、喜山蟾蜍等种群大、分布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取蟾酥与采蟾衣一体化。众所周知,取赡酥是用金属夹子、镊子之类硬器去夹或刮赡蜍耳后腺(疣粒),挤取乳白色蟾酥,会伤及蟾体皮肤,甚至发炎糜烂,使蟾体极度虚弱,恢复期达三周以上。如用这种受伤蟾蜍去再行采衣是很难脱下整张蟾衣的,即使脱下来一部分,大多是碎衣,无药用价值。如先采蟾衣后再取酥,也不合理,因为采衣常常是把蟾蜍圈养不喂食物,以免排泄物污染蟾衣,待衣一脱下,已饿得很瘦了,耳后腺中的蟾酥分泌量也大大减少。所以产量很低,没有取酥的价值了,即使强迫去挤采一丁点酥后,会导致蟾蜍染病大量虚弱死亡。因…  相似文献   

20.
特别提醒     
别掉进“蟾蜍脱衣”的陷阱 目前,蟾蜍脱衣技术被各种媒体大量炒作,一些单位和个人脱离实际,故意夸大其辞,从中牟取暴利,使所谓的赡蜍脱衣技术的转让费高达1000~6000元,还吹嘘说每张蟾衣可卖到50元甚至上百元。然而蟾衣的市场和其真正的价格并不象广告上吹棒的那样。更有甚者,一些人将成本只有5元可使500只蟾蜍脱衣的脱衣素卖到1000元,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农民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