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应用创新型人才赋能新产业新业态。针对新农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需求层次,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为目标,通过打通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创业竞赛项目之间的壁垒,搭建企业基地、产业体系和重点实验室多维育人平台,以期实现研究生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职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发展,为新农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的长效与短效平衡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农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南京农业大学刘友良,罗英姿,董维春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培养方案,1987-1991年间农业部相继颁发了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3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培养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价值逻辑上应实现从“单向”到“双向”的“农业域”与“教育域”有机融合,以及从“成才”到“成人”的农林人才培养内涵变革。然而,当前农林人才培养的惯性思维阻滞了农林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农林人才培养的离散冲突桎梏了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农林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束缚了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这些困境成为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阻碍。为此,涉农高校亟待以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革新农林人才育人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速农林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推进农林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分别从课程设置、多主体协同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协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培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高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以提高农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着力点,讨论了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和定位,分析了目前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推进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新农科建设的指导下,涉农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注重学科融合,突出行业特色,重点服务地方和产业。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农科的时代内涵及其赋予地方高校的任务,对地方高校开展新农科改革提出了实施路径,同时,重点以大连海洋大学的水产类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例,从专业集群化建设、专业思政融合教育、产教及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课程体系、高水平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育等6个方面,总结地方高校实现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8.
在“新农科”背景下,传统农业需要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传统的农业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逐渐显露出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需对农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性探索。文章主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多样化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适应“新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粤东地区形成服务地方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科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高等农科课程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出发,并借鉴国外高等农科课程改革的经验,提出面向21世纪高等农科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及建立课程新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挑战,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造就培养出一大批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农科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农科硕士研究生传统的课程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农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招收了十二届27.5万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农科系统1.2万名,约占招收总数的4%。由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几乎是从零开始,对研究生的招生缺乏经验。为了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在国家教委、农业部、各省招生办及各招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思广益,不断改革,逐渐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当下,新型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竞相纷呈,而且其改革逐步深入。不过,它们普遍表现出培养目标定位高而空、培养内容新瓶装旧酒、教学方式形变而神未变、管理制度缺乏弹性、评价体系缺乏活力等局限。为此,改革其培养目标,使之实在务本;更新培养内容,使之多元综合;转变教学方式,使之灵活多样;变革管理制度,使之刚柔相济;创新评价体系,使之因地制宜,实属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和深化农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农业部教育司今年8月召开了“农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座谈会”,16所院校和2个科研单位的22位研究生院(处、部)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在交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研究生的招生、分配、培养、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农科研究生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追踪国际农业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利用浙江大学综合优势,对农科本科专业进行了整合和改造,设立了生物系统工程、应用生物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新专业,并进行了相应教学改革,初步建立了新的农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在综合性大学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的农科人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鄢高翔  祁克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76-2177
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构建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阐述,对构建该模式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师资力量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一种大学形态。结合农业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实际,以农科专业为基础,深刻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以及基本原则、框架和基本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提出了合理构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培养模式,建立了合理构建导师制度,分析了合理拓宽实践渠道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