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引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茶文化在中国大陆开始复兴,各类茶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创作出来。就浙江地区而言,代表性作品有中国茶叶博物馆推出的"西湖茶礼"、"文士茶"、"禅茶"表演,以及已故著名茶艺家袁勤迹创作并表演的"龙井问茶"、"九曲红梅"、"佛家茶礼"等。  相似文献   

2.
在网上浏览茶文,得知我国茶艺表演界的名人袁勤迹已于2007年2月21日病逝.我在2006年夏天曾听津门书法家陈云君先生说她病情严重,陈先生还题写了"勤迹精神"的条幅托人转送给她.我并未想到她患的是癌症,心想也许今后她只是难得再出现在茶艺表演的舞台上而已,反正她的事业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绚丽之极也该归于平淡了.一代茶艺名师如此过早地香消玉殒,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才获悉袁勤迹辞世的消息,不胜叹息. 与袁勤迹相识的时间并不很久,大概有三四年时间吧.之前听过她的名字,也看过她的茶艺表演光盘,潮州陈香白老师曾多次向我提起过她,但一直无由会晤.人生就是这样,每多遗憾,正如古诗中所吟诵的:人生不相见,每如参与商.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这天,我第一次看到“私生活状态”的袁勤迹,她到家门口的弄堂里来等我。宽松的毛衣和蓝印布的长裤,精致的金丝边眼镜里盈盈的笑眼,声音跟电话里一样甜美。她在前面带路,垂腰的长发随意地轻扬。一直搞不清楚她的年纪,总之不是那种单纯然而平淡的双十年华。我飞快地想起一句:这个女人不简单。风姿绰约记得在去年,中国十佳茶艺小姐评比表演中,袁勤迹素袍广袖,高髻长眉,一派汉唐风范。盛唐的华美乐章,敦煌飞天工笔重彩的舞姿,曼妙从容的观音手印和以书法、楹联,她自创的禅宗茶道优美舒展,典雅宁雅,令人向往。不久前的桐乡菊花节…  相似文献   

5.
雅人·茶人     
百合、樱花、桂花、排萧、尺八、水烛、茶叶,构成了一个象征中日友好的插花作品,名为“天朝之乐”。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深远的寓意,给人以高雅、安祥和远思。可以想象她的创作者是何等雅致飘逸、何等丰富深邃!果然,见到袁勤迹时,她身穿一件黑纱罩衫优雅地飘着,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少妇特有的韵味和少有的脱俗。光洁的额头,浅浅的笑意,生动的表情,娓娓地诉说着高洁。袁勤迹出生于书画世家。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袁勤迹9岁开始学二胡、古筝,学工笔画。山水画。从小艺术修养的培养和艺术功底的积累,影响着她以后的道路。同济…  相似文献   

6.
户佳织 《农业考古》2004,(2):162-163
听说,拉丁语的Schola的意思是学校,原本的含义是少数朋友一起涵养情趣、探讨学问。袁勤迹女士是中国政府首次认可的高级茶艺师之一。她在自己的工作室开办了茶艺培训班恰恰如拉丁语的Schola一样优雅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7.
名山雄秀,佛茶味醇。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憎家,禅多茗仗,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企佛茶煮石泉”。(宋…  相似文献   

8.
关于《禅茶》表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1,(4):285-293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中国大陆兴起茶文化热潮之后 ,不少热衷于茶艺事业的人士纷纷将各地的饮茶习俗整理、加工、提炼为具有表演性质的茶艺节目 ,在各种大小不等的茶文化活动中演出 ,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丰富茶文化活动内容和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众多的茶艺节目中 ,《禅茶》的整理、编创及其演出都是比较成功的 ,对同行也颇有启迪意义。一、《禅茶》编创、演出及其影响《禅茶》的编导者是江西画报社的陈晓先生 ,当时他正主持“江西茶艺馆”业务 ,对茶艺事业相当关注。早在 1 991年 ,他就帮助过婺源县茶道团…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韩茶文化团体双方协议 ,由中国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茶的世界》社联合主办的中韩第二次茶文化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2月 2 3日借湖州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中国方面为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2 6人 ;韩国方面为 16人。茶文化交流会由中韩茶文化团体主要负责人董淑铎、崔锡焕、释圣哲联袂主持。上午进行茶道、茶艺交流。中国方面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室慈云寺悟道法师等 3人表演“禅茶一味”茶艺 ,王绿英等 2人表演“湖州三道茶”茶艺 ;韩国方面由教育院嘉艺苑成员表演“天地五方茶”茶道。 7位中青年妇…  相似文献   

10.
舒曼 《农业考古》2007,(2):179-181
2005年10月19日-2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柏林禅寺举办了一次轰动海内外的禅茶文化“嘉年华”盛会——天下赵洲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引起了海内外禅茶界人士广泛关注。国内外十支著名茶艺表演队纷纷前往“禅茶一味”思想发源地柏林禅寺寻茶问禅,中国禅茶、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同台交流;学术研讨,热烈活泼、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金秋,是“南昌女职白鹭原茶艺表演艺术团”喜获丰收的季节。9月上旬,应江西省政府之命,赴莫斯科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在会上为俄罗斯友人表演了“将进茶”、“文士茶”等中国茶艺节目载誉归来之后,10月中旬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的“全国茶艺大赛”上以《禅茶》的表演夺得金奖。当场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门采访,众多媒体追踪报道,许多经纪人前来洽谈,有关单位邀请演出,一时间真忙得应付不过来。也难怪,引起人们注目的不仅是节目的编创和她们表演的成功,更在于她们是目前全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专业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 4月 2 8日——— 5月 3日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为期 6天的“北京大观茶会” ,出席大会的有梅峰、张大为、舒玉杰、刘崇礼、滕军、吴锡瑞等茶界专家 ,特别邀请了浙江茶艺师袁勤迹一行赴京进行茶道表演。开幕式上 ,袁勤迹创意的“龙井问茶” ,清心典雅 ,结合了古代文人挂画、插花、焚香、点茶四大艺 ,挂的是清雅的文人画 ,焚的是清淡的竖线香 (点一支香是为了纪念茶圣陆羽 ,又是起到闻香入静的作用 ) ,插的是高雅的竹叶花 ,以“截青竹、汲清泉、秉清心、插清花”的茶道插花的四清精神 ,营造一种高雅和谐的人文气氛 ,使茶道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3.
潘嘉焱 《农业考古》2004,(2):163-164
春风拂面苏堤绿 ,西子湖畔龙井香。在一曲《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龙井》的乐曲声中 ,我们屏息静气地观看着“龙井问茶”的茶道表演。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组合 ,清新典雅的丝绸服饰搭配 ,行云流水般独具韵律的泡茶过程 ,优美动听 ,淡泊清远的茶道音乐。同时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四大艺“挂画、插花、焚香、点茶”。整个表演过程雅得令我惊叹 ,美得令我感动。如此绝妙感人的茶道表演 ,她的创作者、表演者是来自西子湖畔的袁勤迹。这次应上海茶叶协会的邀请 ,专程到上海来为我们首批高级茶艺师班的学员授课。她出身书画世家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14.
刘心灵 《农业考古》2007,(2):152-153
我的挚友袁勤迹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连自己写的书,还未来得及享受出版的快乐,连自己的拍摄的艺术照都未能看到;临走前她曾托付寇丹老师向我们告别,她说,她准备去林老他乡探望……  相似文献   

15.
一支由18名大学生组成的“茶艺表演队”不久前在安徽农业大学“闪亮登场”。负责指导“茶艺表演队”的丁以寿副教授介绍说:表演队由安徽农业大学的12名女生及6名男生组成,成立后已在学校举办的几次活动中“小试牛刀”,获得众多的喝采及热烈的掌声。丁副教授称,尽管“茶艺表演队”已接到社会各界的不少邀请函,但他们仍不会让这支队伍投身商业活动,而祗是在校园里为启动和推进安徽茶文化教育发挥作用。据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有关人士介绍,作为一个拥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敬亭绿雪”等众多名茶…  相似文献   

16.
在’99昆明世博会上,浙江省园艺馆内一件件新颖别制、巧夺天工的插花艺术造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插花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杭州静虑茶人袁勤迹女士。袁勤迹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画家。自幼年起,小袁就喜欢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形成了她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她担任过导游员,著名的雁荡山风景区留下了她辛勤的足迹。早在1989年就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导游员。在桂花山庄任副总经理时,就致力于改造山庄风貌,增加饮食文化的艺术性,并做出很好的成绩。每一项工作她都勤勤恳恳地去做。所以在她所创作…  相似文献   

17.
禅茶产生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禅茶产生后助推佛教中国化,从而对佛教中国化有着重要贡献:一是禅茶,即以茶参禅、悟禅,使源自印度的不品茶、饮茶的佛教,适应了中国人,特别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调的需要,让文人士大夫们与禅僧们都沉湎于茶与禅,通过演绎茶艺和品茶,体悟禅境,助推了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在中国传承不衰。二是禅...  相似文献   

18.
陈雨润 《农业考古》2002,(4):325-326
茶缘结两地 ,茗芳溢濠江。昔人皆泛酒 ,今日醉茶香。内地著名茶人寇丹、李茂荣、袁勤迹于十月下旬来到澳门行政区 (濠江 )参加“茶文化交流活动周”与澳门茶人交流共聚 ,推动了刚回到母亲怀抱游子澳门的茶文化发展 ,掀起了一阵品茗热潮。澳门各大报刊传媒 ,大篇幅连续多天报道了今次盛事 ,多个地区如从香港而来的韩国对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韩国中国茶文化学会会长姜土育发、香港中国国际茶艺会会长廖子芳、香港四碗半茶社成员、资深茶人崔国基 ,来自广东的有广州茶艺乐园园主陈国璋、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苏荣新 ,来自珠海特区的心灵茶园…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晚上好!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要求,创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这里是全国各地名茶总汇的大空间;这里将展现全国各地的茶艺文化;中华茶文化是这里的核心和灵魂。安溪茶艺表演队不仅具备表演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我们还将学习、摹拟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全国各地名茶的泡饮技艺。今天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江西南昌、浙江杭州和福建武夷山、福安等地的茶艺表演队共同展示一系列的茶文化景观,共同领略茶文化的精神。我们在探索,在研究。我们在追寻,在展望!愿这…  相似文献   

20.
陈晓璠 《农业考古》2001,(4):281-284
这篇文章本应该和尚来做。说茶 ,我是外行 ;说禅 ,更是门外汉。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是妇孺皆知的。但要说出关于茶的门道 ,需要有相当的学问。至于禅是什么 ,什么是禅 ,就是一般的出家人 ,恐怕也说不清楚。因此 ,“禅茶”这个题目 ,必须是佛门中的大和尚来讲。但真正的大和尚 ,他是不说的。说出来的 ,便不是禅。就这样 ,一千多年过去了 ,阴差阳错地 ,我们居然很幸运地获得了一个试说禅茶的机缘。我想 ,这大概是我们的《禅茶》表演得以面世的一个原因。实在说 ,这篇文章是没有作者的。禅茶 ,就是寺庙禅堂中僧人喝的茶。禅堂是个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