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浙江余杭和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在2地点均有中等以上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并且种源与地点间交互效应达极显著水平;邵武点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余杭点则只有胸径与经度刚达显著相关,树高、胸径与种源地理纬度以及树高与经度均未达显著负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上犹、乐昌、贺州3个在2地点幼林期均表现较速生和在邵武点表现突出的容县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2.
苦楝种源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种源的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选择适宜在广东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为苦楝造林种子调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苦楝分布区53个种源,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观测了幼林期树高、地径、侧枝数、干型和冠幅等性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并探讨种源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结果】各种源在6个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树高和地径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变异幅度分别为5~280 cm和1.2~64.0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干型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其余5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等性状的重复力达到40%以上,说明这些性状较其他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更为稳定,而地径重复力仅为29.92%,表明地径在种源间表现的差异稳定性较弱。苦楝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趋势为:采种点由南至北,苗期生长变慢,高海拔种源生长更快。各性状受纬度、经度和海拔多重控制,但各生长性状多以纬向变异为主。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压低、平均最低气温高、日照丰富地区的种源苗期生长快,生物量大。根据种源幼林生长性状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进行聚类,可以将53个种源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且分类群具有明显的地理格局。【结论】各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初步挑选出生长快、生物量大、干型优良、适应性好的种源740、629、843和349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相似文献   

3.
乐昌含笑不同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和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乐昌含笑种源在浙江省余杭区长乐林场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3年生试验林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乐昌含笑在浙江省造林幼林保存率相差较大,树高、地径性状在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均具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且幼林表现呈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趋势,西部、南岭西南部种源保存率不高,生长相对缓慢,但其中亦有生长较好家系,而南岭以北...  相似文献   

4.
乐昌含笑种源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7年生乐昌含笑多点种源试验林观测数据作为种源地理变异研究材料,通过多点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并对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种源地理变异真实存在;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存在负相关、与经度存在正相关,种源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呈现随纬度降低、经度增加性状值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特点(除叶片大小外),来自纬度越低、水热条件越好的种源,其生长表现越好;参试种源可划分成丰产种源区、普通种源区和低产种源区,基本呈现纬度越低、丰产性越好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滇西南9个种源80株西南桦优树种子在云南镇沅、龙陵、瑞丽进行苗期多点试验,研究不同种源的苗木生长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效应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西南桦苗高、地径生长在两个试验点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西南桦地理种源分化明显.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种源在各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苗高与种源地纬度表现出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大南山林场对20个种源的澳大利亚巨桉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2012年对其3.5年生树高和胸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胸径、树高、材积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胸径、材积与经度、纬度、海拔存在负相关;生长量最大的种源是18696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7233 cm、6.7500 m、0.0204 m3,分别是种源总体均值的102.66%、104.66%、108.11%,变异系数达到31.58%、26.48%、72.63%。通过综合权重法评选出4个巨桉优良种源,分别为18696(昆士兰)、20917(新南威尔士)、16892(昆士兰)和20668(昆士兰)号种源。  相似文献   

7.
对10个种源苦楝苗期6个苗木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不同种源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在6个苗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系数为12.31%~68.11%,除通直度外,不同种源5个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种源间的苗木生长性状的变异明显,苦楝种源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总体来看苦楝种源地理趋势不明显,表现出随机变异现象;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及苗木生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除通直度外的其他5个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超过45%,说明苦楝种源苗木生长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种源株高和地径与采种点地理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地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采种点降水的增多,地径有增大趋势;以株高为标准对苦楝种源进行筛选,初步选出梧州、南昌、兴宁、歙县4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伯乐树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规律,分析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对3个伯乐树地理种源1年生播种苗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伯乐树从子叶出土到当年幼苗停止生长整个过程大体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地径生长比苗高生长约提早10d进入速生期,而晚10d停止生长.贵州2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各...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乌桕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乌桕不同种源间种子带蜡和去蜡百粒质量均呈极显著差异。有7个种源的种子外形大,带蜡百粒质量在14 g以上,为大粒型;有3个种源的种子较小,带蜡百粒质量在10 g以下,为小粒型;其余种源种子为中粒型,带蜡百粒质量为10~14 g。湖南新宁、江西上饶、湖北房县、浙江宁海4个种源种子去蜡百粒质量在所有种源中最大(〉10 g),带蜡百粒质量也很高,为大粒果用乌桕良种选育的种源材料;贵州龙里、开阳、道真,四川广元,湖北房县,江西新建、于都、上饶,广东阳春9个种源净籽率较高(75%~90%),为梓油果用良种选育的种源材料;浙江杭州,广西南宁,江西遂川、赣县,贵州石阡,湖南新宁,安徽黄山、贵池8个种源净籽率较低(60%~70%),为皮油果用乌桕良种选育的种源材料。相关分析表明,与纬度密切相关的年均温度与≥10℃积温是影响乌桕种子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红楠主要表型和苗期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红楠主要表型与苗期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红楠天然分布区9个种源的果实、叶片和种子的8个主要表型性状,以及苗高、地径2个苗期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楠叶片、果实、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纬度、年均温、年均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红楠表型性状的主要因子,其中果实大小、种子质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枫香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和生长过程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枫香人工林和天然林的调查,进行枫香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枫香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枫香天然林林相不整齐,林冠层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多;而枫香人工林林相整齐,乔木层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下植被少 枫香人工林与天然林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有较大差异,枫香人工林生长迅速,进入生长速生期较早;而枫香天然林生长较缓慢,进入速生期迟,22年生时平均胸径仅为人工林的71% 因此营造枫香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合肥蜀山森林公园白栎林与枫香林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定样地法,研究白栎林与枫香林的群落结构、种的生态学特征、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比较了两者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为蜀山林业管理及植物群落演替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枫香育苗合理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一年生实生苗按7个密度级进行间苗,通过苗高、地经、高经比、合格苗率、苗高——地经线性回归方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认为枫香的合理育苗密度为60~80株/m~2,每公顷产苗量60~80万株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全国19个枫香种源的125个半同胞家系子代试验林为研究材料,按二级裂区试验设计,分析其6年生时的生长性状差异和遗传变异特征,并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枫香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最高达40.04%,其胸径、材积、树高、冠幅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性状之间的正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枫香各家系具有选育潜力。家系遗传力比单株遗传力高,胸径、树高、材积家系遗传力受中度遗传控制;胸径、树高、材积之间遗传相关系数、表型相关系数较高,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以材积为主,以胸径和树高为辅,在125个家系中初选51个家系,其中精英家系3个,优良家系4个,良好家系44个,表现最好的家系编号为松滋09,胸径、材积、树高的平均值为5.85 cm、0.00711 m3、4.90 m,遗传增益分别为20.52%、65.70%、14.88%。  相似文献   

15.
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天台山景区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在各个资源位上均占优势,枫香、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710 6、0.421 3、0.320 9,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的生态相似性比例较大,例如枫香和荚蒾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538 7;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大,如枫香、荚蒾和木姜子。总体而言,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1的有16对,仅占总对数的28.57%,表明天台山枫香林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并不激烈,是一个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6.
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生长及生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生长及生物量比较研究表明:枫香与不同树种形成的混交林间生长差异较大,不同林分蓄积大小排序为:枫香(1)×马褂木(1)>枫香(1)×杉木(1)>枫香(1)×杉木(3)>枫香(1)×杉木(2)>枫香(1)×马褂木(2)>枫香(1)×马尾松(2)>枫香(1)×马尾松(1)>枫香纯林>枫香(1)×马褂木(3)>枫香(1)×马尾松(3).不同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枫香(1)×马褂木(1)和枫香(1)×杉木(1)林分的生物量最大,表明枫香与马褂木及枫香与杉木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枫香纯林更有利于其光合产物的积累,枫香与马褂木、杉木混交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实地调查了红安天台山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枫香-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等阔叶混交林、枫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针阔混交林3种森林类型的12个样地,分别选用特卡钦科法、分层频度法评价各森林类型的更新等级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3种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更新较差,幼苗数量比较少,主要受郁闭度、坡向、坡度和坡位的影响。阔叶纯林(枫香林)将演替为以枫香、锐齿槲栎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为主要组成树种的阔叶混交林;以枫香为主的阔叶混交林在一定时期内将演替为阔叶混交林;而针阔混交林将演替为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市绿化常见树种枫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月动态及日动态变化,于2010年5—11月,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CT-GC/MS),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灵谷寺景区,对枫香日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分析,探讨释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枫香花期共释放出4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其量占化合物总含量的9419%,主要是柠檬烯、β-蒎烯和α-蒎烯。烯类化合物月平均释放量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释放量的8704%,8月最高,其季节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烯类化合物日变化是先升后降,其变化趋势与温度的日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