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农田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始于1979年的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5种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条件下旱地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气候年型如何,作物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为:有机无机肥结合(MNP)>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SNP)>单施化肥(NP)>单施农家肥(M)>单施化肥氮(N)>不施肥(CK);MNP和SNP施肥方式在旱地农业生产中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2种施肥方式下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189%和15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和 165%,玉米平均产量较CK增加125%和9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和96%。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增产效果受降水影响年际之间波动性很大, 但无机氮磷结合农家肥、无机氮磷配合秸秆还田能有效减缓产量的波动,起到抗逆减灾和稳定产量的作用。有机无机肥结合(MNP)和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SNP)是实现旱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型水稻土施钾效果及施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水型水稻土水稻施钾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水稻施钾能增强根系氧化力,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百分比和降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以及增加土壤好气性细菌和降低反硝化细菌的百分比等作用,均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水稻生长季节的水、土温度,土壤供钾能力和水稻吸收土壤钾素的量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而水稻吸收肥料钾占总吸钾量的比,则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并找出了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水稻施钾有效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临界值,分别为54、82和141mg kg-1。本文还提出了不同水型水稻土在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水稻最高产量和最经济产量的施钾量,以及钾肥的适宜施用期,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碳同位素技术在C3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碳同位素技术已在地学、环境学及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进展 ,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同时探讨了碳同位素分辨力 (Δ)的遗传学特征 ,以揭示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为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旱地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代谢的影响及促进水分有效利用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旱地施肥对春小麦根系生长、代谢的影响及促进水分有效利用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封丘地区粮食生产水分利用效率历史演变及其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封丘县历年粮食产量、降水量、引黄灌溉水量、地下水补给量等资料计算 ,初步估算出封丘地区粮食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 ,几十年来由于技术进步 ,本地区粮食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由 2 2 5逐步上升到 9 0 0kghm- 2 mm- 1 左右。兴修水利、土壤改良、新品种的推广 ,尤其是N、P化肥用量的增加 ,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作者认为提高肥料用量 (特别在秋粮生产上 ) ,对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率仍有一定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覆膜、滴灌等先进技术应稳步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肥对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不同层次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耗水主要集中在80cm土层深度内,8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不被马铃薯吸收利用。在氯化钾为150kg/hm2及苗期补水条件下,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率(WUE)均最高,分别为41.71和94.21kg/(mm.hm2),单叶水平WUE最低,但产量均为最高值(36324.97kg/hm2)。 相似文献
9.
麦田CO_2通量密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红外CO_2分析系统,对麦田CO_2浓度和通量密度进行观测。计算了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CO_2通量密度与净辐射、风、交换系数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肥(~(15)N)施用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与田间试验,在湖北襄樊2个不同海拔的植烟生态区(赵家山和老湾)研究了不同基肥施用时间(提前0、15和30d)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烤烟产量、产值及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烤烟产量和产值,增幅分别为13%~40%(低海拔赵家山地点)和14%~35%(高海拔老湾地点)。与移栽当天施用基肥相比,提前施用基肥15~30d有利烤烟产值的提高,其中高海拔试验点增幅为10%~30%,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移栽当天或者提前15d相比,提前30d施用基肥还提高2个海拔地区烤烟对氮素的吸收累积量8%~26%。提前基肥施用时间对低海拔地区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高海拔地区烤烟生育中后期氮肥利用率3%~6%。结果说明,在光、温条件较差的高海拔地区,适当提前施用基肥(15d),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烤烟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