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花生地膜栽培是一项增产十分显著的先进技术。60年代初,日本千叶县试验成功。197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首先在北方试验推广,1982年全国花生地膜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增产效果显著。山东省1982年297处次对比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70.9斤,增产27.4%;到1983年出现1000多亩大面积千斤花生高产田,其中最高的亩产达1400多斤,就是由于采用了地膜栽培技术带来的重大突破。近两年来我市各地先  相似文献   

2.
1982年,我县的花生地膜复盖栽培由去年的小面积试验扩大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全县花生地膜复盖面积490亩,普遍取得了好收成,有14个单位154亩亩产超过900斤,有11个单位86.7亩,分别经省、地、县、社验收,亩产超过千斤。规就6块经省、地、县、社验收的地膜复栽盖培花生亩产超千斤的高产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地面复盖塑料薄膜种植花生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我区自1980年在三个县进行小面积试验后,81年又在10个县85个单位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 一、花生复盖地膜增产效果 81年全区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复盖地膜种植花生,增产显著。据8个县40处对比试验结果: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857.9斤,比不盖地膜平均亩产花生荚果696斤,每亩增产荚果161.9斤,增  相似文献   

4.
延安地区种植花生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发展不大。自1983年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面积和产量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85年地膜花生由1983年试种的2.4亩,发展到5.4万亩,地膜花生占花生总面积的84.6%,总产达到2517.8万斤,产量占花生总产96%,较  相似文献   

5.
地膜花生—蔬菜配套栽培,是我市耕作制度改革项目之一。1985年全市种地膜花生1.33万亩,比1984年扩大15.5倍,平均亩产570.5斤,比露地花生增产44.98%,其单产幅度为467—866斤,其中与蔬菜配套1.07万亩,据襄阳、枣阳、老河口、保康等县(市)371.5亩调查,大白菜亩产7900斤,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6.
枣庄市近两年来麦田套种花生发展很快。1981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仅有1.2万亩,占当年花生面积的4.2%;1984年发展到3.2万亩,占花生面积的23.5%;1985年猛增到15万亩,占花生面积的46.9%。我市麦套花生面积只所以发展这么快,不是没有原因的。分析我市的实际情况,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杂草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目前使用除草剂防除杂草技术已在农村普及,对花生增产起了保证作用。地膜花生采用先喷药后铺膜的方法,起到一定除草效果,但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从而限制了化学除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1989年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除草剂药膜,我们在密云县花生产区按排了地膜花生化学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8.
简讯     
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报道:1985年全国花生覆膜面积达370万亩,比上年扩大230万亩。其中京、辽、冀、鲁、豫五省市的覆盖面积占全国87%。 1985年花生地膜覆盖的特点是:新型地膜的使用面积增加。新型地膜——低压膜和线性膜,增温、保墒效应与高压膜基本相同,而用膜量每亩减少4公斤左右,成本降低30—50%。其次是,很多地区已形成了规范化的配套技术。如山东省推广  相似文献   

9.
蒋伟  张祖明 《花生学报》2003,32(Z1):108-110
花生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到2002年,全市花生面积已发展到53khm2,居江苏省第一位.我市温光资源丰富,花生生产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缺少优质专用品种等问题.我市花生产业发展对策主要是把花生产业作为我市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对花生产业的投入,进一步落实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以促进我市花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害已成为棉花地膜栽倍发展的障碍。1980年我市棉花地膜面积178.5亩,因草荒报废350亩,占地膜面积28%,给棉花地膜栽倍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损失和影响。为解决草害问题。1981年采取了“四结合”的综合防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全  相似文献   

11.
降雨与花生产量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市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种植面积为13万6千6百亩,单产、总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平均单产达到280斤,总产达到3818万斤。我市花生集中产区的长清县,1982年种植面积8万8千7百亩,单产达到314斤,总产达到2786万斤,这是该县花生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纪录。  相似文献   

12.
花生地膜复盖,是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改革。1979年辽宁、山东等省首先在我国花生栽培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0年,我省在农业厅主持下,以兰考、开封等5个县为基点,进行了小面积的示范性试验,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1981年,又将试验扩大到郑州、民权、汝阳、淮阳、原阳等22个县、市,面积约120余亩,为1980年的24倍。为了进一步研究这项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花生地膜复盖的增产效益,现将我省有关试验结果并参考外地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市在麦套花生生产上,存在着种薄地,不施肥和粗种粗管等问题,致使麦套花生面积不大,产量低而不稳。1983年,我市农技站主持各县协作攻关,在扩大麦套花生面积和花生种植向良田肥地新区转移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由原来的24方亩,扩大到1985年的65万亩,平均单产138.3公斤,比全市花生平均单产110.5公斤增产27.8公斤,增产25.16%;1986年推广72万亩,平均单产11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4.
我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从1981年的百多亩,至1985年发展到11万亩,约占花生种植面积的24%。但是,由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市推广年限较短,有的技术内容还没能全面合理运用,障碍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下面提出来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膜花生—杂交晚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从1982年开始花生—水稻轮作,1987年推广花生地膜栽培,花生、水稻获得高产,取得了增产增收、培肥地力的理想效果。1996全场地膜花生—杂交...  相似文献   

16.
根据AA级绿色食品特点和农时操作的具体要求,1999—2002年对AA级绿色食品花生田除草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夏播花生田利用覆盖物和不同地膜防除杂草的效果均较好;春播花生田覆盖黑色地膜和无色增温地膜,除草和增产效果显著。花生收获前15d人工揭除地膜,不影响花生产量并可有效减少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花生高产高效应用地膜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如春花生覆膜、一膜两用、复种作物覆膜、薄型地膜应用等。对高产高效地膜技术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推广水田地膜花生与晚稻连作这项新技术,是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改革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上的一项新的尝试。从试验到推广已有4年的历史,82年在县农科所进行小面积试验(1.7亩),83年示范推广29.6亩,84年在8个乡共推广6105亩,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6700亩(包括前期地膜覆盖)。根据4年来的实践表明,水田地膜花生与晚稻连作具有如下好处: 一、能两季增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含mLLDPE地膜及生物可降解两类地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种植花生产生的效应及花生生育期后地膜的回收效率和降解率。结果表明,0.006mm厚含30%mLLDPE的地膜覆盖种植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且易于回收。而生物可降解地膜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避免地膜回收的繁重工作,但在提高花生产量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丘陵区花生可控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效果试验初报罗大刚(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成都610066)四川是全国花生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667万公顷以上。地膜覆盖栽培作为一项增产技术已推广多年,对四川花生单产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地膜的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