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山东省野生动物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养殖业是最广泛、最直接向社会提供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因而成为当前野生动物产业的重要基础。1 山东省野生动物养殖业现状山东省养殖野生动物的历史悠久。目前的养殖活动大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提供观赏、表演、文化娱乐为主的各类野生动物养殖场所 ,如市、区动物园、公园、野生动物园等 ;二是以提供产品为目的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性养殖 ,如养鹿场、养狐场等。这类养殖所提供的产品 ,有的是野生动物活体 ,如观赏鸟、野禽野味等 ,有的则是加工产品 ,如毛皮、肉食品、保健品等。目前这类生产性养殖已逐渐成为我省的一…  相似文献   

2.
紫金县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云 《绿色大世界》2012,(5):80-80,82
指出了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危及着野生动物的生存,野生动物的保护已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以紫金县为例,分析了野生动物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宣传教育、执法监管、人工养殖等方面为保护野生动物提出了对策,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作者对辽宁省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分析了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辽宁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种类包括毛皮动物、鹿类、中国林蛙、野猪、野禽和观赏展演动物6大类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具有自然条件优越等3大有力条件,存在养殖方式落后等6个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采取规模养殖等6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殖野生动的历史悠久,已被驯养为家畜家禽的猪、马、牛、羊、鸡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驯化饲养相应的野生动物而获得的。目前,我国所饲养(或驯养)的野生动物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保护拯救濒危物种为目的而饲养的珍稀野生动物,如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朱...  相似文献   

5.
陈德照 《云南林业》2004,25(5):7-7,9
野生动物的养殖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对于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开发利用,一些同志总认为是一种牺牲野生动物资源,破坏物种平衡的做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把捕捉来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畜牧业,说不定连现已广泛饲养的猪  相似文献   

6.
对三明市从事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养殖种类、数量、繁殖、利用以及固定资产、从业人员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共计64家,驯养野生动物9种,存栏动物631699只(头、条),养殖从业人员304人,固定资产27997.7万元,年产值3697.64万元。目前主要存在资金缺乏保障、疫病防控能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龙山林区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的比较优势,分析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结合实施天保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战略转移,以特种动物养殖为突破口,提出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的途径及设想。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野生动物管理站自1992年11月成立以来,坚持不懈地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树立一个观念(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规范六个行为(监测、市场监管、猎捕、养殖、运输、执法)、加强三个建设(队伍、法制、廉政)"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任务,抓重点、办实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渭南市野生动物养殖场的数量和养殖动物的种类逐年增加,部分种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大部分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扩大速度缓慢,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为全面了解渭南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参与式驯养繁殖户评估方法(PRA),对诸暨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驯养繁殖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驯养繁殖动物的级别批准时间及养殖状况,结果表明:诸暨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历萌芽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时期,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省级及以下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也有一定的数量;驯养繁殖户要继续生存发展受到居民购买力强弱、意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法力度以及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羌塘自然保护区内草场资源及其承载力现状、社会经济和牧业生产现状,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和牧业生产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牧业生产向野生动物的领地扩张侵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建设的网围栏切断了野生动物草路、水路及迁徙通道,并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草食性野生动物与家畜竞争草场;猎食性野生动物捕食家畜甚至攻击牧民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苏丹草作为一种优质的禾本科牧草,其应用广泛,不仅在畜牧业中应用,而且作为珍贵野生动物的保护基地动物园中也在大量应用,对苏丹草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对柴达木盆地退耕还林还草进展调研成果为基础,文中重点论述柴达木盆地生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柴达木盆地生态修复的若干对策:统筹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保护,加强现有植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因地制宜,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质增效,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草定畜,发展盆地绿洲畜牧业;发展特色旅游,壮大绿色产业;开发与保护并重,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宣传生态文化,做好生态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是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衡量标准之一。文中从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布格局以及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提出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以期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建N50多年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出现一些新的热点及问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野生动物国际狩猎、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标志化管理、野生动物保护有关法律及制度的制定及完善,这些问题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正在进行或亟待开展的工作。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所有权是所有权的一种,它与其他所有权的区别在于客体的不同。文章阐述了野生动物的内涵,分析了野生动物的分类和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资源的区别。在明确野生动物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野生动物所有权的概念,深入论述了野生动物所有权与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差异和联系,并对野生动物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发展加以概述。介绍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含义及构成,分析国际社会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对野生动物旅游业可持续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必要性,以及高该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参10。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extends an overview of the worldwided velopment of wildlife tourism, introduced the conception of wildlife tourism and its components,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wildlife tourism and its international trends. The sustainability of wildlife tourism,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habitat,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wildlif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外关于公路与野生动物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路设计与运行阶段的影响和保护方面,从公路规划层面考虑的不多。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得出,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野生动物的公路致死、形成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域(简称道路动物影响域)以及野生动物的种群稳定性3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可以通过调整公路网模式的设计、合理界定道路网密度以及交通量等来弥补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不足。提出在我国公路规划阶段即考虑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六大分区,对野生动物园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选择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口数量等三个影响野生动物园发展的关键指标,着重对野生动物园数量分布与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当前我国野生动物园数量分布与各区域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口数量等三个指标之间都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的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野生动物园建设的数量与规模,建立野生动物园生态补偿机制,整合现有综合型野生动物园,构建多部门协调批建机制等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