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白杨、银白杨嫁接育苗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泰青杨和合作杨作砧木,进行毛白杨、银白杨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用泰青杨作砧木,嫁接繁育毛白杨、银白杨,是培育毛白杨等较难生根杨树树种苗木的有效途径,并可提高育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在鲁西黄泛平原潮土上进行毛白杨栽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苗木生根主要在原苗干靠近根颈的部位和原苗根的顶尖部位,栽植过深、过浅均影响根系发言和幼林的成活、生长。以将苗木的根颈栽至20~40cm为宜,不仅根系发育好、造林成活率高,且林木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毛白杨起苗起苗的技术关键在于尽量减少根系的损伤。一是尽可能多地保留侧根,增宽行间起苗根幅,二是一定要较深地起苗。①修剪与浸水。修剪是指出圃前对1年生苗木所有侧枝缩剪2/3,主干顶梢也缩剪50~100厘米,直到主梢在一饱满侧芽为止。浸水是指修剪好的苗木造林前进行全株浸水,使经过一个冬季的苗木能吸收足够多的水分,达到水分饱和,以便能够对付造林后根系尚未生长,而蒸腾却很强烈的情形。②运输。因三倍体毛白杨速生,其皮部对失水十分敏感,育苗地与造林地不要相距太远。万一需要长途运输,1年生苗比2年生苗要好。另外,造…  相似文献   

4.
毛白杨苗木不同强度截梢造林效果分析姜岳忠(山东省林科所,济南250014)毛白杨是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是幼林时期往往出现顶梢生长不明显、枝杈横生、树干弯曲等现象,不仅延长成材年限,而且降低木材质量。为此,我们进行了毛白杨苗木不同强度截...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苗木抹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白杨造林多采用2年生优质壮苗。在苗木培育过程中,于第2年春季,苗干距地面30cm以上的侧芽常全部萌发长成侧枝。若到出圃时修除这些过多的侧枝,则影响苗木表形质量,修枝伤口易引起病虫害或失水枯干,降低造林成活率并影响幼树的生长。因此,我们于1989年春季进行了毛白杨苗木抹芽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供  相似文献   

6.
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造林苗木的抗逆性,提高造林成活率,保护和处理好苗木已成为保证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保护好苗木,就是要让苗木不受风吹日晒和人为的机械损伤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苗木的根系。因为根系的好坏和完整程度,直接影响到苗木生活力的强弱,是决定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而处理好苗木,  相似文献   

7.
苗木质量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它包括苗木的水分状况、木质化程度、根系、苗干损伤、高径比等,这些因素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苗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苗木的规格上,因此造林苗木一定要达到所要求的规格,否则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1]。为了研究黄土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白杨苗木繁殖成活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的造林绿化和推广工作。近几十年来,国内许多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把毛白杨繁殖技术的研究作为重要的攻关内容,现将毛白杨繁殖技术研究的现状和生产实践综述如下。1 毛白杨难繁概念的形成与成因分析  毛白杨同其它杨树一样,它的繁殖不外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类。1.1 有性繁殖由于毛白杨雌雄异株,母树分布不均,授粉不易,结实率很低,且具有严重的种子败育现象,因此,用毛白杨种子来繁育毛白杨苗木比较困难。毛白杨又是杂种起源,种苗性状分离很大,多数播种苗不能表现毛白杨的优良…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造林用苗木,一般都在苗圃中露地培育。裸根栽植。容器育苗是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各种容器中培育苗木,苗木根系在容器中形成,造林时带着完整的根团土栽入造林地。由于根系不受损伤,不被风吹日晒,栽植后无缓苗期,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初期生长量。对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和某些栽植后较难成活的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苗木,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探讨对苗木质量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的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胚根短截(RP)和不短截对照(CK)的种子分别播在2种容器(D40,Slit)中,测定苗圃阶段栓皮栎根系结构、生长、养分浓度和造林效果。【结果】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结构和养分浓度影响显著,D40-CK组合促进2 mm径级根系发育,并提高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而D40-RP组合有利于提高K浓度,证实2种育苗方式组合研究的必要性。主效应表明,D40容器更加有利于2~5 mm径级根系发育和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但导致苗木根茎比下降;造林1年后依然促进幼树高和地径生长;造林2年后,促进作用消失。胚根短截抑制5 mm径级根系发育,并且对苗高、地径和根生物量有负面影响;造林1年后,对幼树高和地径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造林2年后,胚根短截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降低,但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苗木根系结构、生长、养分和造林初期效果证实采用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组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培育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的最佳组合为D40容器和胚根不短截(CK)。  相似文献   

11.
北欧、北美的许多地区在夏季造林前对云杉苗木进行2 ~ 3周的短日照处理,以促进苗木提前形成顶芽和进入休眠,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增强苗木抗机械损伤和抵御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能力;通过抑制苗木的高生长,使碳水化合物更多地向根系分配,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强苗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显著改善夏季造林苗木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造林效果。目前,应用短日照处理调控夏季造林苗木质量的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文中重点分析短日照处理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日照长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对苗木木质化及其抗旱性和抗寒性的影响,并对短日照处理技术在我国夏季造林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红松苗木水分状况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前利用植物水分状况测定仪及四唑染色法对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系脱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木造林前大量失水,使根系水分下降,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必须使红松苗的含水率在63%以上,才能保证造林成活。  相似文献   

13.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基质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的苗木。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平原地区毛白杨农田林造林技术毛白杨是华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树种,若采用的造林方法不当,不但降低造林成活率、影响林相整齐度,而且易形成小老树,大幅度降低农田林网的间接效益及直接效益。我市于80年代后期在农田林网建设上推广应用良种毛白杨苗木,为探...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幼树不耐风吹沙打,不能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小豆茬、花生茬等撂荒地直接造林。樟子松苗木根系细弱,容易风干,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樟子松按照苗木类型,分为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幼树移植造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该文提出了一种节水造林新技术-沙地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林木深根苗(垂直根系长度超过60cm的苗木)或长茎苗(具有较长主茎的苗木),造林时直接将其根系栽植到保有较多水分的下层土壤,使苗木根系能直接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且苗木生长亦优于常规技术造林苗木。该文对该技术所采用苗木的快速培育、超深栽造林以及栽后管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进林木超深栽造林技术在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吸水剂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子松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护。所以,对樟子松幼苗的根系用吸水剂进行适当的保水处理,无疑是会提高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苗木出圃工作是造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后苗木的成活与生长。但过去有些群众忽视起苗质量,起苗时贪多图快,强拉硬扯,致使苗木受到损害。 我们知道,苗木栽植后是通过利用苗木的地上部分和发达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料促  相似文献   

19.
造林时苗木要经过起苗、包装、运输、假植等工序.每道工序都可能损伤苗木,直接影响成活率.现就保持苗木生命力技术有关措施做如下探讨.一、苗木根系的多少是鉴定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出圃苗木的起苗方式不同,保存的根系状况有很大差别,直接影响到出圃苗木的质量(表1).  相似文献   

20.
出圃苗木质量的优劣关系着造林的成与败。质量优良的苗木,有利于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指标。虽然有人提出了用苗木的形态指标(苗高、地径、高径比、苗木重量、根系、茎根比等)、生理指标、生长表现指标评价苗木质量,但由于这些指标有些易于观察、掌握,有些则受检验条件和技术要求的限制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