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6年起,河南省就着手进行麦若水稻旱种试验。到1985年,全省麦茬水稻旱种已发展到77.97万亩,其中黎优57的面积达18.89万亩,占水稻旱种面积的24.2%。河南省麦茬水稻旱种的研究工作,是从品种筛选入手,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示范。到八十年代初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上趋于成熟。目前用于麦茬水稻旱种的品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常规水稻品种郑州早粳,另一个就是杂交粳稻黎优57。 黎优57用于麦若水稻旱种表现出许多优点。首先是增产潜力大,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一般亩产600—700斤,在上等肥力的土壤亩产可达800—1000斤,如管理得当亩产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组合及种植情况 在北京197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黎优57,1981年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16.2%,1984年被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品种。该组合在京全生育期145天左右,用于中稻或麦茬稻均可。一般平均亩产450公斤左右,比同样种植的常规稻,亩增产50—100公斤,它根  相似文献   

3.
宁夏气温与沈阳相似,水源引自黄河灌区,年种水稻75万亩。七十年代开始15年来一直以京引39为主栽品种,近二、三年推广秋光和农院7—1。我所从1980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秀优57,当年小区亩产1609.4斤(试区走道面积加在试区内,故产量有代表性),引起有关部门广泛的重视。 1982年在灌区14个点52亩地上试种秀优57,当年平均亩产1388.8斤,1983年扩大到6300亩,亩产1357.4斤。1984年5.7万亩,1985年6.6万亩,1986年15万亩,亩产均超过1300斤。每年高产田产量则在1600斤以上,最高接近1800斤。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广 杂交稻在宁夏之所以能迅速推广,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 北京南郊农场在麦茬及中茬水稻试验成功的机播旱育抛秧种稻法,89年有12亩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118.1公斤,有40亩抛秧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79.1公斤。90年6月6日北京市抛秧种稻协作组主持在南郊农场召开了全市抛秧示范现场会,来自  相似文献   

5.
外屯乡位于闽北政和县中部,海拔300——400米,无霜期250天,年雨量1700厘米,气温≥12℃的初日在4月4日,≤423℃的终日在9月7日,年有效积温2599.7℃,持续天数156天,是个春暖迟、秋寒早,年种植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半山区地区。 1984年以来,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两季早杂优64,面积1-924亩,亩产达350——435公斤,比常规稻亩增110—169.5公斤,亩纯收入增加28.74——50.26元,科技示范户范金水种植2亩,亩产达957.5公斤。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过千斤的县,1983年18个,1984年增加到43个,1985年达到50个,面积为1000万亩,平均单产达1039.8斤。连云港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200斤;镇江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100斤;宿迁县1985年种植麦茬杂交稻63.24万亩,每亩平均单产1128.2斤,比1984年每亩平均增产90.2斤;丹阳县种植38.89万亩,平均单产1242.5斤,比1984年每亩增产63.5斤。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超千斤的经验:一是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他们认为,杂交水稻能否发展,产量能否提高,关键取决于领导对杂交稻生产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们首先狠抓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  相似文献   

7.
虞城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黄河故道南侧,耕地面积142万亩。年平均气温14.1℃,大于10℃的积温4670.9℃。自1980年发展麦套夏棉两熟种植,到1990年麦套夏棉两熟面积达25万亩。前茬小麦平均亩产270公斤,棉花65公斤。总结我县近10年  相似文献   

8.
1980年新乡县春播单作棉田7万亩,棉麦套种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三项合计15万亩(按照规定棉麦套和麦茬花合理折算面积为12.2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3斤,还收小麦170多斤。全  相似文献   

9.
、麦茬杂交的优越性 我省杂交水稻从1976年引进试种, 197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79年突破1000万亩,到1988年累计推广1.2亿亩以上,占全省累计稻田面积的29%,其中80%以上为麦茬杂交稻。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推广麦茬杂交稻具有五个方面的优越性:一是产量高。杂交稻推广11年来,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0.
延边的高寒山区以吉林省东部的敦化、安图两县为主,海拔400米左右,无霜期在115—125天,年平均气温2—4℃。霜前≥10%活动积温2000—2400℃.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土质肥沃。大豆种植面积约50万亩。1980年前,大豆亩产85—100公斤.1981年后,产量上升很快,1983年平均亩产达120公斤以上,其中敦化县官地乡3万亩大豆平均亩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盘锦市河蟹养殖获得大丰收,全市21万亩河蟹,产量600O多吨,其中稻田养蟹面积由去年的8万亩增加到12万亩,主要是扣蟹。稻田养鱼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盘山县陈家乡稻田养泥鳅150O亩,亩产80公斤,亩效益158元。陆家乡稻垄沟养鱼100亩试验证明,养鲫、鲤、罗非、鲶鱼亩产100公斤,亩效益300元,比单种水稻提高效益近50%。稻田养鱼、养蟹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比苇田养鱼、蟹更便于管理,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据水产部门估计,1997年盘锦市稻田养蟹可达到15万亩,稻田养鱼5万亩。一地两用 一水双收──盘锦市稻田渔业发展迅速@陈萱…  相似文献   

13.
<正> 辽宁省的水稻生产经过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的努力,单产水平已在1949年亩产274斤的基础上,到1984年突破了亩产千斤,全省645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021斤。並有沈阳、营口、盘锦、辽阳等四个地区均近4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130斤以上。我省的水稻单产水平,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台安县西佛公社西佛五队,位于辽河下游的平川地带,年平均气温8.2℃,降水654毫米,日照2,810小时,>10℃的积温3,266℃。该队有耕地730亩。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种甜菜,一九七九年种28亩甜菜,亩产4,300斤,一九八○年种45亩甜菜,平均亩产6,120斤,含糖17.2%。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1981年全县种植夏播棉中棉所10号2834.6亩,分布于59个大队。其中小麦茬2456亩,平均亩产小麦426.6斤;大麦茬150  相似文献   

16.
<正> 查哈阳农场地处北纬48°,无霜期在105~124天,年平均日照3773小时,≥10℃积温在2400℃左右。1992年推广旱育稀植107,025亩,95%的面积是盘育机插,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30%的地块亩产600公斤以上,总产达55000吨,纯效益2000万元。1989年前建场43年水稻平均亩产114公斤;1990年大面积推广旱育稀植面积33,947亩,亩产424公斤;1991年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我省杂交水稻春季制种,在1984年亩产259.5斤的基础上突破了三百斤。全省2944亩春季制种,平均亩产323.6斤,比1984年春制亩增24.7%。并涌现出7个春制亩产过400斤的县。为了在全省因地制宜地推广春制高产技术,进一步挖掘制种的潜力,满足杂交水稻生产需要,我们在部份春制高产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就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创高产的最佳扬花授粉期 父母本能否安全抽穗扬花是春制高产的前提。从表1、2、3说明,春制亩产要突破300斤,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的穗部气温一般不低于24℃,不高于35℃,最佳温度为28℃左右;相对湿度不低于70%,不…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10日,农业部在江西省景德镇召开长江中下游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动员会。会议提出长江中下游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的具体目标是做到稳中有进——"稳"就是稳住面积,力争双季稻面积恢复增加500万亩、油菜面积增加500万亩;"进"就是突破技术瓶颈,力争到2020年试点县水稻平均亩产提高9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提高30公斤,带动亩均效益增加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沈阳市从1906年开始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建国初期水稻面积只有8.3万亩,亩产仅344斤,1978年水田面积达到131.3万亩,亩产7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稻生产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新局面,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同步增长,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增到148.4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4%,  相似文献   

20.
1982年,我市杂交稻推广面积253.5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6%,水稻亩产933斤,比历史最高的1976年中稻亩产598斤增加335斤,增产56%。1977—1982年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达723万亩,平均亩产911斤,同时期累计种植常规中稻992万亩,平均亩产654斤,杂交稻比常规稻每亩多收257斤,增产39.3%。六年来杂交稻比常规稻共增产18.5亿斤,相当于1976年全市稻谷产量的总和。1986年,杂交稻进一步扩大到292.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4.4%,水稻亩产已达1010斤,又比1982年提高8.25%。由于杂交稻的大力推广,全市出现了乐至、简阳、内江、安岳、资中、威远六个千斤县和1516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