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西部地区,地处半山区,一年当中有刺槐、枣花、荆条三个蜜源,具备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然而,我地冬季寒冷,养蜂越冬十分重要,越冬蜂群损失严重成为养蜂失败的主要原因.我1996年退休,1998年开始养蜂,第一年从吉林买回10箱蜂.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成立省(市、区)级养蜂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学组25个,各地(州)、县(市)级的养蜂学(协)会230多个.全国已拥有养蜂会员2万多人.中国养蜂学会1989年的活动计划:①根据会章及有关办法,定于10月召开中国养蜂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同时举行以提高蜂蜜质量为主题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3.
希腊养蜂业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4,55(5):41-41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三面临海.面积13万km2.希腊是欧洲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养蜂历史,早在3000年以前就有了用柳条编制的蜂窝,150多年前就有了活框养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南靖县饲养中蜂有了很快的发展。据统计,1984年全县有养蜂专业户200多户,养蜂人员3500人,饲养中蜂3.5万群,产蜜115万斤,连续4年稳产高产,居全省第一,成为福建省出口冬蜜的主产县。我县饲养中蜂为什么能持续稳步发展,实现稳产、高产呢?主要是: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养蜂生产落实了专业承包责任制。 2.积极推广养蜂重点户的先进经验。南坑乡养蜂专业户刘石头创造了“三防”中蜂囊状幼虫病,夏季不死蜂,生产优质蜂蜜的新措施。饲养中蜂100多群,一年收入7000多元。县委和县养蜂学会及时总结了他的先进经验向全县养蜂专业户推广。 3.充分发挥县养蜂学会这个群众性学术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养蜂研究,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养蜂者通常分为三类:(一)专业养蜂户;(二)副业养蜂户;(三)养蜂业余爱好者。凡拥有600群以上的养蜂者,叫做专业养蜂户。在美国,大约60%的蜂蜜是由专业养蜂大户生产出来的。美国农业统计数字(1974)表明:美国共有4,656户专业养蜂者,平均每户1,200群。有些养蜂户拥有的蜂群多达17,000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广,中意蜂微养蜂技术受到很多养蜂者和消费者欢迎.微养蜂方式融入蜜蜂文化,增加了科普宣传效果,使消费者、老年人、学生和业余爱好者对蜜蜂有了近距离接触,对蜜蜂产生亲切感,直到爱上蜜蜂.微养蜂技术推广对未来养蜂老龄化、学生科普、扩大养蜂队伍、养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8,28(5):16-16
现代养蜂分为业余养蜂和专业养蜂.业余养蜂因为养蜂不是主业,所以蜂场管理大多比较粗放.根本没有规范,"提早"、"延迟"、"多"、"少"、"重"、"轻"等等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8.
一、养蜂车概述养蜂车是现代化的养蜂方式,有较好的养蜂收益,能吸引年轻人从事养蜂行业,可以缓解我国目前养蜂老龄化的现状.功能合理的养蜂车可以快速转场放养,不但提高了蜂农的经济效益,促进养蜂业的繁荣,而且可以使更多的农作物得到蜜蜂的授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续2014年第6期)三、发展养蜂脱贫致富2013年,为了推广发展养蜂,中国养蜂学会继续倡导并推广农村山区发展养蜂脱贫致富,继续完善滚动式养蜂扶贫,扶持云南、陕西、重庆、河南、河北贫困地区发展养蜂,发放中国养蜂学会新型带继箱的中蜂蜂箱及意蜂蜂箱近3000套,其中,维西600套,黄龙900套,彭水800套,河北100套,河南卢氏(意蜂箱)600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养蜂与兴农密不可分,蜜蜂能够传播花粉,提高农作物产量,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养蜂事业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养蜂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养蜂产业发展,促进农村致富,养蜂户应该更加了解养蜂产业的市场前景,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从而实现农村致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养蜂中存在的问题,在对促进养蜂产业发展,推动农村致富的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奉天是沈阳市的旧称,也是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旧省称.20世纪30~40年代,奉天职业养蜂学院位于现在的沈阳市,是我国蜂业教育历史上较早的一所养蜂专业学校,先后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和养蜂技术进修人员,为东北乃至全国各地养蜂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养蜂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东北早期培养养蜂专业人才的摇篮.著名养蜂专家刘中衡先生,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这个学校毕业后从事养蜂工作.  相似文献   

12.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08,28(4):26-26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蜜蜂极易感染,小群大群都会感染,一经感染很难根治.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健康蜂群构成严重威胁.据笔者所知.近4年来,与本地相邻近的三县市的12家蜂场,其中有10家蜂场的蜜蜂都先后不同程度患过白垩病,患病蜂群一般占该场蜂群的10%~20%.经过养蜂人员的积极治疗.到现在还有4家蜂场白垩病尚未治愈.白垩病成为本地养蜂人员的"头痛病".  相似文献   

13.
我养蜂30多年了.刚开始我对养蜂一窍不通,我就买了养蜂书籍,并订了<中国养蜂>,每期都仔细研读,经过反复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使我从不会养蜂到能够熟练地管理一个蜂场,这一切都和<中国养蜂>是分不开的.我感谢<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颜志立 《蜜蜂杂志》2009,29(9):40-42
两年一度的国际养蜂大会将于9月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蒙彼利埃举行.回首往事,中国自1983年首派代表出席国际养蜂大会,26年来共组团出席过10届国际养蜂大会,还于1993年成功举办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本文汇集国内书籍杂志公开报道的相关资料,系统介绍国际养蜂联合会及国际养蜂大会.  相似文献   

15.
古老文明的中国,幅员辽阔,蜜粉植物源相当丰富,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养蜂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养蜂大国,但与西方养蜂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并不是养蜂强国.在规模饲养、机械化程度,蜂产品质量与深加工、人均饲养量、人均产值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发展规模化养蜂,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才能成为世界养蜂强国.本人通过多年的养蜂实践和不断研究总结,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最近,农林部在延安举办陕甘宁地区养蜂技术训练班。前来参加这次训练班学习的有:陕西、甘肃、宁夏三个省(区)农业、商业和有关部门负责养蜂工作的干部,国营、集体蜂场的养蜂人员共190人。陕甘宁养蜂技术训练班,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的重要一年,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凯歌声中举办的。为把陕甘宁地区的养蜂生产搞上去,建设成我国的养蜂基地,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培训技术力量。陕西省农  相似文献   

17.
黄坚 《养蜂科技》2002,(2):20-20,8
汪师傅养蜂已有 3 0年了 ,可算是养蜂队伍中的老革命了。在他 3 0年的养蜂岁月中 ,经济收益可分三个阶段。 70— 80年代 ,由于王浆价格高 ,每千克在 2 0 0— 2 50元之间 ,而白糖每千克仅 1 .6元左右。产值高成本低 ,因而收入丰厚 ,养蜂积极性高 ,由 2 0多群发展到 50多箱 ;90年代中后期起 ,王浆价格下降 ,每千克 1 4 0元— 1 50元 ,糖价也上涨 ,每千克 3 .2元以上 ,老汪是定地养蜂以喂糖产浆为主的模式。王浆降价 ,白糖涨价 ,直接影响收入 ,养蜂获利甚少 ;然而近几年里 ,情况变化得更糟了 ,去年夏浆每千克仅 60多元 ,白糖价上涨到每千克近 4…  相似文献   

18.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12,32(9):44-44
最近在《蜜蜂杂志》2012年5~6期"养蜂文史人物志"栏目上拜读了韩鸿涛、王博亚、贺梓固三位养蜂前辈撰写的《养蜂创业元老——福建闽侯县张品南》和《上海——戚秀甫》两篇我国早期养蜂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1973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30多年.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苦也有甜,虽遭受了不少挫折,但从中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并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单人长年定地饲养百箱蜂,还兼顾农活和打工,只采蜜不取浆.虽然收入不高,但在当地还算是数得着的养蜂户,与本地新老养蜂户比较,我养蜂还算成功的,这里总结十条养蜂要点供同行特别是新养蜂户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20.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