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桐间作是我省平原林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农业稳产高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农桐间作经验和发展成绩曾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高度评价。但近年来,有一部分人忽视它的意义,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毁桐现象。农桐间作是否影响农作物产量? 我国著名泡桐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蒋建平通过对我省农桐间作林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国内外农用林业发展形势的分析,认为“不能因为部分地区过密,就简单地否定农桐间作形式,这也是没有科学根据”,“农桐间作经营形式,不仅要充分肯定,还得认真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更要从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从理论上、发展实践中阐明了农桐间作不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为农桐间作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桐间作是我国华北、中原平原地区人民在长期与风、沙、旱灾作斗争的一大创举。近年来发展较快。我省实行农桐间作最早的是鄄城等县,后来,范围不断扩大,在林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平原绿化会议之后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3.
农桐间作光和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项研究应用常规方法探讨了农桐间作光分布和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条件是农桐间作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在一定的范围内,间作地光照强度越大农作物产量越高,5×40米农桐间作地,距树行15米处,光照条件和作物产量均与对照区农田接近;相对光强0.6和0.9分别是间作区小麦、玉米增减产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人民怀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敢想敢干,勇于实践,大搞了农桐间作。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群彻底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进一步落实了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了群众性植树造林,使农桐间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为止,全县已农桐间作62万亩,占适宜面积的76%。搞农桐间作已成了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所有大队都搞了农桐间作,有75  相似文献   

5.
农桐间作对小麦产量效应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桐间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国内曾作过较为广泛的研究报道,确认农桐间作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增产的幅度为0.8—38.8%。这样宽的增产幅度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除了客观条件诸如桐行走向、栽植密度、树龄、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及气象条件等的影响外,在主观评价方面,测算方法的不同和对照点选择上的差异,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给调查结果带来偏差和误差、影响农桐间作小麦产量效应的正确评价。 目前江苏农桐间作一般是按50×6米规格种植。若在间作地内人为地确定对照点是不科学的;若在间作地外选择一块不受泡桐  相似文献   

6.
农桐间作是平原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971年以来,德州地区农桐间作不断发展,到“六五”期末已达105万亩。关于农桐间作的效益,特别是对小麦增产效益问题,国内已有不少研究。笔者为了摸清泡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桐棉配置结构,于1982年进行了桐棉间作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现将测定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实测基础上,分析了农桐间作中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及生理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认识间作田中小气候形成原因和农田遮荫情况提供依据,对提高作物生产潜力,扩大农桐间作面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泽克莱受政府的委托,来我国进行考察并草签泡桐良种选育等合作计划。在华期间曾来我省兖州、曲阜等地考察了泡桐良种选育、速生丰产和农桐间作,并谈了一些看法。仅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农林间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专题调查,分析了农桐间作、枣粮间作、椿粮间作、楸粮间作、柳农间作等主要农林间作类型的结构和效益,提出了各类型较为合理的间作结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由于木材紧缺,价格上涨,受其价值规律的影响,部分群众在自留地或责任田内的农桐间作林中盲目加株加行,形成一些地方农桐间作过密。二三年内林木郁闭,营养面积小,光照不足,造成了“上不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农桐间作等多种栽培形式。这些栽培形式,适应河北省自然气候条件,符合我省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一种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泡桐组,对农桐间作经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农桐间作初植密度以5×20m 为宜,间作后6—7年,泡桐已经成材,对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应及时进行隔行间伐,使  相似文献   

13.
农桐间作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改造自然,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种田的一项创举。大量事实证明:农作物和泡桐生长在一起,不仅不会影响粮食产量,而且能够发挥农桐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作用,达到粮桐双丰收的目的。据观测,实行农桐间作,可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光照,有利于小麦灌浆,对御防小麦干热风效果显著。农作物平均增产6.39%。近年来,由于农村实行经  相似文献   

14.
农桐间作对农业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作者根据二十多年的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其产生历史、发展过程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和客观地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充分肯定了农桐间作在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泡桐进入农田,与一年生农作物共生,是50年代河南豫东平原劳动人民在长期与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斗争的生产实践中所找到的一种适合生态环境和经济要求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目前在华北平原地区已推广到9个省(市),约30万公顷。本文在笔者已进行的对农桐间作的生态效益、产量效应和经济效果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黄泛平原旱作风沙区农桐间作进行了技术经济效果的动态分析和评价,旨在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农桐间作形式,为有关部门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改革种植制度提供依据,为平原农区发展农桐间作,合理安排农作物组合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经验,为其他混农林业项目的评价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多,分布广,易繁殖,是我省四旁绿化的优良速生树种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的发展,泡桐的栽培越来越被引起重视。我省很多地区已开始大量引种泡桐,但是由于对泡桐种类和生物学特性摸不清,往往给引种工作带来盲目性,甚至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50年代始,首先在河南省黄泛平原地区进行农桐间作,继而在山东省西南,安徽省淮北、江苏省徐淮地区和河北省南部等平原地区逐步推广。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据统计,全国农桐间作面积已达4600万亩,其中河南2578万亩,山东1295万亩,河北325万亩,安徽209万亩,陕西120万亩,江苏近50万亩。这种农桐间作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斗争的  相似文献   

18.
农桐间作是科学的发展农、林业生产的措施之一。农田中间种桐树,具有防风、固沙、抗旱、御霜即减免自然灾害,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同时,各种农事活动(耕作、施肥、灌水等)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桐树的生长。因此,农桐间作能互相促进,达到农、林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扶沟县实行农桐间作开始于1965年,主要间作类型有以农为主间作型(南北行,株距5—6m,行距30—50m,主要品种兰考泡桐)农桐并重闻作型(南北行,株距5—6m,行距15—25m,主要品种豫杂一号)和以桐为主间作型(南北行,株距4—5m,行距8—10m,主要品种豫杂一号或豫林一号)。到  相似文献   

20.
泡桐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是我国最速生的优质用材落叶阔叶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的优点。 在河南一带,农桐间作6年生兰考桐;胸径48公分,年生长量为8公分,河南省睢县梁庄11年生兰考桐胸径66,材积2.04立方米,在山东一带农桐间作8年生泡桐树高13.7米,胸径46公分,材积近半立方米,在我国南方4年生白花泡桐胸径35公分,年平均生长量为8.8公分。泡桐适合农桐间作,大力发展泡桐是迅速解决农村四料(木料、肥料、饲料、燃料)来源的捷径。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对泡桐叶、花、花蕾进行了分析,(见表1)。泡桐的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