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瓠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源自中国7个省份的38份瓠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5.2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1.2%.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种质问的遗传距离,用15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的38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8组,用EIGEN方法进行主坐标分析,将其分为3个类群13组.两种分类方法所获结果基本一致.RAPD分子标记表现出与瓠瓜的农艺性状分类和地区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澳洲棉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鲁滨逊氏棉(G.robinsoni)、澳洲棉(G.australe)、比克氏棉(G.bicki)和奈尔逊氏棉(G.nelson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澳洲棉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这6个澳洲棉种中,澳洲棉与鲁滨逊氏棉、南岱华棉与斯特提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发现,鲁宾逊氏棉和比克氏棉是两个较为特殊的棉种。此外,本文对比克氏棉和木槿组(Hibis-coidea)的其它棉种的染色体组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抗PVY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国内外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提取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新鲜叶片的总DNA,用17种RAPD引物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利用遗传多样性信息,进行亲源关系的分子鉴定。试验表明:平均每10个碱基引物扩增出6 ̄21条谱带,共获得164条特异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获得9.8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平均为76.3%。RAPD分析表明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6 ̄0.68之间,平均值为0.35,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27 ̄0.50之间,聚类分析将37种抗PVY材料划分为三个类,聚类结果同材料的血缘关系密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根据扩增的特异性谱带可进行抗PVY马铃薯资源的分子鉴定,为抗PVY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不同类型抗虫棉品种基于RAPD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7014、 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为基础,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1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1个引物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间扩增出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筛选的21个引物在该品种(系)群体中共扩增了137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57个,占总标记数的42.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6.52条带.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RAPD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1.056之间.聚类分析表明,14个棉花品种可分为2大类4亚类,揭示了抗虫棉花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9.
梨RAPD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梨叶为试材,从DNA提取入手,通过优化扩增程序和反应条件,建立起梨的RAPD分析技术体系,并对15个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良SDS法提取DNA能有效抑制酚的氧化,所提DNA模板呈无色透明状,A260/A280为1.70以上,DNA(鲜重)平均产率为365.7μg/g,所提模板DNA能成功用于RAPD分析。经过梨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梨的DNA多态性高,多态带百分率达到81.7%,证明梨的遗传基因广泛、种质资源丰富。根据相似系数用UPGMA法聚类,将起源不同的东方梨和西洋梨明显分成两大类,证明RAPD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较好地揭示梨的遗传背景及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安徽野生香菇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7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在12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104个,占81.3%。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5为阈值,32个菌株被划为5个RAPD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ery)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探讨影响罗汉果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立罗汉果稳定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转化前对子叶进行预培养可以促进细胞分裂,预培养的最佳时间为1d,侵染时间以为20~30min为宜,共培养最佳时间为4d,附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AS)可促进转化。通过潮霉素抗性不定芽分化和抗性不定根分化的两轮筛选及PCR检测,获得56株PCR阳性植株,阳性转基因植株频率为6.86%,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罗汉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标记研究燕麦属不同种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8个燕麦种共21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及类群划分进行了研究。22个多态性引物在21个基因型间共扩增出114条带,其中97条带具有多态性,占85.1%。用这些条带计算了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各种间的遗传距离(0.053~0.510)普遍大于不同种内的遗传距离(0.022~0.087)。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划归为5大类群8个亚群,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用RAPD标记对燕麦进行遗传关系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滩地13个杨树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在探讨杨树叶片基因组DNA提纯方法和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基础上,采用18个引物对13个杨树无性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4个,共产生126条带,其中多态带53条,占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带。结果表明:通过对126条谱带的聚类,分析了供试杨树无性系的系统发育,并通过比较各品种间的特异带或特征带的差异进行无性系鉴别和测定,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杨树无性系的分子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半夏遗传结构和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取自半夏主要分布区16个省的24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68.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2062;居群水平上,PPL为9.88%~58.02%,平均27.2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5282,居群间基因流(Nm)0.4466。UPGMA聚类分析显示,当相似系数0.896时,24份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分析云南野生荞麦资源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筛选出的19个随机引物对云南荞麦资源的9个种、1个变种、2个亚种的26份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共获得162条DNA扩增带,其中多态性带153条,多态性带的比率平均为94.8%。Nei氏相似性系数的分析结果,荞麦种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11,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786,表明云南荞麦资源种间比种内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的结果,26份供试资源聚为3大类群:第Ⅰ大类群是小粒种类群,第Ⅱ大类群是甜荞类群,第Ⅲ大类群是苦荞类群,结合3大类群的特点,可以认为F.cymosum与F.esculentum的亲缘关系比与F.tataricum的更近;F.tataricum和F.tataricum ssp.potanini与供试的其它荞麦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与白花F.urophyllum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6.
17.
以罗汉果品种“青皮果”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再生系统,并进行了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段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且对农杆菌敏感,是进行遗传转化合适的受体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mg/L、KT 1mg./L、NAA 0.2mg./L、蔗糖30 mg/L培养基中,20d龄的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达到9.7个,移苗成活率90%以上;外植体培养前的割伤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芽数;发根农杆菌转化茎段诱导出毛状根。罗汉果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将为罗汉果药用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创制可免除人工授粉的转基因罗汉果雌性品系,利用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Gus,构建幼果实特异启动子2A11与单性结实相关基因rolB的嵌合基因表达载体pBAR (pBI121-2A11-rolB)。以罗汉果雌株叶盘为材料,以EHA105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经PCR扩增,鉴定出阳性植株,对阳性雌株进行扩繁、生根,最后移栽大田,并观察转基因植株的单性结实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的pBAR嵌合双元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根癌农杆菌EHA105后,进一步转化雌株叶片,经过对叶片分化苗的检测,得到7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4.29%。为提高成活率,扩繁7株阳性植株,获得37株转基因单性结实植株株系,其中有8株正常开花,占总数的21.62%,正常开花的植株,未经人工授粉,发育成幼果,表现出单性结实性状。本实验在克隆单性结实相关基因和果实特异启动子的基础上,构建嵌合基因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获得了转基因罗汉果单性结实雌株系,为后续研究罗汉果单性结实性的遗传、生理、品种综合改良和深入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裸燕麦种质资源AFL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20对AFLP引物组合对281份栽培裸燕麦(Avena nud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到1137条带,其中260条为多态性带,引物的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22.96%,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PIC)为0.0326.以地理来源分组,不同来源的组群Simpson指数在1.235~1.495之间,Shannon指数范围为0.1558~0.4437,组群内变异贡献率为83.45%,组群间变异占16.55%.组群大小与多态性位点数、组群内变异贡献率、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显著相关.内蒙古和山西资源多样性丰富,东北地区资源独特,西部地区资源遗传结构单一,东欧组群与中国内蒙古组群遗传关系最近.国内组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国外组群.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相比,组群内变异贡献率较高.建议在遗传多样性丰富地区进一步收集裸燕麦资源,并加强对材料少、代表性较差的地区,如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裸燕麦地方品种的收集,以丰富我国的裸燕麦基因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