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黄赛群  曾虎龙  刘光伏  曾胜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2-8643,8676
[目的]分析评价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方法]利用沅江气象站1971~2000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总云量、相对湿度以及灾害性天气日数等气象资料,从气候特点、气候适宜性等方面对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洞庭湿地景区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景区旅游适宜期为9月~次年5月,最佳旅游期为9月中旬~11月下旬、3月中旬~5月下旬。从该区气候要素来分析,虽然存在一些影响户外旅游活动的不利天气气候因素,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较小,对开展旅游活动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气候资源利用和旅游经营者合理开发旅游产业、安排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江波  魏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84-85,90
利用汉中市近40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汉中市旅游气候资源特点,通过计算舒适度指数、风寒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汉中市具有明显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每年有7个月的适宜旅游期,4~6月和9~10月为最佳旅游月份,从而为汉中市旅游发展规划、开发旅游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34个景点、13个气象要素,建立34×13的时间空间原始矩阵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计算各要素对旅游环境气候的影响贡献特征值,确立评价旅游气候资源的显著要素;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各要素的旅游适宜度,根据旅游气候适宜度,分析铜仁市旅游气候资源;引入特吉旺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对各旅游景点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铜仁市境内气象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构成了铜仁市特殊的立体气候资源,为境内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气候保障,也为铜仁生态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气候资源;影响铜仁市旅游环境气候的显著要素主要有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多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气压、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等8个气候因子,8个气候因子综合适宜度除800 m海拔以上的景点在0.9以下外,其他均在0.9以上,800 ~2 300 m海拔的景点旅游气候适宜度在0.7 ~0.8,说明铜仁市大部区县适合发展旅游产业,但因季节的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选择限制;铜仁市各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指数主要有-2(稍冷)、-1(凉)、0(舒适)、+1(暖)、+2b(闷热)5种类型,适宜的舒适度指数主要分布于3~11月;铜仁市各地均在适宜旅游气候环境内,约80%具有最优的旅游气候资源,有5%具有次优旅游气候资源,其余15%具备适宜旅游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4.
气候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基础。四姑娘山旅游景区的环境舒适宜人,有多种类型的旅游气候资源,气象景观丰富独特,很适合季节长的旅游,对四姑娘山旅游景区的气候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气候资源舒适度不仅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开发旅游资源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利用吐鲁番地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以及托克逊县3县市近32年的月均气温、月均日照时数、月均相对湿度以及月平均风速,计算得出吐鲁番地区每月的平均温湿指数、平均风效指数以及平均着衣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属于吐鲁番地区的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进而分析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舒适度,得出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气候综合舒适指数呈现“W”型变化趋势,即属于春秋适宜性气候.其适宜旅游活动的旅游舒适期集中在3~5月以及9~10月这5个月中,而6~8月这3个月,因为气候炎热,较不适宜出游,1~2月以及11~12月这4个月,因为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不适宜旅游活动.对此,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吐鲁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谢龙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225-226
利用梅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来的气候资料,评价梅州市旅游气候资源,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对梅州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梅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且气候十分适宜旅游,除7月和8月份外,其余各月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均达到了舒适及以上级别,其中4月和10月是梅州市的最佳旅游期,天气清凉舒爽,是梅州市历年来游客较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0-7222
利用平顶山1971~2000年5个气候代表站(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叶县)30年气候整编资料,结合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平顶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认为平顶山旅游气候适宜期长达7个月,其中4~5月、9~10月为最舒适月,可根据不同季节开展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8.
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笔者以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指标,对昆明市全年12个月的旅游气候资源加以分析和评价,得出昆明市地区全年体感舒适,四季适宜旅游的结论,并针对昆明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地区冬季富有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人。旅游气候的研究与服务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旅游胜地的气候资源指标进行定量评估,不仅对旅游爱好者选择适宜的旅游时间和地点十分有意义,而且也为旅游区的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佐证。文章以哈尔滨市各气象监测站点5年(2001~2005年)冬季(12、1、2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为资料,评价小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哈尔滨地区冬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冬季的气候适宜进行冰雪项目旅游,人们比较适宜游玩的时间为12月上、中旬和1月下旬至2月中旬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河南省芝麻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点,指导芝麻生产布局,根据芝麻光温水需求规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芝麻生长发育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利用河南省15个气象监测站点1961—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芝麻温度、光照、降水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15个站点芝麻温度适宜度(0.938~0.956)>光照适宜度(0.568~0.657)>降水适宜度(0.492~0.595),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41~0.712。1961—2019年,河南省芝麻光照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每10 a分别下降0.032和0.012;温度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不显著。光照、降水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从北往南逐渐降低,而温度适宜度从西北往东南逐渐增加。可见,河南省芝麻温度适宜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光照适宜度随年份降低,光照资源逐渐不利于芝麻生长;降水适宜度较低,降水是限制河南芝麻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河南芝麻生产中,巩固豫东南驻马店、周口等芝麻传统产区的优势,扩大气候适宜度高值区域豫北、豫东的种植范围,同时完善排灌配套设施,对提高芝麻气候资源利用率,保证河南芝麻稳产增产具有...  相似文献   

11.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庐山45年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评价其旅游气候资源,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得出庐山旅游气候资源非常丰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自然景观观赏价值很高;夏季凉爽舒适,为避暑胜地;春秋两季稍凉,可适当安排旅游活动;冬季较冷,但可观赏各类雪景。  相似文献   

12.
选取田东县1954—2010年的气温、风、相对湿度、特殊天气等4个因子,对其气候特征及人体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东县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年综合舒适指数总体平均为次舒适以上,气候舒适度高,舒适期长,为适宜旅游观光之地。本研究可以为旅游部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参考性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田东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14年气象站点数据(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对黔江区以及重庆主城区各项气象要素15年间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的定量计算,综合评价了黔江区、重庆主城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黔江区多年来年均气温变化波动较大,总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全年日照时数较少,相对湿度大,风速较小,一年中共有6个月为气候舒适月,包括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重庆主城区的气候舒适月分别为春季(3、4、5月)、秋季(9、10、11月)。相较于重庆主城区而言,黔江区在夏季旅游气候更清凉舒适,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同市8个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3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平均年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日照略偏少;无霜期偏短,大风沙尘天气偏少;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偏多;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涉及7类气象记录,累计38站次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灾害较多,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对全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3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对2013年农业生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历史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海拔高度、地形差异的影响,采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来研究北京西部生态涵养区的气候资源基本状况、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综合评判涵养区气候承载能力,以期为生态涵养区建设、资源优化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的气象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涵养区出现严寒、酷暑的概率相对较低,夏季山地区域更适宜于避暑旅游。(2)涵养区总体累积降雨量适中,降雨引发的灾害相对较少,宜居性较高。(3)涵养区具有很大的气候生产潜力,生态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和价值高。(4)涵养区夏季大部分时间人体感觉舒适、全年旅游舒适期长,具有休闲、避暑、生态旅游的气候条件优势。(5)涵养区高温灾害风险较低,宜于打造宜居、宜游胜地,真正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区域经济价值。(6)涵养区东部平原内涝风险等级较高,需提前防范,做好城市排涝工作,及时规避风险;中西部深山区泥石流风险等级较高,要加强风险隐含点的防控与排查,科学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连市7个观测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0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偏多,气温偏低,日照异常偏少,相对湿度和雷暴日正常,大风日偏少,大雾日偏多,无霜期偏长。气象灾害较多,年内发生持续低温、雪灾、海冰、冰雹、大雾、暴雨、大风、雷电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给农业、林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业、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且低温寡照,农业收成正常,气候上属于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温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存在缩短趋势,不同地区缩短2—5 d不等;夏玉米播种时间南部推迟而北部提前,收获时间总体呈现推迟趋势,整个黄淮海地区生育时长未发生明显变化。茬口时间因夏玉米-冬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不同程度延长,造成了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多数省份达到显著水平。非线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同时增产或同时减产的一致性。冬小麦产量受最低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南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减产明显,而北部河北省和西部河南省表现为增产。温度升高除对河南省夏玉米有增产作用外,其他省份夏玉米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温度升高的幅度不同和降水的区域性差异有关。降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总体上气候变暖对周年单产影响表现为北部增产,而南部减产,因而选择适宜早播且生育期长的夏玉米品种对保障周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夏玉米生育期北部延长而南部缩短,生育期的推移导致茬口时间延长,造成了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整个区域平均来看升温使夏玉米减产,冬小麦增产;降水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的产量形成,对南部地区夏玉米产量则存在不利影响,而对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18.
任道龙  易志学  吴放 《北京农业》2012,(18):157-158
近年来随着雷山县旅游事业的兴起,开发旅游气候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雷山县40年的温度、降水、湿度、日照等气候资源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的平均气温在15~16℃,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321.5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日平均日照时数为5h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83%,季节之间变化幅度小。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雷山县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气候旅游资源条件非常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