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也是东亚10 3 (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0周年。两件大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10 3合作机制,东亚合作也自然而然地始于金融领域。迄今为止,虽然东亚金融合作离“一体化”还有距离,但确是东亚合作中最有成果的领域。从2000年5月的“清迈倡议”,到2007年5月东亚13国财长会议决定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库”,东亚金融合作正在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被认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对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RCEP有关优惠政策的催化下,来华留学生培养被赋予了为国际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使命。东盟国家是我国留学生的重要来源国。东盟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就东盟来华留学生培养存在的质量保障难、监督体系尚未落地等主要问题,深入开展了RCEP背景下东盟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校校、校企、校研”联合培养模式为例进行讨论,提出了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监管、拓宽培养渠道、加深国际合作的优化对策,为把握RCEP下的新机遇、增强国际竞争力、助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胡玥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6):166-166,168
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有效地促进了亚洲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动明显加强,对接了多边合作机制,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带来重要契机。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新思路,带来了新机遇。本文拟对东亚一体化进程加以概述,并梳理一带一路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盟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良好、成效显著,农业投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东盟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中地位显著,中国在东盟农业投资企业数量多、投资金额大、合作领域和产业链广泛,带动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政府间合作正在由援助、技术合作向战略顶层对接全面拓展,企业投资合作正在从独立经营模式向园区集聚模式转型。下一步,建议从战略对接、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拥有坚实的基础。为了推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的深入展开,双方应注重秉承尊重差异原则、平等互惠原则、协商一致原则、非歧视原则、优势互补原则,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第2届东盟+中日韩农林部长(10+3)会议于2002年10月11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本届会议是11月在柬埔寨召开的10+3领导人会议的一个重要的预备会议。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的农林部长或副部长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审议了当前亚洲以及世界粮食和农业形势,回顾了自第1届10+3农林部长会议以来,东盟和中、日、韩在农业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讨论通过了新的合作项目建议。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农林部长分别就东亚农业合作与发展问题发了言。会议对中国、日本及韩国与东盟所开展的农业合作表示满意。由于地缘和…  相似文献   

7.
郑国富  朱念 《农业展望》2022,(12):99-107
东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禀赋充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市场,长期以来居中国农产品贸易首位,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12—2021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成效显著,总量增长,地位攀升,产品种类拓展,市场结构优化,互补性增强。但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中仍存在总体格局失衡、产品与市场集中度偏高、合作层次较低、全产业链合作不足、互补性减弱且不均衡等问题。2022年1月1日,RCEP的生效实施给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以RCEP实施为发展契机,增进政治战略互信,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完善农业合作机制,以农业领域“五通”建设为重点,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高质量发展,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政府既要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对新的竞争格局进行调整,又面临着如何在各国间和国内更均衡地分享地区和全球贸易收益的挑战.目前,东亚区域内的一体化合作近年迅速发展,是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实际经济领域合作和以东盟 中日韩框架为依托,以清迈协议为标志的货币金融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马健  虞昊 《农业展望》2023,(2):114-120
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中国与东盟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自正式签署农业合作相关协议以来,双边农业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呈现出“农产品贸易合作是核心,农业投资合作是重要领域,农业科技合作是新亮点”的主要特点,但仍然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农产品贸易不对等、投资规模偏小和技术合作层次低等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需统筹农业开放总体布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合作;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推进产业标准国际互认;确保农业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投资引导与保障;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农业技术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共同提升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亚各国经历了不同的分工体系之后,各国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渐显现,东盟小国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过大,在相互贸易与经济往来中所获得的利益也不对等,各国之间竞争也日益激烈。本文基于分工-合作-竞争的视角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前景,最后针对日本、东盟与中国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签订的第1个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自贸区。自2002年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主要基于各自比较优势,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互补型特征。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将农业作为贸易自由化优先领域,大幅削减关税降低交易成本,对农产品贸易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和农业领域合作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有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用‘风景正好’形容中国与东盟的风景和合作都恰如其分。"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中国-东盟中心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在即,中国-东盟中心和东博会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杨秀萍就此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13.
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显著的农业优势,国民经济发展向好,农业产值比重大,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又有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农业合作,取长补短、信息共享,能够实现各国共赢,务实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短期角度观察,在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贸对话与合作基础之上,RCEP将帮助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稳定增长,在提升贸易额的同时改善中国长期处于的逆差地位;从长期角度观察,RCEP将通过农业科技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农产品贸易品种,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着贸易不平衡、中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较低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现阶段中国应当着眼于从设计贸易政策、健全监管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不断寻求优化,以此推动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滇南农产品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滇南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发展农产品贸易,使农产品贸易有大幅度的增长和变化。东盟各国和中国也在利用自贸区加强合作,提高标准,发展本国经济,促进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滇南农产品优势,指出了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合作潜力较大,在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引入ESI、RCA、TCI指数并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和运用TPI指数法对双边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林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类产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类产品为主;双方近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有所减弱,人造板是主要竞争类产品;东盟对中国互补性高于中国对东盟,近年中国对东盟互补性较强的为加工类产品,而东盟对中国互补性较强的则为原材料类产品;人均收入规模与人均森林规模对双方林产品贸易有显著正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双方林产品贸易有正向推动作用,而经济危机则起显著阻碍作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出口额、进口额及进出口总额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潜力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以来,广西自治区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该园区坐落于南宁市,将投入130亿元构建中国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于5年内建成。这只是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现代农业合作的一个缩影。农业始终成为中国与东盟积极推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先行领域和重要产业。基于以往广西与东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各成员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潜力研究,探索中国-东盟之间农业经济友好、务实、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对实现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业经济发展、合作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提供契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对外投资资本禀赋、对外贸易要素禀赋、资源要素禀赋、农业技术禀赋对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潜力。中国的资本、农业技术等禀赋要素优势更强,东盟各国的人力资源成本、自然资源等禀赋要素优势更强,两者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农业合作的共赢,进而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盟与中日韩(10+3)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是为落实《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农林部长会议》精神,旨在探讨区域内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效合作途径的一种常设机制。本文围绕第七届圆桌会议的主题"推动农业项目投资,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对区域内粮食安全问题和农业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投资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各国政府、企业和政企之间要加强交流对话,充分认识资本的正负面效应。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实践,加强对引进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为农业双向投资营造良好的政治和商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东亚是亚洲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农产品产量在亚洲甚至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5大经济体为研究载体,在对东亚5国农业基本情况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贸易等视角对东亚5国农业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以科技合作、贸易合作和资本合作等多边合作为主要路径的东亚农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