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志放流(tagging)技术是一种研究鱼类洄游和鱼类资源的方法,先在鱼体做上标志,然后通过重新捕获标志鱼,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等;若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动。我国的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迫切。本文对鱼类标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标志放流(tagging)技术是一种研究鱼类洄游和鱼类资源的方法,先在鱼体做上标志,然后通过重新捕获标志鱼,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等;若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动。我国的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迫切。本文对鱼类标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标志放流技术如今已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种群年龄构成、成活率和病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资源量、食性等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水生动物栖息地选择、运动及洄游行为等行为生理研究方面,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现有标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云南省标志放流情况进行综述和讨论,并对云南省鱼类标记放流技术发展进行分析探索,进一步推动标志技术在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方面的科学合理运用,以期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的标志放流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视觉在水产养殖与生产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概念及其基本组成,同时简单介绍了图像预处理的几种常见方法,综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几种应用:鱼类对背景色选择习性、鱼类行为监控、鱼类游速监控、鱼类体色变化研究、投饵监控、鱼种辨别、鱼苗计数和鱼体称重等。  相似文献   

5.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生殖内分泌调控、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种间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养殖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已育成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养殖鱼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发掘以及养殖鱼类高效特异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建立,为养殖鱼类精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淡水鱼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涨渡湖黄颡、泰山赤鳞鱼等10种。本文介绍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概况,分析涨渡湖黄颡鱼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探讨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对策,并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国家推荐性标准、区域专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原产地域湿地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北部湾鱼类年龄鉴定和渔业资源监测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对环北部湾拖网、流刺网、灯光围网3大作业类型4个季节的渔获物进行生物学采样,共采集17种具有年龄鉴定硬质的鳞片样本,经室外和室内处理,应用解剖镜和显微镜对其进行性状观察分析,并进行数码拍照研究。[结果]不同科属鱼类鳞片在鳞焦位置、前区栉节、鳞嵴形状和辐射沟数量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其年轮标志也因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而呈不同形态。[结论]鳞片可为鱼类分类和年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北部湾鱼类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雌核生殖是一种依靠雌原核发育的特殊生殖方式,人工雌核生殖已经发展成为鱼类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在鱼类种质提纯复壮、良种选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鱼类育种的实践出发,系统总结了鱼类人工雌核生殖的技术途径、研究现状,提出了鱼类人工雌核生殖技术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鱼类人工雌核生殖技术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鱼类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中养殖鱼类占重要地位,而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传统方法和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是鱼类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鱼类干细胞技术特别是细胞移植和诱导技术快速发展,为鱼类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介绍了鱼类干细胞育种的现状及应用,总结了鱼类干细胞育种技术面临...  相似文献   

10.
细胞培养指的是经过酶、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将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模拟动物体内环境进行培养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基于鱼类模型的潜在应用,开发了包括体外细胞培养在内的多种技术。20世纪生物技术兴起,体外细胞培养逐渐渗透至各学科应用,如免疫学、药理学、毒理学、遗传及组织再生和移植等。体外培养细胞具有模仿宿主细胞遗传同质性的优点,实验过程中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体内的反应变异性,且成本低、重复性好、道德约束小。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应用于病毒分离,细胞可从不同器官组织中获得。虽然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晚于哺乳动物,但从长远来看对于鱼类细胞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深远意义和广阔开发前景。简要讨论了鱼类细胞培养的历史进程、应用现状以及细胞培养技术,为未来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鱼类的耗氧率是反映鱼体代谢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耗氧率的测定,不仅对研究鱼类生理和阶段发育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为鱼类运输、饲养作业确定合理的密度提供依据。文献已分别对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苗种阶段的耗氧率进行了研究。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耗氧率的研究尚少有报道。本文将花(鱼骨)鱼苗的耗氧率窒息点的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鱼类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40多种鱼的肝细胞被分离、培养并用于各种研究中。主要讨论鱼类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以及不同条件对细胞生理的影响;概括鱼类肝细胞体外培养在生理学、环境毒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建立更多的鱼类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应用于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鱼类疾病的不断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鱼病的免疫防治变得日趋重要。作为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免疫因子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与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免疫因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多种鱼类免疫因子。本文对现目前已报道的鱼类免疫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抗体、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oll样受体、抗菌肽、溶菌酶及凝集素等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及它们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部分免疫因子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在鱼类免疫学研究中,一些现代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转录组技术在快速鉴定和筛选鱼类免疫相关基因、鱼类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对鱼类免疫因子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深入研究鱼类免疫系统的发生、探讨免疫因子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和应用提供文献依据和参考,促进鱼类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鱼类分割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鱼类分割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加工废弃物,其重量可占原料鱼的20%~70%.综述了海洋鱼类分割加工所产生的鱼头、鱼骨、鱼皮、内脏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状况,提出海洋鱼类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和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化工污染及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存发展。本研究就当前我国水污染对鱼类性腺及胚胎的发育影响展开分析,从对鱼的生理、神经及胚胎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研究,以期全面改善水资源环境,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滩涂和池塘养殖趋近饱和以及环境污染,制约了鱼类等海洋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抗风浪的养殖体系是蓝色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综述了世界上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自动投饵、自动网衣清洗、鱼类起捕等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现有装备技术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提出了现阶段深远海装备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催产药物和剂量的选择是实现鱼类规模化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12目116种)催产药物种类、剂量等的使用情况,总结鱼类人工繁殖机理及催产药物使用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并指出新养殖种适宜催产药物、包埋缓释技术和基因调控等是未来催产药物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概括了盐度变化对鱼类产生的生理影响,主要从渗透调节酶、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变化,离子细胞大小和数量的变化,凋亡及免疫细胞的活性变化,激素的分泌水平及其在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蛋白质标志因子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对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应答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鱼类分类研究中,形态学差异最为简单和直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物种起源及物种分类鉴定等研究中。但是,许多生物的形态特征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同一类群的生物可能由于生境条件的差异或者对同一生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影响正确的鉴定分类。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分类学研究。DNA条形码技术是分子分类学中主要的方法,与传统形态进行鉴定的方法相比DNA条形码不会受到生物性别、发育阶段、性状相似性和表型可塑性的限制和影响。通过对海鲂鱼类研究现状的了解,得知目前国内对海鲂鱼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综上可以利用传统形态学描述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来准确鉴定海鲂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