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羊羔眼圈围的睫毛内翻如不予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招致眼失明而被淘汰,损失颇大。兹将睫毛内翻症状及其疗法作一报道。症状:眼睑边缘上生长的部分睫毛位置改变,方向异常而倒向内眼,故不称倒睫。  相似文献   

2.
初生细毛羔羊常为下眼睑内翻。因患羔眼睑皮肤过度松弛、多皱襞、睫毛及下眼睑向内卷屈。可能为遗传因素所致。此病患眼可见:羞明,流泪,结膜潮红肿胀,多眼眵,下眼睑湿润,患眼微睁或闭合。用手向下牵拉下眼睑时,可见内翻眼睑及睫毛向外翻出,手松开后仍复内翻。如未及早发现和治疗则可因睫毛和眼睑皮肤的长时间对眼球的机械磨擦刺激,致使角膜、结膜发炎、眼球炎症、角膜混浊、生翳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3.
症状:羔羊出生后,眼皮内翻,睁目困难。手术方法:助手使羊侧卧保定,患侧向上。术者用左手固定患眼周围,右手持止血钳,将内翻的眼睑翻出,即可见到眼睑边缘出现1个皱褶,用止血钳将此皱褶从底部夹住后再用外科剪将止血钳上部多余的皮剪掉。如出血多时要压迫止血。或用烧红粗铁丝,在创口外烙一下,使创口出现黄色结痂。术后再用无刺激消毒液消毒。在剪眼睑时,不能剪的过深、过宽、过长,以防剪坏眼角的大血管。对内翻严重的眼睑,切除后用缝合线沿创缘上下节缝合2针,术后5~7天拆线。 羔羊眼睑内翻…  相似文献   

4.
羔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 ,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形成疣状厚痂。近几年来 ,由于香加乡出生的羔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比较普遍。笔者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该病多发于出生 1~ 3月龄的羔羊 ,以山羊为多数 ,多以群体发病为主 ,而且传染速度极快。病初表现为不愿吃母乳 ,若一群羔羊中发现一例呈现该病症状后 ,则大多数羔羊已经感染。发病率为 15 1%(489 32 41) ,死亡率为 7 2 5 %(2 35 32 41)。2 临床症状病初…  相似文献   

5.
眼睑皮下注射油西林治疗羔羊眼睑内翻症李庆飞(甘肃省天祝种羊场,733207)羔羊眼睑内翻多见于细毛羔羊,是一种先天性病症,多发生在下眼睑,亦有上下眼睑同时发生的。病羔因眼睑内翻,睫毛刺激眼球,损伤角膜,引起角膜炎,如不加以治疗,可造成失明。笔者用内翻...  相似文献   

6.
新生羔羊奶结是高寒牧区春产羔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多发生于生后10日龄以内的羔羊。病羊发病早期不见拉稀症状,仅表现为不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往往因发现迟缓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导致死亡,给绵羊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笔者在长期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细毛羊羔睫毛内翻病是细毛羊产羔育幼时期羔羊常发病之一。如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往往招致眼失明而被淘汰处理,经济损失颇大,现将细毛羊羔睫毛内翻病症状及其针线治疗法作一报道。症状  相似文献   

8.
羔羊食毛症是由某些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病。临床上以羔羊喜食羊毛为特征。常常发生于绵羊羊羔,优以冬春舍饲羔多发。  相似文献   

9.
收集犊牛、仔猪、绵羊和山羔羊腹泻和非腹泻粪便,滤过后做乳胶凝集试验,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共计470份样品,其中138份为阳性,犊牛感染率为27.7%(73/264),仔猪为27.8%(45/162),绵羊为48.6%(18/37),山羔羊为28.6%(2/7)。不同到1周龄 的绵羔羊和犊牛,不到2周龄的仔猪,未检出轮状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0.
羔羊腹泻是多种病原造成的初生羔羊剧烈腹泻,常造成急性毒血症,可使羔羊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新疆伊犁地区78团畜牧营从1995年以来所饲养的1万多只新疆细毛羊(生产母羊)年年流行羔羊腹泻。1~2周龄羔羊多发,发病率51%,病死率60%,损失很大。笔者从其患病羔羊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经回归试验及生理、生化、药敏试验,初步鉴定这两株致病菌为兽疫链球菌绵羊变种和克雷伯氏菌,现报告如下。1 临诊症状病羔萎顿不振,体温先升后降,不吃奶,腹泻先稠后稀,呈黄色水样。后卧地不起,颤抖,鼻液清稀。如不及时…  相似文献   

11.
绵羊传染性脓疮又名羊传染性脓包口炎,俗称“羊口疮”或“羊口膜炎”。是绵山羊的一种急性发疹性皮炎,成年羊多呈散发性,而羔羊多为群发性,临床特征为在口、鼻、眼睑、乳头、乳房、蹄部皮肤以及口和颊内粘膜上,依次发生丘疹、水泡、脓包和痂皮。本病常继发坏死杆菌感染。主要危害幼龄羔羊,在我县养羊地区流行比较普遍,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羔羊睫毛内翻发病较多,有的1眼,有的双眼。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用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药品器械止血钳1把、弯剪刀1把、弯针1个、缝线、酒精棉球及碘酊棉球、生理盐水、3%硼酸水。手术方法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水将眼内异物及脓性分泌物等冲洗干净,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并用酒精棉球将上眼睑擦拭干净,再用碘酊棉球擦一下,在上眼  相似文献   

13.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和急性传染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特别是哺乳羔羊易群发,成年羊发病较少。临床上分唇型、蹄型、外阴型和混合型传染脓疱。以口腔黏膜、乳房、蹄部、外阴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笔者近几年,收治1 000余只发病羊只,主要是唇型,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病死率不到2%。现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4~6月份青草初发阶段,感染有早有晚,以3~6月龄羔羊多发,成年羊多散发,绵羊较山羊发病多,绵羊中卡拉库尔羊较军垦细毛羊多发,羔…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坏死杆菌病在青海省祁连县的绵羊群中多发,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甚高,抗菌治疗药不理想.据我们在2005年对祁连县阿柔乡的10个羊群中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2%,死亡率为100%;2008年又对该地区的21个羊群中的2 621只羔羊进行了调查,结果126只羔羊发生了该病,发病率为4.8%,死亡96只,死亡率为76.2%;同时,在2010年再次对该地的41个羊群的3 531只羔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病344只,发病率为9.74%,死亡276只,死亡率为80.23%.在以上调查中还发现个别羊群的羔羊中该病的发病率有时高达20%以上,死亡率100%.羔羊一般在产后7日龄至20日龄多发,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产中后期(从4月中旬至5月上旬),产后30日龄后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5.
<正>绵羊痘病又名绵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只感染绵羊。其特征是在病羊的口、唇、乳房、尾根等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粘膜发生痘疹。一般于冬末春初多发,死亡率高,对养羊业危害较大。2015年10月新乡市某羊场发生一起绵羊痘病例。1流行病学调查该羊场共养殖有小尾寒羊130只,其中羔羊20只,起初只有羔羊发病,一周后成羊陆续感染,但是症状较轻微,只有精神  相似文献   

16.
绵羊羔眼睑内翻,主要发生于绵羊产羔期至断奶前的羔羊中,发病羔常因眼睑上的被毛和睫毛磨擦眼球造成角膜炎、角膜翳、角膜溃疡、角膜穿孔而被迫淘汰或死亡。自1965年5月以来,笔者先后在伊犁地区、石河子地区各国营农(牧)团场的羊群发现和治疗本病3000余例,除角膜穿孔的以外,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绵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绵羊及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绵羊易感性较高,多发生于羔羊阶段,山羊对本病不易感,受本病危害的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本文通过对该病病原体、发病特点、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绵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绵羊白肝病     
绵羊白肝病是一种以肝受害为特征,以3-6月龄羔羊多发的一种疾病。本文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临床病理学,诊断和防治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9.
绵羊白肝病     
绵羊白肝病是一种以肝受在为特征,以3-6月龄羔羊多发的一种疾病,本文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临床病理学,诊断和防治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0.
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俗称,是绵羊、山羊的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1病原及流行传染性脓疱病是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口疮病毒所致,主要以3~6日龄羔羊发病较多,并且在秋季比较多发。2症状主要发病在唇、蹄、外阴,其中唇是常见的,病羊首先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即形成麻子大的结节,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溃后,成为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