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茶叶》2008,(6):42-42
以日本Benifuji绿茶为原料,用50%乙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液经氯仿脱咖啡碱和色素、乙酸乙酯和HP-20大孔树脂富集儿茶素,得多酚含量高于80%的茶多酚粗品,再经Toyopear HW-40S柱层析分离纯化,得EGC、ECG、EGCG、EC及两种未知成分,经H-NMR、MS和HPLC等分析,两种未知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3-O-甲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Me)。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东联 《茶报》2004,(4):20-21
饮茶能降低血脂,是与茶叶中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有关,这类物质主要是茶多酚。用茶多酚进行提炼、氧化、聚合,可转化成茶色素,其生化反应是以儿茶素的聚合物为主体,最主要有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由于各种组分的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甲基化EGCG的发现起源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科学家Sano等最早成功从台湾冻顶乌龙茶中分离鉴定出两种具有抗过敏功能的新型儿茶素衍生物,经过分离、纯化后鉴定其分子结构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4-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4″Me)。随着甲基化EGCG的出现,人们对甲基化EGCG的化学合成和EGCG在老鼠和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更多的甲基化EGCG。图1为EGCG和多种甲基化EGCG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Teaupolyphe- nol)。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醋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醋四种物质。其结构为:  相似文献   

5.
表儿茶素类单质红外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茶素类物质的测定对茶叶品质检测有重要作用,本工作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对表儿茶索、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种儿茶素类单质进行了中红外光谱实验研究,得到了对应单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3147~3498cm^-1范围内的宽带吸收来自于苯环上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而400~1750cm^-1范围内多峰结构吸收,对应于骨架振动和取代基的变形振动吸收;对应中红外吸收光谱的多峰结构谱段高频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对应儿茶素相比都多了一强吸收峰,对应波数分别为1681cm^-1和1692cm^-1,这是由于前两者都相应多出了-C=O结构。这些结果对于茶叶品质的光谱检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绿茶茶汤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大量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化学分析结果与扫描茶汤样品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对应起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GA)共11个指标或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这11个模型分别进行了外部检验。结果表明,除ECG和GA外,其余指标或组分分析模型的交叉检验和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都在95%以上;除GA预测集RPD为2.67外,其余模型的RPD都在3以上,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较高。研究结果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茶汤或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茉莉花茶主要品质成分定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有代表性的112个茉莉花茶茶样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茶多酚总量(TP)、游离氨基酸总量(AA)、咖啡碱(CAFF)、水浸出物(water extract)、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这13种品质成分的含量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除CG的模型综合评价指标Q值为0.7702以外,其余的Q值为0.8~0.9。经外部检验,CAFF和GCG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7~0.8,GC、EGCG、ECG、CG为0.8~0.9,其余均达0.9以上,模型效果较好,为简便快速地测定茉莉花茶品质成分的含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体外助氧化作用的自由基机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茶多酚及其主体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体外碱性条件诱发下能产生O_2~(?)和多酚类半醌阴离子自由基,(-)-EGCG 的产生能力强于茶多酚复合体,茶多酚的这一特性可能是在高浓度时产生毒性反应的实质,是高浓度下清除自由基作用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基于化学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贵州省沿河县古茶树不同树型、产地和季节的茶样内含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乔木型茶鲜叶咖啡碱、可可碱、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显著高于灌木型,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显著低于灌木型;基于19化合物×69样品的数据矩阵提取累计解释方差大于8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武夷名丛'白鸡冠'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利用价值,促进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本研究以白鸡冠茶树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制成白茶、绿茶,分析样品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白鸡冠制成的白茶、绿茶均表现出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感官综合品质较优,表现出良好的白茶、绿茶适制性.白鸡冠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茶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白鸡冠白茶,白鸡冠白茶和绿茶中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的白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或nCoV的迅速传播,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严格的预防和隔离措施.这个新的单链RNA冠状病毒通过唾液和鼻腔分泌物传播.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日益增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权紧急使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但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获批准用于治疗C...  相似文献   

12.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对肺癌等恶性肿瘤有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茶叶及其提取物对吸烟和被动吸烟诱发的肺癌及相关肿瘤预防治疗作用研究,对比分析茶多酚的抗癌作用机理,提出通过将不同茶类的茶多酚提取物用于吸烟与被动吸烟诱发的肺部损伤及肺癌治疗对比,与防癌、抗癌开发热点的茶多酚单体——EGCG比较,获取防癌、抗癌活性相对较强的茶多酚混合体,并为广大烟民饮用合适的茶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胥佰涛  徐平  沈生荣 《茶叶》2007,33(3):143-146
茶多酚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它的提取是茶叶深加工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多酚提取方法: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等,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绿茶及茶多酚抗人轮状病毒的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国营  何丽娜 《茶叶科学》1994,14(2):155-158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人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毒。用绿茶及茶多酚对人轮状病毒进行了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茶和茶多酚稀释浓度分别在1:100(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200μg绿茶)和1:8(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6.25μg茶多酚)时,表现对该病毒的完全抑制作用,使正常细胞不受病毒侵袭。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茶汤浓度和茶多酚的浓度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绿茶茶汤在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萧伟祥 《茶叶科学》1999,19(2):145-149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吻合, 而自动氧化的产物中则缺少TFs。优化的化学氧化法制得的茶色素中, TFs 和TRs1 含量高于酶促氧化制品。  相似文献   

17.
以红茶中提取的茶黄素粗提物、绿茶多酚为对照,利用紫外扫描技术、UV-Vis法及MTT法研究了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体外氧化产物的颜色稳定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不同pH值条件下,茶黄素粗提物和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趋势相似,碱性增加,吸光度增加;绿茶多酚、茶黄素粗提物及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清除作用,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清除效果较绿茶多酚和茶黄素粗提物强;茶黄素粗提物及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对PC-3细胞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优于茶黄素粗提物。因此,绿茶多酚纳米碳酸钙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中茶黄素保持了红茶中茶黄素所具有的良好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登良 《茶叶科学》1998,18(1):61-64
分析了大叶种绿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与茶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多酚类下降率与滋味、汤色、香气得分的下降率基本一致;当多酚类下降5%时,即能引起茶叶汤色、滋味、香气的明显下降.当下降率达到25%时.茶叶质变严重,失去原有饮用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将茶多酚作为绿茶质变的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降低莴笋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才琼  刘献军 《茶叶科学》1998,18(2):145-149
对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降低莴笋(LactucasativaL.)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P通过与NO-3作用、抑制与NO-2形成有关的细菌的活动以及与NO-2直接作用而降低酱菜中的NO-2含量,其中以TP与NO-2的直接作用为其主要降低途径。TP的最佳抑制浓度为0.02%~0.04%,该浓度对NO-2的阻断率达50%~64%。  相似文献   

20.
王岳飞 《茶叶科学》1999,19(2):151-155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啶研究了茶( 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茶) 与DNA 的相互作用及维生素C、咖啡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 各种茶类的茶液对EB DNA 荧光强度均有压低作用;不同茶类影响状况不同, 压低作用同这些茶类所含的茶多酚量密切相关, 但红茶的作用强于绿茶; 茶叶中的其它成分对荧光强度会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C与茶多酚(TP) 在压低EB DNA荧光强度的效果上存在协同增效作用。茶叶中另一成分咖啡因可增强TP对EB DNA 荧光强度的压低作用, 而其本身对荧光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