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或其它原因,在蚕桑生产中常出现许多在熟蚕后不能结茧的现象,使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论文从组织形态学的角度对不结茧蚕现象进行探究,发现大部分不结茧蚕在熟蚕前外观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到熟蚕时开始行动迟缓,持续几天后,部分蚕身体变得软化并死亡,死后部分蚕蚕体变黑。但有部分不结茧蚕熟蚕后可持续较长时间才死亡。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发现不结茧蚕的中前部丝腺都变成黄色。对其丝腺进行切片观察发现:不结茧蚕的中部丝腺开始出现少量的空泡,而中前部丝腺的丝物质中则出现大量空泡,丝胶成团块状,推测这是造成蚕不吐丝结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四川蚕业》2015,(3):57-59
<正>蚕桑生产中常常发生熟蚕不吐丝,上蔟数天后死于蔟中,或吐出少量的丝而不结茧等情况,严重影响蚕农收入,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笔者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期望对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有所帮助,促进蚕农增收。1不结茧蚕发生原因分析1.1生理因素1.1.1丝腺异常。丝腺发育异常,出现丝腺过于肥大、丝腺内液状丝物质脱水不充分、中部或后部丝腺气管分布异常等,成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4.
于丽萍 《蚕桑通报》2003,34(3):63-64
有些蚕儿上蔟后或静伏不动或到处乱爬,待体力不支时,掉到蔟下,或死亡,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蔟后不吐丝也不死,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不结茧蚕”。产生不结茧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究其原因:一是病原微生物侵害,破坏了蚕体机能和绢丝腺使其不能吐丝;二是轻微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神经麻痹,较长时间不死也不吐丝,或吐一点平板丝;三是在大蚕期喂了过嫩或偏施氮肥的桑叶,造成蚕体血液中的水份、蛋白质含量过多,血液PH值下降,引起神经麻痹而不能吐丝结茧,或丝腺过分肥大,在头胸临界处压迫气管,使头…  相似文献   

5.
养蚕为了生产蚕茧,用以缫丝、织绸,如果蚕养大了,不会做茧,岂不浪费了人力物力!可是在生产上这种不结茧蚕或多或少常有发生,象今年春蚕就有一些生产单位发生不结茧蚕。那末,为什么会发生不结茧蚕呢?实验证明,除了少数丝腺畸形蚕外,发生不结茧蚕的基本原因是熟蚕的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6.
在养蚕生产中,不结茧蚕时有发生,不仅夏秋蚕期,春蚕期也有发生,然而,引起熟蚕不结茧的原因很多,因此,全面了解不结茧蚕发生原因,根据不同地区养蚕生产实际,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不结茧蚕发生。1不结茧蚕发生原因1.1绢丝腺发育异常1.1.1蚕的遗传因素,导致少数蚕绢丝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7.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3,40(3):53-54
家蚕的幼虫老熟后,吐丝结茧,是它的本性,“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这一本性的真实描述。但在生产上经常看到有些蚕不能吐丝结茧。众所皆知,丝茧育是以获取茧丝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希望广大蚕农朋友了解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经过笔者调查,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家蚕不吐丝结茧。1蚕儿发育不良1.1温度:催青期胚子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或20℃以下的低温,以及饲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蚕儿的丝腺发育造成影响,丝腺发育畸形,便可产生不结茧蚕。1.2营养:稚蚕期用叶过老或5龄蚕食下大量的嫩叶或喂叶不足,蚕儿常常处于…  相似文献   

8.
问:春期蚕生不结茧蚕,在饲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 答:熟蚕上簇后不寻找结茧场所,而沿簇的四周徘徊。其特证是蚕体肥大、环节肿胀膨大呈深黄色。这种状态的蚕称为不结茧蚕。在春蚕期发生的不结茧蚕,大部分是由于绢丝腺异常而引起的。 通常,如果熟蚕体内的丝腺分泌物不排出,蚕就不能化蛹,绢丝腺缢束而不能吐丝的蚕,不断地徘徊,不久便死亡。可以说绢丝腺异常是由于蚕体内激索分泌不平衡引起的,但对于蚕绢丝腺组织出现异常机理的详细情况,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9.
以137及苏8为材料,配制两亲原种、正反交F_1、F_2及8种回交种共14种交配方式,1980年春期在同一条件下饲养,5龄进行幼虫性别鉴别,分性别饲养和上簇,调查各种交配方式的不结茧蚕发生率、不结茧蚕的丝腺形态及变态、产卵情况。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对实验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1)伴性不结茧蚕的发生,既受遗传基因的支配,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只在环境条件优越、生长发育良好的春期条件下大量发生,秋期不发生;同在春期,不同年份也有差异。(2)伴性不结茧蚕,系由于137品种所携带的、位于Z染色体上的伴性隐性早熟基因Lm~e所引起。Lm~e基因在雌体中能得到表现,雄体中在纯合情况下也能表现其作用。Lm~e能促使脑大量分泌脑激素,从而抑制咽侧体分泌JH的机能,降低幼虫体内的JH水平,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丝腺畸形,产生不结茧蚕。(3)不结茧蚕发生率的高低,既取决于Lm~e基因是否有表现的机会,又取决于幼虫的体重,咽侧体分泌JH的能力是一定的,体重重的,单位体重的JH水平低,不结茧蚕多发,体重轻的,JH水平相对增高,不结茧蚕相应减少。(4)对于Lm~e基因能表现其作用,体内JH水平低,容易成为不结茧蚕的个体,在壮蚕期给与一定剂量的合成保幼激素,可以提高幼虫体内的JH水平,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5)不结茧蚕的中部丝腺都有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提高蚕叶丝转化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丝转化率是蚕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也是养蚕生产上重要的经济指标.蚕从桑叶摄取各种营养,用来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1条蚕从孵化到上族约食下鲜叶20~25g(干物4.7g左右),其中85%以上在第5龄食下,蚕体丝腺的极度长大和丝物质的大量生成,也在5龄期.现行蚕品种在5龄期大致每食下鲜叶10kg,产茧1.1kg、产丝0.20~0.26kg,叶茧转化率约为11%,叶丝转化率约在2.0~2.6%.即在不同条件下,蚕食下同样量的桑叶,消化吸收转化成丝的  相似文献   

11.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是动物糖基化作用的关键酶。黄酮类色素是家蚕天然彩色茧中主要色素之一,桑叶中的黄酮色素在蚕体内需通过糖基化修饰才能够进行生物转化。为了研究UGT对家蚕茧色的影响,选取在家蚕绿色茧品种大造丝腺或中肠中有表达的7个家蚕UGT基因(UGT59、UGT30、UGT60、UGT34、UGT86、UGT89、UGT65),用RT-PCR方法对这些基因在白茧品种C108和皓月、绿茧品种大造和G1、黄茧品种Y12和黄茧限性品种Ys的丝腺、中肠和生殖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品种中UGT89和UGT65基因只在丝腺特异表达;UGT86基因在丝腺的表达量最高,无茧色特异性;UGT60和UGT34基因在有色茧品种的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UGT59和UGT30基因在绿茧品种的丝腺和中肠组织特异性高量表达,UGT30基因在不同茧色品种还存在mRNA转录本的差异,显示出茧色特异性。对限性黄茧品种Ys的调查显示,UGT60和UGT86基因的表达在生殖腺存在性别差异,而在丝腺和中肠组织没有性别差异。提示UGT60和UGT34基因的表达与天然彩色茧色素在中肠的吸收有关,UGT59和UGT30基因表达与绿茧色形成有关,而UGT60和UGT86基因在生殖腺的差异表达与性别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广大蚕农在养蚕生产中,蚕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养蚕生产带来一定损失。首先要弄清蚕不结茧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原因有: 1.病理因素。如脓病、软化病在上蔟前感染发病,它破坏了蚕的丝腺分泌功能;或是病原体在蚕体内产生大量有毒的代谢产物,使蚕的神经麻痹,不能吐丝结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簇中处理与不结茧蚕发生的关系陈友良(嵊县蚕种场)目前春用当家品种都具有多丝量、抗湿性差的特点。从蚕种繁育角度看,日系品种容易发生不结茧蚕,皓月较其它日系品种更为明显。在桑叶不成熟,上镶又遇高温多湿的环境,不结茧委就大量发生,严重影响蚕种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782×(734·781)雌雄熟蚕的丝腺重量及上蔟温度为30℃、27℃、24℃、21℃时雌、雄蚕的丝物质残存量、全茧量、茧质量、干壳量、茧形大小和茧层厚薄等七个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不同上蔟温度的丝物质残存量不同,27℃区>24℃区>30℃区>21℃区,各区都是雌大于雄。(二)不同上蔟温度对丝物质残存量的开差和离中数,如以熟蚕丝腺重为准,则24℃区比熟蚕增大一倍为最小,21℃区次之,30℃区又次之,27℃区最大,几乎比熟蚕增大两倍。(三)不同上蔟温度中结的茧也有差别,21℃区茧小而薄,24℃区茧小而厚,27℃、30℃区茧大而薄。(四)实验表明,24℃是家蚕吐丝结茧的最佳温度,丝物质残存量较少,吐丝量最多。27℃次之,30℃第三,21℃最差。  相似文献   

15.
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及质谱分析技术,探讨尿素液给家蚕添食后的增丝机理。结果表明:~(15)N—尿素液喷布于桑叶喂蚕后,蚕体、丝腺、茧壳、蚕蛹内所含的~(15)N丰度值均高于对照,且丝腺与茧壳中占的比例远远超过蚕体组织与蚕蛹。示踪法证明:尿素经水解产生氨基进入蚕体,而借转氨酶的作用促使非蛋白质氮化物转变成蛋白态氮,参与蚕体蛋白和丝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了蚕茧的产丝量。  相似文献   

16.
缙云县新建镇2011年夏蚕上蔟前1~2d,由于林业部门对松树松毒蛾用苯氧威农药进行防治,导致桑园受污染,使蚕不同程度发生中毒。蚕中毒症状:严重的添食蜕皮激素后,仍食桑量增大,体内丝腺没有柔韧度,不排尿,不会吐丝结茧;轻的结成薄皮茧、尿黄茧。据统计,全镇中毒蚕种185张,直接经济损失达26.6万元。因此类蚕中毒事件在缙云县尚属首次,为了解该农药对蚕残毒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春季,我省蚕茧主产区无论是农村面上还是各蚕种生产单位,均发生了大面积不结茧蚕,一般在3%-8%左右,严重的超过10%,给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经解剖发现蚕的丝腺发育出现异常,在前部丝腺和中部丝腺之间有一段呈红褐色且比正常蚕的丝腺细,而正常蚕的丝腺应为无色透明且表面平滑。  相似文献   

18.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丝腺则在5 d后产生差异;雌雄茧的荧光色主要由4种荧光色素构成,色素种类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茧色差异的原因是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5龄4 d后,随日龄的增加,雄蚕血液的黄色荧光随之加深,而雌蚕中肠的黄色荧光不断加深。雌性中肠对黄荧光色素的透过性低下,可能是造成雌雄荧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明东  杨斌 《江苏蚕业》2006,28(3):27-27
<正>2005年春蚕期,通盐沿海蚕区的丝茧和种茧生产中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出现的大面积不结茧蚕,对蚕种产量和蚕茧产量、效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面积不结茧蚕,引起了许多技术人员的思考,笔者就蚕种生产过程中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 桑叶是蚕的粮食,是蚕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桑叶数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蚕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及产茧量和产丝量高低的问题。《豳风广义》上说:“清明浴罢桃柳汤,谷雨蚕出细如芒,阿婆把称定分量,量叶下蚁养几筐。”这足以说明自古以来都是提倡量叶养蚕的。近几年来,养蚕生产中常出现盲目确定蚕种数量,导致桑叶不足而倒蚕,或让蚕饿着上簇结茧,造成茧质差,产茧量低,产值亦低。个别地方还出现养蚕数量不足,而浪费桑叶。若做到量叶养蚕,则可避免桑叶不足或过剩,使蚕能得到饱食,生长发育良好,蚕体健康,蚕茧产量高,丝量多,产值高。因此,在养蚕季节到来之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