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了明确饲用型甜高粱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适宜种植密度、是否间苗、是否保留分蘖以获得最高产量,通过双因素裂区试验主区双向区组的设计与分析,研究水分利用效率、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穴播量1~2粒情况下,留单苗保留分蘖、留单苗掰除分蘖、不间苗保留分蘖处理,不同密度之间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增加趋势,当密度达13.5万穴/hm^2~15万穴/hm^2时产量最高(139.6 t/hm^2);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几乎所有不间苗保留分蘖处理较间苗掰除分蘖处理和间苗保留分蘖处理增加产量,尤其不间苗保留分蘖处理在密度13.5万穴/hm^2~15万穴/hm^2时,降水和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含糖量较高,单株总茎数增加;高密度、不间苗、保留分蘖同时还减少了间苗定苗和掰除分蘖造成的工时及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量对醇用型和饲用型甜高粱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醇用型甜高粱和饲用型甜高粱在甘肃河西灌区不同施肥量水平下,对株高、茎粗、植株含糖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灌区饲用型甜高粱和醇用型甜高粱茎秆汁液含糖量与施肥水平关系不大。醇用型甜高粱和饲用型甜高粱,只有在较高施肥水平下才能获得较高产量。醇用型甜高粱和饲用型甜高粱对肥料的需求水平不一致,饲用型甜高粱需偏施氮肥,在666.7m2施N 37.5kg、P2O510 kg、K2O 8 kg时,获得高产8863.8kg;醇用型甜高粱需偏施钾肥,在666.7m2施N 25kg、P2O510 kg、K2O 12 kg时,获得高产7483.4kg。  相似文献   

3.
收获时期与分蘖去留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及含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不同收获时期分蘖去留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及含糖率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甜高粱保留分蘖不同收获时期平均产量126.37t/hm2,较掰除分蘖增产24.5%。随着收获时间的延迟,产量、茎秆含糖率均呈上升状态,收获时期以10月10日最佳,分蘖去留平均产量和茎秆含糖率分别达131.74t/hm2和11.45%;霜冻后产量大幅下降,降幅达25.7%~30.7%。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草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品系15在通辽产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品系15的栽培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行距(A)和株距(B)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系1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系15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行距×株距)为60 cm×40 cm时,草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品系15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种植密度为60 cm×30 cm时,品系15株高较高,分枝较多,主茎较粗,单株地上生物量较大。主茎粗和单株地上生物量与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种植密度为60 cm×30 cm时,品系15的单株粒重及籽粒产量最大。若品系15作为牧草应用,行距×株距为60 cm×40 cm是最佳的密度设置,若品系15作为籽实饲料或繁殖种子,行距×株距为60 cm×30 cm是最佳的密度设置。  相似文献   

5.
以登海605(DH605)、京农科728(JNK728)和山农饲玉2号(SY2)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记作D6、D7.5和D9),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期及不同器官饲用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DH605的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显著提高,D9密度下的鲜物质和干物质较D6分别增加17.32%和23.19%,较D7.5分别增加6.26%和7.13%;JNK728和SY2的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蜡熟期进行收获和青贮,玉米的饲用价值最高,以D7.5密度为例,DH605蜡熟期玉米粗饲料分级指数分别较乳熟期和完熟期增加8.31%和27.80%,JNK728分别增加12.55%和75.52%,SY2分别增加7.13%和58.10%;同时瘤胃降解率最高,各品种趋势一致。果穗青贮的饲用品质较秸秆青贮显著提高。本试验研究结果,DH60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JNK728和...  相似文献   

6.
周丕才  孙永海 《杂粮作物》2006,26(5):360-362
通过饲用型蚕豆品种云豆90-271的高密度栽培研究,摸索了高密度的不同行比栽培条件下的植株生长动态,各经济性状的变化情况。基本弄清了在高密度下饲用型品种的最佳种植结构。不论是采用大行距还小行距,都以30.0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最好,既有利于个体的生长,也有利于群体的发展,从节本增效的角度。种植行距以50 cm最利于个体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针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两个不同品种,设置5个不同密度处理,通过从子粒、秸秆和有效总养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发现:青贮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大于粮饲兼用型玉米;在陕西省夏玉米区,科多8号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7500株/hm2左右,陕单310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3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种植密度对单位面积上玉米的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种植密度热带玉米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同,干物质消化率及其他参数相似。在某一生产环境中,如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草量继续增加而消化率又不明显下降,并且不受到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较高的种植密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密度对饲用杂交稻威优56的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降低能提高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籽粒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和GS的活性,且其叶片和籽粒的非蛋白氮、蛋白氮和全氮含量亦增加,从而使糙米蛋白质含量增加。合理密度为30万蔸/hm^2,其产量最高和糙米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有利于饲料稻威优56高产与高蛋白质含量协同形成。这与在此密度下籽粒蔗糖合成酶(SS)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最高,以及籽粒和叶片的PEPC和GS活性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发展青贮甜高粱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甜高粱是利用盐碱地"粮改饲"、绿色发展的需要。甜高粱适合江苏沿海滩涂种植,其用途广泛,青贮饲喂优势较玉米明显。本文指出了甜高粱青贮方法和优良品质,介绍了甜高粱抗倒伏育种和配套技术,提出了绿色生产技术的深化和集成组装,分析了国内外竞争情况及产业化前景,以期促进和指导当地青贮甜高粱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3—2014年进行了饲用型甜高粱在种植密度5050穴/667m~2全膜平作栽培模式下的每穴不同播种粒数的7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穴播种量5粒时,甜高粱鲜茎叶产量最高,其次是穴播7粒;以穴播种量3粒时,甜高粱茎秆含糖量较高,因此以穴播种量3~7粒对提高甜高粱的产质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玉米鲁单50产量潜力、适宜密度和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鲁单50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潜力,结果表明,群体产量潜力因密度提高而增加,同时,空秆率上升,败育粒数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为9399.82 kg/hm2,适宜的密度范围是7.5~8.1株/m2。最高产量密度时最大LAI为5左右,生殖生长期LAD为 210.70万m2.d.hm-2。收获后的秸秆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子粒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密度下苗期分蘖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张喆  丰光  王亮  景希强 《玉米科学》2015,23(5):107-111
试验选取当前主栽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丹玉801和丹玉336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分蘖处理对品种根系、株高、穗位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分蘖数量逐渐减少,苗期分蘖对根系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掰除分蘖能够提升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对玉米苗期株高提升明显,同密度下是否掰除分蘖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保留分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法国CIRAD和中国云南的高产栽培方案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花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变化,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云南,花生产量达2500.0~3083.3kg/hm2时,花生高产群体密度以27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玉米三值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要素影响的研究,基本明确了种植密度与产量要素的变化关系,以及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要素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在N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施肥比例试验发现: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增加氮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且不同类型玉米施氮的侧重时期不同,青贮型玉米侧重于大喇叭口期,粮饲兼用型玉米侧重于拔节期。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枝型和主茎型各两个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2因子裂区设计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栽培水平下,分枝型中熟、中晚熟品种以每穴单株、每公顷16.0—17.0万株,主茎型中熟品种以每穴双株、每公顷20.0—22.0万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1970~2010年代5个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5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灌浆特性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增密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代品种(DH618)的子粒产量较其余年代品种显著提高10.22%~68.79%(P<0.05),且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种植密度增加后,1970~2010年代品种渐增期和快增期灌浆速率均降低,1970、1990、2000年代品种缓增期灌浆速率降低,1980、2010年代品种缓增期灌浆速率增加。2010年代品种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较其余年代品种增加了7.68%~51.55%、3.39%~30.22%和3.39%~30.22%,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增加了-16.37%~3.31%、3.65%~14.19%和8.26%~30.18%,百粒重增加了16.99%~34.86%。2010年代品种在高密度种植条件时可有效保障灌浆持续时间并提高缓增期的灌浆速率,缓解百粒重的降低幅度,最终实现了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大穗型品种衡观35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每公顷基本苗180万(D180)、300万(D300)、420万(D420)和540万(D540)株,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小花结实、籽粒空间分布特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衡观35主茎穗上部和I分蘖穗下部、济麦22主茎和I分蘖穗中上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呈增加的趋势。降低种植密度促进了两个品种穗中部小穗位弱势小花、上部和下部小穗位强势小花的结实。衡观35主茎穗中上部和I分蘖穗中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均高于济麦22。开花期穗干重与可孕小花数呈显著正相关。低种植密度处理下开花期穗干重的增加为其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衡观35的穗数。由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协调作用,两个品种均在D300处理下获得了最高产量,但与其余种植密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会促进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穗结实,进而增加穗粒数和产量,可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新疆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选用甘啤4号、垦啤7号、新啤4号、新啤8号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25万、300万、375万、450万、525万粒/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4个啤酒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4个品种的出苗期没有明显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均提前,生育期时间逐渐缩短;基本苗和最高总茎蘖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加后减少,分蘖成穗率逐渐下降;株高先升高后降低,穗长、主穗粒数、千粒质量逐渐降低,其中穗长受到的影响最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却相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为了提高啤酒大麦产量,播种密度应该控制在375万~450万粒/hm~2为宜,其具体播种密度还要依据当地地力条件和种植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