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杀灭菊酯具有杀虫谱广、用药量低、杀虫效力高、对人畜安全等特点、并有刺激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鉴于不少害虫对一些农药产生抗药性(或交互抗性)的现象,拟 相似文献
2.
3.
鳃蚯蚓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俗称红砂虫、鼓泥虫,当地农民称摇头虫。该虫在长年渍水田、湖田及阴沟中出现,危害作物少见。2004年6月上旬,在南阳镇石门村三组调查,一水稻种植农户,品种金桂99,面积0.8hm^2,最高虫量56.8万头/667m^2,平均17.6万头/667m^2,虫体最长851mm,一般为50~70mm,在上午8~9点钟,阴天或傍晚可见田间一片红,水稻秧苗停止生长,不分蘖,调查5户,其中2户死苗达70%以上,南阳石门3组,海拔600~759m,一季中稻,习惯性冬泡,其冬泡田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5%,5~6月雨日为29d,地表温度在24℃以上,田块低洼,长年渍水,四周阴蔽,其温度、湿度极有利于鳃蚯蚓的活动和繁殖。 相似文献
4.
5.
钟山县发现旱育秧水稻秧根受蚜虫为害钟山县1995年4月份首次在羊头镇羊头街一队鸟嘴洞的旱育秧苗发现蚜虫为害秧根。秧苗受害后普遍出现基部叶片和叶鞘发黄干枯,植株矮小。原先认为是稻根叶婢为害,后经县测报站实地调查,发现是蚜虫所为。4月2l日对4户农户的旱... 相似文献
6.
7.
于田县稻田新害虫—鳃蚯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鳃蚯蚓(Branchiurasp.)是1种环形动物,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2000年在于田县波斯塘稻区加依乡巴西沙亚提拉村667m2稻田里发现。本县水稻种植面积0.27万hm2,2001~2002年鳃蚯蚓在稻田不同程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6%~27%,严重田块达50%以上,每平方米20cm深土层内有鳃蚯蚓150~380条,最多达2500条。鳃蚯蚓成虫体长80mm以上,红色,体节120节以上,在体后部60~70节背腹正中线上着生细长的丝状鳃,体前部埋于泥土中,后面有鳃部分伸出土面作波状摆动,借以… 相似文献
8.
1979年以来,鳃蚯蚓(Brunchium sp.)在冀西北稻作区发生达十多万亩,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成为该区水稻生产的障碍之一。1983-1987年作者对稻田鳃蚯蚓的生活规律与防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经过室内外结合,田间实地调查,多点药剂防治试验示范,基本掌握了鳃蚯蚓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办法,1987-1990年将防治措施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调查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蝥斑能为害泡桐树叶,其食量、群集危害,都超过泡桐叶(虫甲)(金花虫)。大斑蝥500头成虫可把一棵6年生、8米高的白花泡桐叶片,很快全部吃光,只剩下叶脉。 形态特征 为害泡桐的大斑蝥标本经南京林学院郑汉业副教授鉴定,学名为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鞘翅目,芫菁科(Meloidae)。 相似文献
10.
宜都市地处丘陵低山,常年种植玉米1万hm2以上,1997、1998年部分乡镇发生一种竹节虫(经分类检索属昆虫纲虫目棒虫科)为害,取食玉米叶片造成严重损失。其中毛湖淌、潘家湾两乡发生面积0.1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2.9%,最严重的田块产量损...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 ,在邕宁香葱田 ,甜菜夜蛾发生为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香葱田的主要害虫。笔者于 2 0 0 0~2 0 0 2年对香葱田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较详细观察 ,现整理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从 2月份开始至 1 1月份结束 ,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香葱田 ,每块田面积 40 0 m2 ,每块田对角线定 5个点 ,每个点 1 m2 ,有香葱 42丛 ,进行系统调查 ,同时进行大田普查 ,5~ 7d调查 1次。1 .1 在成虫产卵高峰期调查观察产卵部位 ,每年在5~ 6月份进行。1 .2 每年 4~ 6月份 ,在 2~ 3代成虫产卵高峰期调查 ,将查得卵块插标记 ,观察卵孵化时间及幼… 相似文献
13.
毛叶桑寄生(Loranthus yadorikiSieb)是长江中下游各省较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于栽培或野生的林木和果树。赣南某些山区柑桔受其为害,造成损失。信丰县古陂果园场温州蜜柑1977年开始有零星寄生,目前,全场1187株18年生蜜柑受害株率达10—25%,单株寄生枝在2—4枝以上,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对其发生和为害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玉米铁甲虫Daetylispa setilera(Chapuis)是广西西南部玉米的重要害虫,其种群繁衍寄主主要是玉米,以幼虫潜食叶肉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成虫还可以取食水稻、甘蔗、高梁和多种禾本科杂草,并能产卵在甘蔗、罗氏草(Rottboellia exaltata L.f)和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Bergius)叶片上。据报道,除玉米外,该虫尚可在罗氏草和两耳草上完成整个生活史。笔者现将1986年以来在甘蔗叶片上的观察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在我县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有所加重。部分晚稻发生严重的每亩幼虫数18500头,被害株率达89.7%,叶片几乎吃光,已逐渐成为部分地区晚稻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确保晚稻高产丰收,从1972年6月起,对其发生世代、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龙眼小卷叶蛾(Cerace stipalanaWalker)在我县主要为害樟树,近几年发生严重,一些地方达到毁树的程度。近两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作了初步观察,介绍如下: 形态特征 成虫:展翅40—58毫米,前翅紫黑色,充满许多白色斑点和短条纹,在中间有一条红褐色斑,由基部直到外缘,外缘中部凸 相似文献
17.
苹果园棉铃虫发生为害及习性观察王笃兵(山东平阴县植检站,250400)棉铃虫在苹果上本是偶发性次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平阴棉花面积逐渐减少和种植结构的改变,棉铃虫在苹果上的为害已较普遍,并有上升趋势。从1992年始,笔者对其发生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1害...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朱砂叶螨是为害棉花的重要害螨,棉叶受害后出现黄白色斑点后变红,严重时导致脱落,受害叶片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受到极大干扰。为进一步探讨朱砂叶螨的为害机制,作者对其危害后的棉叶进行了切片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