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养分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冲击平原湿地土壤中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关于土壤化学性质的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81.65%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和86.2%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剩余通径系数为0.428 4和0.371 5。土壤有机质成为影响冲积平原湿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正确评价典型盐碱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的脲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关于土壤化学性质的标准化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解释94.48%酶活性变化。含盐量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直接效应,pH值对土壤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很小。 相似文献
3.
盐城滩涂湿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盐城滩涂湿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盐城滩涂湿地4种典型植物群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群落、藨草(Scirpus triqueter)群落、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 Pall.]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群落为对象,测定0~10 cm(表层)、10~30 cm(中层)、30~60 cm(深层)土层的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分析其与土壤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在互花米草群落和藨草群落中较高,在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中相对较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藨草群落中最高,在互花米草群落中最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中、深层土壤高于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主要受到地上生物量、土壤总氮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主要受到土壤总氮和还原性物质总量的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受到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电导率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下水盐梯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沿植物群落演替方向,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在这种水盐梯度下,植被群落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沿着植被演替方向,全碳与有机质含量随着演替方向呈先逐渐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碳氮比((C/N)在植被演替中期相对较高;全氮含量沿着演替方向呈现增加趋势,硝态氮与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全磷与有效磷随演替变化系数较小,演替中期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各群落土壤C/N值均小于2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与有效磷两两显著相关(p<0.01),有效磷还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钱态氮和全磷未显示出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含水率与pH值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土壤盐分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和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河三角洲四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做了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层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 cm层,撂荒地在退化土壤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花地、苜蓿地、梨园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棉花地的灌水压盐措施,抬高了地下水位,土壤返盐严重.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黄河三角洲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pH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通径分析法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各种土壤性质不同程度影响着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土壤碱解氮含量通过强烈的直接作用及其与速效钾含量间的间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有机质含量在β 葡糖苷酶活性的变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直接作用及与其他土壤性质间的间接作用使总孔隙度成为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碱解氮含量和田间持水量决定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部分变异。和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手段相比,通径分析能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64种,隶属25科40属;依其生态类群和群落特征划分为4个生活型26个主要的植物群丛.同时,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分布广泛,当地在改良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效措施,但单纯的每项措施都有利有弊,本文对改良治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几种主要措施作了简单分析,以便合理利用这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全面调查了湿地中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类型和众多的生物资源构成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滨海盐渍土改良找到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Encapsalt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土壤盐分及作物的影响。[结果]Encapsalt改良剂的最佳施用量为9 000~12 000 ml/hm2,分2次施的效果较好。第1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明显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pH,提高作物的出苗率。第2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以维持土壤的含盐量不升高,使土壤不发生返盐现象,从而减少死苗现象,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结论]Encapsalt改良剂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在2005年4月7日—11月23日期间获得的布设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18个长期野外水盐观测井的30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水吸力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30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相关性不显著;2005年4月7日—6月6日期间(即植物生长初期、农作物播种期),仅DZ05、DZ16和DZ17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呈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DZ08、DZ13和DZ15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可用曲线方程拟合;2005年9月30日—11月23日期间(植物生长末期),DZ01、DZ02、DZ04、DZ06、DZ10、DZ12、DZ14、DZ15和DZ18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可用曲线方程拟合,DZ07和DZ16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呈显著负相关,DZ03号观测井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植物生长末期是现代黄河三角洲研究野外实测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水吸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