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屈曲强直矫正、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屈曲强直、平均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价分别为(20.95±0.21)分、(52.20±1.20)°、(7.58±1.25)°、(52.01±3.20)分,经5年随访,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屈曲强直、平均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价分别为(80.12±3.02)分、(7.02±0.12)°、(185.20±2.02)°、(89.25±4.02)分,手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假体脱位、下沉等近远期并发症。结论:给予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差、生活工作行动困难等情况,且经临床观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1997年4月~2000年4月,16例18髋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14例,双侧2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 a(3.2~4.6a)。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 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例髋关节结核患者采用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髋关节活动情况。结果经过6~24个月的随访,10例患者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1年拍术侧髋关节X线片发现假体周围骨质丢失较多,给予对症处理及用药6个月,未发现骨质丢失加重现象。未见结核复发,无髋关节翻修病例,患者预后基本满意。Harris评分平均88分。结论通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和全面的术前评估,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是一种较安全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例.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按Steinberg进行分期,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随访时间内进行疗效评估,对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28±4.26)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平均(95.28±2.42)分,其中优5髋,良3髋.髋关节影像学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结论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可以延缓和逆转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1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通过给病人行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改善和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收到较满意的临床及社会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均为花都区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66·5岁。全部病人均从术后当天接受早期康复锻炼,并根据假体情况,进行完全负重或部分负重练习。THR术后康复2~3周。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都愿意接受手术,但由于手术费用较昂贵,术后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患者会存在顾虑和恐惧的心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感染发生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05—2011-05月4年中开展的6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包括全髋和半髋,1人多关节不做统计),其中23例(均为单关节)发生术后感染,对病例感染情况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分析对比.结果手术局部操作情况与术后感染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手术局部操作情况的因素不可忽视.严格术前患者体质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情况。方法:对33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术后随访,利用临床关节功能及放射学检查,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其临床结果与同期置换的578例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感染率和松动率略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感染率6.1%,松动率3.0%;非糖尿病组感染率2.3%,松动率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相近。结论: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疾病,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健康教育得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健康教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6.073,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5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做好术前护理指导,观察与预防术后并发症,进行周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保持正确的体位。结果:5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1例,经加强护理及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精心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是增强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引流量的变化及术式对其的影响。方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6例老年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生物固定型全髋置换、混合型全髋置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观察术后12、24、48h及拔管时的引流量,以及不同术式对引流量的影响。结果术后12h引流量占总量的53.7%,24h后引流量呈减少趋势,生物固定型全髋置换术12 h引流量达(346±41)mL,高于其它术式(P<0.01),48h时的累积引流量与各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术后12h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引流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术式可能是影响引流量大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肾囊肿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转为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为50~120min,平均(65.0±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4±5.2)mL,平均住院天数(7.3±1.7)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6例随访2~12个月,无囊肿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对2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及下鼻甲黏膜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191例患者自觉鼻塞症状获得改善。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鼻内镜检查评分为(1.08±0.23),明显低于术前的(2.77±0.65)(P〈0.01)。术后6个月鼻塞VAS评分:左侧为(37.0±8.3)%,右侧为(40.3±11.0)%,均明显低于术前[左侧为(68.3±8.0)%,右侧为(72.1±9.5)%](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对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损伤小,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于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简称Autar量表)的分级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37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级组与对照组,每组1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分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utar量表对本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对不同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分级组术后6个月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2照组的14.0%(χ=4.034,P〈0.05);分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15.2±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1)。结论参照Autar量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进行分级,实施分级干预对预防其下肢DVT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宫角妊娠1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31例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宫腹腔镜下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在B超下行常规刮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β-HCG下降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100.0%),优于对照组的7例(53.8%);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5.0±6.3)mL,较对照组的(52.6±23.4)mL少;治疗组HCG下降时间为(4.6±2.3)d,短于对照组的(12.6±8.7)d(均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妊娠9/12例,对照组为5/10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较传统刮宫手术组治疗早期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15例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SuperPath组,选择15例同期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 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的置换时间、置换后影像学评价及髋臼角测量、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后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响假体位置及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7.
我科从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1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通过给病人行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改善和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收到较满意的临床及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置换术后3个月内患者生活质量果。方法:对2013年3月到12月期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并进行健康生活质量(HRQoL)、生理功能(PF)调查与评估以及体能健康的局限(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的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的填写。调查方式是以病人的医疗记录为调查内容。SF-36评分的平均变化的临床意义在于术后和术前评分之间的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平均SF-36评分能与健康的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一致。结果:3个月随访后,术前患者SF-36问卷评分后PF、RP、BP和GH值分别为39.4、18.5、30.6和47.3。术后患者的PF、RP、BP和GH值分别为45.2、30.6、46.9和52.6。术后患者以上4个值的平均分数均高于术前得分,平均BP得分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改善(P0.01),PF、RP和GH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3个月后,虽然患者疼痛显著减轻,但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针对93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9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 a,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33例中2例死亡,其余31例经l~3a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9%,无一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