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人工林第一大国,人工林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但我国森林类型复杂,地域广阔,使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存在差异。为了更精确地估算森林植被和土壤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固碳能力,阅读和学习大量有关人工林碳储量的文献资料,对其碳储量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并分析了我国人工林碳储量研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森林碳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时空尺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子三方面总结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阐述了在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林分尺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地域分布、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龄级分布、林分内的分布以及时间动态变化;探讨了经济和人口、气候条件、造林和抚育、林龄、林型种类等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森林在调节全球气候系统、减缓温室效应扩散以及保持碳平衡等方面具有无法取替的作用。碳储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做出准确的评价,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 其碳交换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其碳储量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意义。文中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及估测方法, 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大尺度监测成为关注热点。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对森林碳循环评估的2种途径:1)基于遥感手段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推算森林碳储量,通过碳储量变化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归纳各类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方法在大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基于CO2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定量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基于交换的CO2通量推算森林碳储量变化。归纳遥感手段观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的主要数据、方法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数据及方法在森林CO2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监测、森林碳储量估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分析专用CO2浓度监测卫星数据,尤其是我国自主碳卫星数据在CO2柱浓度反演算法研究以及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对比、验证和同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专用温室气体遥感观测数据在森林碳储量及碳通量监测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定量监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逄晨;崔君滕;赵芸;钟杰超;刘琦;刘强 《温带林业研究》2025,8(1):27-33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掌握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为青岛市林业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5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并结合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数据,估算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1)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 831.58万t,其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60.35×104 t、89.09×104 t、28.30×104 t、2.01×104 t、1 251.83×104 t,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5.13%、4.86%、1.55%、0.11%、68.35%;(2)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为115.16 t·hm-2,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78.73 t·hm-2)>地上生物量(28.92 t·hm-2)>地下生物量(5.60 t·hm-2)>枯落物(1.78 t·hm-2)>粗木质残体(0.13 t·hm-2);(3)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三大山区,碳密度较低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结论】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山东省平均值,但与林业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可通过加强幼、中龄林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
9.
10.
相对准确地计量地带性森林碳库大小是估算区域森林碳汇潜力的前提。根据全市不同森林类型设置样地900个,运用样地清查法估算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52.16 Tg C。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21.97 Tg C和27.16 Tg C。碳储量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从化区和增城区;总碳储量的组成中,土壤层碳库比例最大(58%),其次为乔木层碳库比例(40%),而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细根(≤ 2.0 mm)的生物量比例大多在1%~2%;天然林碳储量与人工林接近,但是碳密度显著大于人工林(p < 0.05);不同林龄从小到大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成熟林;天然林以阔叶混和它软阔的碳储量最高,阔叶混和黎蒴的碳密度最高。人工林不同林型从大到小排序为:南洋楹 > 黎蒴 > 木荷 > 木麻黄 > 它软阔 > 阔叶混 > 湿地松。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78.03 t C 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79.61 t C hm-2和98.42 t C hm-2。本研究全面计量了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现状,这对评估该地区森林固碳潜力和指导碳汇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碳蓄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有机质以及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等相互关系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量和碳交换量.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在碳蓄积研究中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几种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大尺度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估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其间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孝顺竹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893 g.g-1~0.5222 g.g-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竹秆(0.5222 g.g-1)竹根(0.5177 g.g-1)竹蔸(0.5041 g.g-1)竹叶(0.4967 g.g-1)竹枝(0.4893 g.g-1);土壤层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为0.0104 g.g-1,20 cm~40 cm为0.0046 g.g-1;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表现为乔木层(0.5148 g.g-1)枯落物层(0.4837 g.g-1)土壤层(0.0076 g.g-1);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44.8599 t.hm-2,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41.2518 t.hm-2)乔木层(3.5965 t.hm-2)枯落物层(0.0116 t.hm-2),分别占91.95%,8.02%和0.03%。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对江门市行道树的碳储量进行研究。计算了芒果Mangifera indic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乌墨Syzygium cumini和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等8种行道树的立木碳储量,进而估算江门市城区行道树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江门市主要行道树平均树高8.92±0.19 m,平均胸径23.18±0.49 cm,平均蓄积量0.22±0.01 m3,生物量为5166.69 t,碳储量为2546.75 t,单株碳储量乌墨最高。可见行道树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对改善江门市的城市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新的分支,本文试图从城市生态系统学的角度研究城市林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对我国城市林业的体系构建提出建议,为建设我国特有的城市林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以生物量与立木蓄积量为基础,对内蒙古通辽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通辽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总碳贮量为1 307.03万t,其中,按林种分,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疏林、经济林、灌木林、散生木、四旁树的碳贮量分别为:439.42万t、357.35万t、11.53万t、8.94万t、11.12万t、462.70万t、0.74万t、15.23万t;按树种分,杨树碳贮量最大,为680.88万t,占乔木林碳贮量的81.7%;按旗县分,扎鲁特旗森林植被碳贮量最大,为432.56万t,占总碳贮量的32.41%。 相似文献
18.
土壤碳排放量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呼吸作为碳的主要输出途径和CO2的重要源(汇),对于它进行精确、系统的测定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的LI-8100自动土壤CO2流量系统测定土壤碳排放量技术,对于研究森林土壤、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碳循环问题,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林——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维持区域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田林场40 a~45 a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铁山坪林场46 a~51 a生马尾松林文献资料,探讨了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分配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总生物量约为140.00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于80.00%。新田林场和铁山坪林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分别为206.28 t.hm-2和197.78 t.hm-2,其中植被层约占1/3,土壤层占2/3。植被层中,乔木层碳储量占绝对优势。土壤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层碳储量呈现出随深度而降低的规律。与其它地区关于马尾松林的研究相比,年龄相近的林分,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偏低。因此,对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可能增加其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