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生态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N422s、108s、LS2s分别与12个生态型材料配组,对F1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培矮64s与爪哇稻、华北育成粳、韩国地方粳、韩国育成粳、南方育成粳、东北育成粳、东北地方粳等为强优势配对模式;南方地方籼、华北地方粳、韩国地方粳、新株型灿稻等是108s的优势生态型;LS2sz与爪哇稻、华北地方粳、华北育成粳等配组优势较强。探讨了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筛选问题和这4个不育系及这12个不同生态型材料在北方两系杂交粳稻中的应用。认为培矮64s、N422s、108s这3个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和配合力,在华北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LS2s不具备广亲和性,配合力也较差,在育种中可间接利用其大粒的优势。华北粳是4个不育系的优势生态型,因此在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研  相似文献   

2.
N5088S/R183产量高于鄂粳杂1号,米质为部颁二级优质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制种产量不如鄂粳杂1号高。在湖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d左右。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粳稻N5088S/1514已在湖北作双季晚稻试种,推广3年(1992 ̄1994年)累计试种面积达6666.67hm^3。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好、脱粒等特点。一般单产6750 ̄7500kg/hm^2,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比籼杂交量略高。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是利用不育系的光敏核不育特性,即既可作母本与恢复系异交结实产生杂交种子,又能在一定温光条件下不需保持系而自交结实繁殖不育系, 有效地提高群体光合效率的高冠层(上部三叶长、直、窄、凹、厚)和矮穗层的中大穗株形,打破了杂交稻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观念,且杂交稻抗性好,适应性强,是中国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的一种利用亚种问杂种优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茵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别于两系杂交粳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施用多效唑和烯效唑化调,对株高均有矮化作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药对颖花分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孕穗期施药对控高、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也最安全。表明通过化调可以将两系杂交粳稻的生物学产量优势转化为经济学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粳稻与三系杂交稻相比,具有不受恢保关系限制、花时同步性好、制种产量高、杂交优势更强的优点,但由于粳稻性喜凉爽、感光性较强,始穗期较迟,因此,在利  相似文献   

9.
10.
两系杂交粳稻恢复系R187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然变异选择育成的实用性两系杂交粳稻复系R187,1992-1996年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7001S配组600hm^2以上,杂种试种、示范3700hm^2以上,成为我省应用于生产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粳稻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以自育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为材料,对植株的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株高与穗长、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单株穗数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与单株谷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每个性状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为正相关;两系杂交粳稻组合的穗长与穗总粒数、千粒质量等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穗总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个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两系组合和三系组合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北方杂交粳稻不育系选育和提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北方杂交粳稻种植面积锐减,主要是因为缺少实用的高产替代组合和不育系混杂。本文提出了不育系选育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工制保持系,同时对选育目标、途径和有关探索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还重点介绍了不育系种茬结合的提纯方法及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两系杂交粳稻品质现状,分析其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60份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为试材,通过对其进行稻米各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大多数两系杂交粳稻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米2~3级水平,只有少数组合达到1级。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是正相关,和与食味品质呈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的长宽比与加工品质的极显著负相关,却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骨干亲本盐丰47相比,除加工品质外,两系杂交粳稻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蒸煮品质均较差。总体来说,两系杂交粳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一般,稻米品质改良仍需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至,杂交粳稻育种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成绩和进展。重点是杂交粳稻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研究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并对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51A是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用常规粳稻品种98101和BT型粳稻不育系8204A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的晚粳稻三系不育系.表现植株较矮,叶片狭挺,剑叶短小,穗型直立;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8%;开花习性好,制繁种产量较高;利用该不育系已选配出嘉乐优2号、151A/DH902等优质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三系杂交粳稻选育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综合整理了中国三系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收集保存、类型、系谱、基本特征特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此外,还对近年审定的部分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进行分析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国杂交粳稻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杨振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家,享有杂交水稻领域"南袁北杨"、"籼粳并用"之誉。南袁指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北杨,就指的是杨振玉教授。杨振玉,1927年出生于江西丰城。1949年全国解放时考入上海复旦大学,随后参加抗美援朝,之后转到沈阳农业大学继续学习农学,1957年12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从事水稻栽培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曾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国审杂交粳稻津优2003制种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津优2003亲本的生育特性、形态特征、抽穗动态、开花习性进行观察,发现津优2003是一个容易获得制种高产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属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攻关的重大成果。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湖南、天津和云南等地已初步制定了两系法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我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研究工作进行了多年,尚未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福建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操作规程,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