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荔枝采收后在28℃下贮藏,炭疽病、霜疫病和酸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5.3%、6.5%和8.2%。炭疽病在采后3-4天开始表现症状,7天后发病率为60.8%~100%,9天后发病率为83.1%~100%,该病害是引起荔枝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潜伏侵染。从幼果果皮上可分离出潜伏侵染的炭疽病菌,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达到90%左右。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较高的荔枝果实。其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褐变腐烂较快,贮藏效果较差,即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防治效果也不明显。采收时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2.
苹果炭疽病致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云凤  娄国强  王振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63-1164,1166
通过对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 tichumgloeosporioides)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分析,明确了在苹果炭疽病菌的致病过程中,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漆酶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各类酶的动态变化显示,首先起作用的是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漆酶,参与了病害的扩展;病健处各类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各类酶在病健处的酶活最大,是引起病斑扩展的主要因素。苹果病果中漆酶的存在,说明在苹果组织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芳香酸衍生物及抗坏血酸等底物能够诱导炭疽病菌产生漆酶、漆酶对这些物质的氧化加速了苹果组织的腐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拮抗菌的商业化贮藏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筛选出2株具有拮抗效果的酵母菌,通过活体和离体试验,研究拮抗酵母菌对青霉引起的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活体条件下,含量为2×108CFU/ml的2株酵母菌对青霉菌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菌株1的防效为89%,菌株2的防效为92%;离体条件下,含量为106CFU/ml的2株酵母菌可完全抑制青霉菌生长;用酵母菌菌悬液浸果后,贮藏20 d时苹果未出现腐烂现象,20 d后酵母菌菌株2在苹果上的数量为初始值的15.0倍,菌株1在苹果上的数量为初始值的10.2倍。[结论]2株酵母菌均可在苹果伤口上迅速繁殖,可有效防治苹果青霉病。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有关苹果成熟软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苹果软化的特性、细胞学基础和影响苹果采后软化的主要原因(采前、采收时和采收后),并就苹果软化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采后因素对苹果香味形成的影响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园艺系张运涛苹果的香味是由许多挥发性物质产生的,只要是痕量的挥发性化合物就能产生香味。目前已经知道,香味物质有数百种。苹果及其加工品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已超过350多种,但并不是每一种挥发物都产生同样的香味...  相似文献   

6.
苹果果实炭疽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炭疽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点及其在苹果上引致的病害症状,病害发生发展的生理生化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病菌致病因子-酶的活性与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绿熟芒果炭疽病抗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实发病率仅为对照的6 2 . 5 % ,第12和16天果实病斑直径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9. 9%和35. 3%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 0 5 )。贮藏过程中SA处理后芒果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酚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达到对照的3 4倍。SA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病斑扩展,有效降低果实的接种发病率,提高绿熟芒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苹果采后生理及保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路志芳  路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712-712,724
阐述了苹果采后生理及保鲜的一些方法,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莲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27-1230,1266
果蔬采后腐烂是个全球性问题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笔者对其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发病因素和寄主—病原菌互作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苹果在采收后,储藏前,为保证储藏质量,对苹果进行预处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预处理的存在和好坏可直接影响储藏期间的果品品质变化。预处理包括:剔果、分级、浸果、预冷。  相似文献   

11.
UV-C照射对番茄幼苗生长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在距番茄幼苗顶端30cm用紫外灯(UV—C)每隔1d、2d和3d照射一次,每次照射5min,到第4片真叶完全展开,分别照射9、6、5次。结果表明,随着UV—C照射次数的增加,即照射间隔天数的减少,番茄幼苗的株高、节间距、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增厚;照射次数在不超过6次时对茎粗无显著影响;幼苗POD、CAT活性和MDA的含量随UV—C照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SOD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植株接受UV-C照射对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的作用。【方法】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定期对植株进行UV-C照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PCR法对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LAR表达进行分析,从底物、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基因转录水平阐明UV-C对Vv lar1、lar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UV-C照射并未改变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规律,但诱导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UV-C照射明显诱导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UV-C照射诱导葡萄果实LAR酶活性升高,LAR1、LAR2蛋白含量增加,Vv lar1、Vv lar2转录增强。【结论】UV-C能够诱导Vv lar1、Vv lar2转录,合成新LAR1、LAR2蛋白,LAR酶活性增强,导致黄烷醇类多酚在葡萄果实中积累。  相似文献   

13.
室内条件下距黄瓜幼苗顶端120cm,紫外线(UV-C)每次辐射10min,间隔2d、4d或6d辐射1次,苗期分别共辐射10、5、4次。结果表明,随着UV-C辐射次数的增加,即间隔天数的缩短,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地下部的鲜重降低;叶片的色素含量受UV-C辐射影响不大。在UV-C辐射下黄瓜幼苗的光合强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下降,而蒸腾强度不受UV-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鲜榨苹果汁的最佳时间,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UV-C处理时间对鲜榨苹果汁主要品质指标、抗氧化性能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10或20 min的UV-C处理能显著保持鲜榨苹果汁色泽、降低浊度和总酚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且不影响pH和可滴定酸含量,从而较好地保持了果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另外,UV-C处理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无显著影响,30或40 min处理能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论]UV-C照射处理作为苹果汁的非热加工技术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UV-C照射剂量对辣椒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短波紫外线对辣椒贮藏特性的影响,选择适宜于辣椒贮藏的紫外线照射剂量,促进辣椒贮藏技术的发展,以党武辣椒、湄潭团籽、罗甸白辣椒和黔辣2号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处理对辣椒贮藏效果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的腐烂指数不断升高,辣椒果实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V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到贮藏40d时,各品种以7kJ/m2处理的腐烂指数最低,分别比CK低0.05、0.08、0.03和0.06;而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其中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高33.79%、52.84%、79.51%和88.8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CK高60.50%、41.57%、1.46%和15.41%。另外,7kJ/m2 UV-C处理能延缓罗甸白辣椒、湄潭团籽和党武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贮藏40d时,3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CK高18.93%、9.44%和4.13%;对延缓罗甸白辣椒、黔辣2号和党武辣椒果实含水量的降低也有一定作用,贮藏30d时,3个品种果实含水量分别较CK高3.15%、2.93%和1.36%。  相似文献   

17.
采后UV-C处理对葡萄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辐能流短波紫外线(UV-C)处理对甬优1号葡萄腐烂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UV-C应用于葡萄保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葡萄贮藏前进行0、0.5、1.0、1.5、2.0 kJ/m2 UV-C照射处理,然后在(0±1)℃、相对湿度90%环境下贮藏84 d。贮藏期间取样测定腐烂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以及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结果]UV-C处理有效控制了葡萄果实腐烂,显著提高了PAL、PP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的迅速增加。[结论]UV-C处理抑制葡萄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总类黄酮含量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卡松对苹果果实炭疽病的控制效应及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杀菌剂卡松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应、作用方式及施药技术.结果表明,1.5%卡松水剂对苹果果实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作用方式以保护作用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施药方式以药液浸果为优.结果还表明,苹果果实炭疽病的人工接种以针刺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UV-C处理对鲜切‘皇冠’梨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UV-C预处理后鲜切和鲜切后UV-C辐照两种方式对鲜切梨褐变的控制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为鲜切梨的贮藏保鲜以及扩大UV-C在果蔬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切‘皇冠’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鲜切前、后采用UV-C(有效波长254 nm)辐照处理5 min,分析在5℃贮藏过程中,两种方式UV-C处理后鲜切梨的褐变程度(BI)、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两种UV-C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鲜切梨的褐变,其中鲜切后UV-C处理控制效果更好。两种UV-C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鲜切梨的PPO活性、降低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同时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抑制了H2O22和MDA的积累。相关性分析显示,鲜切梨的BI值与CAT、APX和...  相似文献   

20.
UV-C辐射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UV—C辐射(254nm)增强对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0.5~1h)的uV—C辐射增强使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增强,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羧化效率(CE)增加,但随着辐射时间延长各项指标开始降低;在UV—C辐射情况下,CO2补偿点的变化则是先降低随后升高。UV—C辐射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降低。结果表明UV—C辐射增强引起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