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优627”系宁德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亚恢627”配组而成的中晚稻杂交新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d左右。该品种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株高120.3cm,每亩有效穗16.27万,穗长20.4cm,每穗总粒数161.3粒,结实率88.5%,千粒重29.9g,熟期转色好,丰产性好。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抗(R)稻瘟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晚稻95优161     
《湖北农业科学》2011,(24):5258
品种来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95122A×晚161配组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6.9 d,比对照常优1号短1.0 d。株高106.5 cm,穗长18.2 cm,每公顷有效穗数255.0万穗,每穗总粒数164.0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5.5 g。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直立穗。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粳产量要素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江苏省常规中粳和杂交中粳区域试验产量前三位品种产量要素的比较可知,杂交中粳的大穗大粒优势明显,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穗粒等穗型指标上,而穗数等群体指标和结实率低于常规稻。利用常规粳稻的稳产性和丰产性,发挥杂交中粳的杂种优势,是提高江苏省粳稻产量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2010,(22):23-23
95优161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属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感自叶枯病、纹枯病,中抗穗颈瘟;  相似文献   

5.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低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先增后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不断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和一次枝梗结实率不断降低,除产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外其它与每穗粒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穗粒数的提高由中等穗型到偏大穗型,主要依靠一次枝梗的贡献,而由偏大穗型到大穗型以及特大穗型和超大穗型,则主要依靠二次枝梗的贡献。在满足一定穗数和具备稳定的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充分利用大穗型杂交粳稻获取超高产的关键;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增加产量的基础,而提高库容量是增加产量的重点,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还需兼顾千粒重的稳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杂交粳稻每穗粒数250左右时穗粒结构合理,群体颖花量高,库容充实足,产量最理想。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适值还将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寒丰等矮秆品种与农虎6号等高秆品种杂交,分析了寒丰株高和穗粒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寒丰的矮秆性状及乃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十石的半矮生隐性基因同一位点,同时还受负向修饰基因影响;用寒丰配置的杂交组合,F1的每穗实粒数呈现超亲优势,其穗长和每穗实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育种时用寒丰作杂交亲本,低世代的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18):21
水稻品种——苏两优124苏两优124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该品种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分蘖力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较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5.1万,每穗实粒数154.3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7.8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两系杂交中籼稻——扬两优013该品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叶姿较挺,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  相似文献   

9.
95优16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3
  品种名称:95优161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5122A×晚161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6.9天,比对照常优1号短1.0天。株高106.5cm,穗长18.2cm,每667m2有效穗数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64.0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5.5g。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直立穗。(1)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7%,长宽比1.9,垩白粒率17%,垩白度2.6%,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相似文献   

10.
“F优3号”是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开发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品种,该品种抗性强、产量高、米质好、穗子大、易脱粒。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属中籼三系杂交水稻。全生育期比对照Ⅱ优838短1.8天,株高平均117.8厘米,株型较紧凑,剑叶直立,分蘖力强。亩有效穗数14.01万穗,结实率87.67%,干粒重28.35克。  相似文献   

11.
晚稻95优161     
品种来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95122A×晚161配组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6.9 d,比对照常优1号短1.0 d。株高106.5 cm,穗长18.2 cm,每公顷有效穗数255.0万穗,每穗总粒数164.0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5.5 g。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直立穗。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感稻瘟病,中抗  相似文献   

12.
几个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浩 《油气储运》2005,(4):26-28
秋优99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秋A×广恢99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感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3天,比对照博优998迟熟2.6天.株高106.6厘米,株形、叶形好,群体整齐,分蘖较强,较易落粒,抗倒力较弱,熟期转色好.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20.2万穗,穗长22.8厘米,每穗总粒数137.1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0.9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水平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氮素水平下直、弯穗型水稻品种的群体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参试的两个水稻品种群体光合速率(CAP)的生育期变化为单峰曲线,在籽粒灌浆期,直立穗型品种CAP下降幅度慢于弯曲穗型品种;增施氮肥可提高CAP,并延长其高值持续期;直立穗型品种不同叶位单叶净光合速度(PN)最大值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可延缓PN高值持续期,但对提高PN影响不大,于水稻开花期及乳熟期田间高氮区群体饲喂^14CO2,测定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冠层中项部三片叶的光合速率最高,其光合量占单株总光合量的87.4%;弯曲穗品种测定结果与直立穗型品种相似。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比叶重、单株根伤流量和冠层生态条件大都优于弯曲穗型品种,这可能是直立患得患失同穗后CAP下降较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直立穗型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不同穗型水稻穗功能、穗部性状和穗型遗传及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等特性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不同穗型水稻穗的光合能力均较弱,可视为非同化器官,但当穗部光照条件变劣时,籽粒成熟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直立穗型品种下降幅度更大;不同穗型水稻1、2次枝梗及其着生籽粒在穗轴上的分布规律相似,直立穗型水稻结实率偏低主要是因为中下部2次枝梗籽粒结实宰相对更低造成的,选择1次枝梗籽粒比率较高、2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在穗轴上部的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有利于提高其结实性;目前发现的水稻穗型基因都是主效核基因,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直立穗型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效性,往往导致性状变异的相互关联;直立穗型水稻群体光照及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生态条件较为优越,故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LAI)衰减较馒,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值持续期长。因此,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物产量较高,这是其最终经济产量较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显著提高。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项目通过对163个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的穗粒数及构成因素的调查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对玉米群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千粒重。2.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数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极显著,但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长穗比粗穗更易形成大穗。3.秃尖长度的降低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显著。4.多粒品种往往是强优势杂交组合,在成穗率  相似文献   

17.
Ⅱ优640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中籼稻。在湘西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比Ⅱ优58短1天;株高1129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坚韧,耐肥抗倒;叶色较深,叶鞘、稃尖紫色,落色好;籽粒长形,颖壳黄色。湖南省区试结果: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88.7%。抗性:叶瘟4级.穗瘟9级,白叶枯病5级;  相似文献   

18.
重穗型水稻株型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对重穗型杂交籼稻的一些主要的株型因子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15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结果】重穗型品种的LAI比中、轻穗型品种有适当降低,但齐穗后其LAI和高效叶面积的衰减较慢,高效叶面积率、比叶重、粒叶比有显著提高。重穗型品种上部3叶的长度、宽度、厚度和面积均显著大于中、轻穗型品种,且它们均与每穗粒数、实粒数、单穗重、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重穗型品种剑叶叶角小而挺直,倒2、3叶叶角顺次适当增大;重穗型品种的株高有所增加,上部3叶叶位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剑叶。【结论】这种较优的叶层结构利于形成较为理想的受光姿态,提高光能利用率,是重穗型品种的特性及其理想株型因子配置。  相似文献   

19.
有序群体可以使弯穗型群体穗角增大、穗长增加,有利于大穗形成。直立穗型品种比弯曲穗型品种更适合于无序栽培方式。分布方式对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有序群体的产量显著高于无序群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市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所用的品种类型作材料,分析了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在700kg/667m2超高产栽培中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互间的影响表现,指出在700kg/667m2高产栽培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重来实现的。大穗型品种超过35万穗/667m2因穗粒数剧烈下降而穗粒重表现明显下限趋势,中穗型品种超过45万穗/667m2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明显下降,穗粒重也表现出大幅度降低。但在各品种适宜的群体穗数范围内,中穗型品种穗粒重最稳定。在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中,中穗型品种小麦为首选品种,其次是多穗型品种,在栽培中确保合理群体穗数,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