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在6叶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不同基因型的材料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的加倍都是有效的,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有显著差异;0.5%浓度的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与对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利用外引俄罗斯诱导系EMK-1为父本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子粒外观形态鉴定,确定准单倍体子粒.以加拿大早熟群体4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设置秋水仙素浸种加倍、在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加倍与自然加倍3个实验,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结果表明,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诱导率最高达14.37%,最低为5.82%.0.1%浓度的秋水仙素在植株6叶期注射植株加倍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为26%;0.3%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12 h处理加倍效果次之,加倍率为14.63%;自然加倍加倍率为3.06%.  相似文献   

3.
Stock6杂交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化学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单倍体诱导系Stock6诱导的单倍体为材料,用6个浓度秋水仙素人工加倍玉米单倍体,比较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处理不同部位的加倍效果。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单倍体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单倍体植株无雌穗,有雌穗的单倍体自然育性恢复为25%~50%,单穗结实1~84粒;雄穗自然散粉率最高仅为14.3%。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种法和浸芽法对单倍体药害程度较轻,但散粉率和加倍率均低;浸根法处理的单倍体散粉率和加倍率均高于对照,但受低成活率影响,100%加倍率的单倍体散粉率仅有6.7%;注射法的处理效果最好,获得的加倍植株最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的染色体加倍技术对来源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Ciano)小孢子的单倍体加倍的效果。除了常规的处理(将整个植株浸于秋水仙素溶液)方法外,还检测了自发加倍的单倍体。将不同浓度(0.01%,0.02%,0.04%)的秋水仙素直接加入诱导培养基作为实验处理。秋水仙素不影响花药反应或植株再生能力。根据再生植株(R_0)及其后代(R_1)的育性评价了染色体组加倍的效果及其稳定性。在小孢子第1次有丝分裂之前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比常规加倍技术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倍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幼苗为材料,在2~3叶期用0.06%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2.0%的二甲基亚砜(DMSO)通过浸根、滴注心叶和针刺生长点3种不同的方法对单倍体进行人工化学加倍,对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率和致死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针刺生长点的方法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率为23%,与其他2种化学加倍方法比较,不仅加倍率显著提高,而且所用的秋水仙素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秋水仙素对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效果,分别用浓度为250、500、750、1 000 mg/L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倍体植株进行浸根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的平均加倍率分别为51.9%、83.2%、86.4%、82.9%,平均加倍处理效率分别为46.1%、68.8%、71.7%、70.9%,均以浓度为750 m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效果最好.用浓度为500 mg/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根处理时持续供应O2,可获得79.9%的平均加倍率,高于没有O2供应的处理(72.7%);有O2供应的加倍处理效率(66.1%)也高于无O2供应的处理(62.2)%.  相似文献   

7.
以先玉335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G5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浸芽加倍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高达14.4%;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为12.1%。以自交系PHB1M、PH4CV、PH6WC、PHGJ4和DH系Z2、Z8为亲本组配的PHB1M×PH4CV、PHB1M×Z2、PH4CV×DZ2、PH6WC×PHGJ4、PH6WC×Z8、PHGJ4×Z8组合为母本,以G5为父本,研究玉米DH系对杂交后代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CV×Z2(26.2%)、PHB1M×Z2(25.8%)、PHGJ4×Z8(23.3%)和PH6WC×Z8(21.3%)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5%)和PH6WC×PHGJ4(8.4%),以DH系为亲本组配选系基础材料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的单倍体加倍率。  相似文献   

8.
巴西橡胶树性器官加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秋水仙素对巴西橡胶树性器官进行加倍诱导,获得二倍性的大小孢子,研究结果表明:(1)处理后外部形态变异与器官加倍具有相关性,(2)采用包棉花法,秋水仙素浓度为0.25%,有较高的诱导率。(3)同一雄花各花药加倍可以同步,同一花药中粉的加倍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以"粤甜13号"单倍体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直接浸泡单倍体种子,同时设置加倍时间及加倍温度两个因素,并对单倍体浸种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加倍时间和加倍温度均会影响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通过秋水仙素直接浸泡甜玉米单倍体种子,可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加倍率。如不考虑各因素间互作,最适加倍浓度、处理时间及加倍温度分别为0.02%、30 h、32℃;若考虑各因素间互作,0.02%浓度,24℃处理32 h可获得较高的单倍体结实率,药害率低,且均优于自然加倍和常规秋水仙素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两份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Y2009和NHY2009,对10个不同类群种质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单倍体诱导和人工加倍试验,分析单倍体诱导率的差异性及理想的加倍方法。结果表明,CY2009对不同类群材料的平均诱导率(3.87%)低于NHY2009的平均诱导率(4.08%)。10份不同来源玉米种质与诱导系NHY2009杂交,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黄改系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普遍较高,其次为REID系材料,78599类热带材料的诱导率偏低。10份玉米种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与诱导系NHY2009杂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海南冬繁>张家口春播。秋水仙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单倍体植株的散粉率、结实率,0.06%秋水仙素浸泡幼芽(切口8 h)对单倍体在成活率、散粉率和结实率方面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以刺葡萄(Vitis dabidii Foex)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采取浸润法与注射法处理生长芽,观察其叶片与枝蔓的变化,测定其气孔、花粉与叶绿素,并进行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刺葡萄诱变效果良好,其中以0.3%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最佳效果,变异率为33.3%;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枝条叶片增厚26.7%-32.0%,气孔密度减少,保卫细胞增大,花粉粒增大38.4%,节间变短,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染色体出现2n=4x=76及非整倍体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山茶属植物花粉的生理特性,找到最佳的萌发时间和萌发条件,以便为提高杂交育种工作效率、合理搭配杂交组合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以浙江红花油茶、越南油茶、山茶、小果油茶4种山茶属植物为材料,分别统计其单花雄蕊数及花粉粒数,并重点比较了3种不同植物激素6-BA、GA3、ABA处理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山茶属植物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最适宜的激素及最佳浓度各不相同,其中:(1)最适宜浙江红花油茶、越南油茶、山茶、小果油茶花粉萌发的激素处理依次为10 mg/L 6-BA、0.5 mg/L 6-BA、5 mg/L GA3和10 mg/L GA3;(2)最适宜4种山茶属植物花粉管生长的激素处理依次为75 mg/L GA3、4 mg/L ABA、125 mg/L GA3和10 mg/L GA3;(3)4种山茶花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花粉萌发率逐渐上升,其中浙江红花油茶三个时期花粉的萌发率均为4种植物中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栽甘蔗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中国5个主栽甘蔗品种‘桂柳05-136’‘桂糖42号’‘云蔗05-51’‘福农41号’‘新台糖22号’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新植蔗和宿根蔗的伸长初期、伸长盛期、成熟期,对不同品种甘蔗叶面积指数(LAI),完全展开绿叶(+1、中部、基部)的叶面积,株高和茎径进行测定。在甘蔗伸长盛期、成熟期对甘蔗叶片总数、绿叶数进行测定,在甘蔗成熟期对产量、蔗糖分、纤维分、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甘蔗的表型发育特征与成熟期产量和糖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伸长初期各品种新植蔗株高生长速度高于宿根蔗,‘云蔗05-51’的生长速度最快;‘福农41号’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茎径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叶片LAI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盛期宿根蔗LAI高于同时期新植蔗;宿根蔗叶面积在伸长初期显著高于新植蔗,新植蔗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宿根蔗较新植蔗具有更高的绿叶率,其中‘桂柳05-136’各时期绿叶率均处于最高。成熟期甘蔗产量和品质检测表明:‘云蔗05-51’产量最高,‘桂柳05-136’蔗糖分最高,‘桂糖42号’纤维分和干物质含量最高,新植蔗‘桂糖42号’产糖量最高,宿根蔗‘桂柳05-136’产糖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新植蔗蔗糖分与伸长初期株高、茎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宿根蔗产量与生长各时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桂柳05-136’宿根蔗具有较好的单位面积产糖量,‘桂糖42号’新植蔗单位面积产糖量较高,‘云蔗05-51’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品种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所差异,应结合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4.
A three-year study of three planting dates and four harvest dates of Russet Burbank seed potatoes was made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plant vigor, virus leaf roll infection, yield, siz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Yiel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layed harvest of the seed crop. The incidence of late season virus leaf roll based on visual symptom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layed harvests. The risk of a late season virus leaf roll infection increased when a later harvest was combined with a late planting. Seed taken from the earlier harvested plots consistently had earlier and more uniform emergence, the greatest vigor and the highest yields.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ate and harvest date had little effect on size distribution and no effect on specific gravity.  相似文献   

15.
玉米单倍体育性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俊杰  陈梅香 《玉米科学》2006,14(2):024-026
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一号与不同基因型的母本材料杂交,对获得的单倍体雌雄穗育性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率高达90.52%,而雄穗的自然育性要低得多,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存在很大差异,散粉株率低的仅为3.03%,最高的达50.00%。因此,雄穗的育性问题是单倍体自交结实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花丝为材料,采用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授粉后玉米花粉管的伸长进程。授粉0.5 h后开始每隔1 h对花丝取样,直至48 h;所取花丝经固定、软化和苯胺蓝染色后压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紫外光滤片下观测花粉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花粉在授粉后0.5 h就开始萌发,随后花粉管开始伸长并逐渐加速,3 h后以较高速度0.8~0.9 cm/h伸长,维持17 h后速度开始下降,22 h后大部分进入子房,整个过程中花粉管的平均伸长速度为0.68 cm/h。玉米花粉离体自然条件下的生命时间为5 h,此后开始分解。在玉米花粉介导转基因时需对离体的花粉与外源基因进行处理,这个过程消耗花粉部分内容物和能量,且影响花粉的活力,是玉米花粉介导法转化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马剑  张钰 《玉米科学》2019,27(2):155-160
在位于陇东旱塬区的陇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追肥时期对玉米营养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转运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小喇叭口期至成熟期,玉米叶片中NSC含量呈倒"V"的变化动态趋势,追肥时期仅改变其NSC峰值大小,不影响其变化趋势。小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茎秆中NSC含量。玉米茎秆、根和叶片中NSC的转运量和转运率的变化规律相同,转运量表现为茎叶根,其转运率分别为7.72%、5.69%、2.70%。试验条件下,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为1∶2∶1的追肥方式下,玉米的产量最高,为10 177.59 kg/hm~2,较常规施肥(小喇叭口期一次追肥)增产11.8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小箬棕(Corypha minor Jacq.)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种子活力、电导率及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从47%下降到21%,当含水量为25%时(即黑色期)种子活力最高。黑色期是种子发育成熟期,该阶段种子的POD活性最高、电导率最低。黑色期后的种子活力及其它生理功能较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