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产丝栗栲次生林林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永安市福溪采育场低产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1.4 cm、9.8 m、1230株.hm^-2、77.3 m3.hm^-2和1.93 m3.hm^-2.a^-1。林分郁闭度达0.7,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19种,其中乔木幼树10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4.04、0.87和0.07。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53~3.16,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2.
顺昌县榜山村8年生一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与6年生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的群落学特征、测树学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的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分生产力较一代高38.5%,同时保持较高的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一代及二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米槠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生长量分别为5.2t/(hm2.a)及7.2t/(hm2.a),胸径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59cm/a及0.70cm/a,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80m/a和1.17m/a,蓄积量平均生长量分别为8.1m3/(hm2.a)和10.6m3/(hm2.a),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33和2.064,物种均匀度分别为0.447和0.495。  相似文献   

3.
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锐齿栎辽东栎漆树灯台树华山松青榨槭三桠乌药椴树秦岭白蜡梾木;在垂直结构方面,林分的平均林层数为2.45层,林层分化明显。依据辽东栎林分的天然更新和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油松人工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山试验林场近自然经营试点区建立的11块中龄油松人工林样地为依据,对油松林分的结构特点、表达模型和树种多样性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林分平均密度为1069株/hm^2,平均胸径为13.7cm,平均高为8.6m,蓄积量为86.36m3/hm^2。应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Beta分布拟合直径和树高结构,发现正态分布拟合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效果最好,也符合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规律;油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55、0.726、0.160和0.372、0.651、0.266;幼苗更新各高度级均以构树和栾树为主,他们分别占总体更新树种的72.2%和10.2%。  相似文献   

5.
海南霸王岭林区青皮天然林资源与乔木层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3 600m2青皮林样地的调查材料为基础,分析了青皮林群落资源与乔木层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蓄积量149.49m3/hm2,最高达330.98m3/hm2;平均胸径10.2cm,最大胸径44.0cm;平均树高9.6m。青皮由于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较大,重要值达161.415 9,导致其他物种种类减少,造成群落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大强度抚育对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大强度抚育条件下,通过林分层次结构、各层次林木胸径结构、树高结构及其林木分布格局等指标研究林下天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在22a、32a时分别进行株数强度50%和40%的下层抚育,后经20a天然更新(林分年龄52a),林分形成明显层次结构,分为主林层、演替层及更新层,整个林分林木胸径、树高结构均呈多峰分布,其中主林层、演替层林木胸径和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山状分布,更新层林木胸径和树高结构呈多峰分布,各林层平均胸径分别为23.2cm、12.6cm和3.1cm,平均树高分别为18.4m、14.5m和2.8m,而对照标准地胸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分布,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为18.6cm及17.9m;主林层、演替层各层林木空间分布呈均匀分布,密度分别为840株/hm~2和1 125株/hm~2,更新层林木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密度为675株/hm~2,对照样地林木空间分布偏向均匀分布,密度为1 605株/hm~2。  相似文献   

7.
典型猴欢喜天然林林层分异明显,乔木层可明显划分为3个亚层,最大受光面高度为16.5 m。乔木层共有50种树种,树种组成丰富,猴欢喜重要值为16.07%。第Ⅰ亚层、第Ⅱ亚层和第Ⅲ亚层组成树种分别为11种、15种和38种,有木荷、浙江桂、观光木、乐东拟单性木兰、蓝果树、福建含笑、刺叶野樱、深山含笑、少叶黄杞等高价值或珍贵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50,4.56,0.81和0.09,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11,3.03,0.88和0.16,第Ⅱ亚层分别为15,3.23,0.83和0.17,第Ⅲ亚层分别为38,4.30,0.82和0.09。林分平均胸径26.1 cm,平均树高28.06 m,株数密度912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590.58 m~3/hm~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高。第Ⅰ亚层、第Ⅱ亚层和第Ⅲ亚层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占比分别为75.8%,18.1%和6.1%,株数密度占比分别为10.1%,20.6%和69.3%。  相似文献   

8.
闽粤栲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粤栲迹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即人工抚育、抚育补植措施恢复以闽粤栲为优势建群中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方法简单、营林成本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抚育补植恢复混交林效果优于人工抚育恢复混交林。人工抚育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79m和4.04cm,是对照的148.6%和114%;而抚育补植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86m和5.66cm,是对照的151.4%和160%。同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异龄复层林的林分可提早进入中度郁闭,形成稳定林分,并具有提高肥力,保水固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层的55a生人促米槠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5a生人促(AMRP)米槠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7.6 m。乔木层共有25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150.96%,是典型的米槠单优群落,第Ⅰ亚层有7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218.20%;第Ⅱ亚层有25种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2.92,0.63和0.29,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7,1.08,0.23,0.68;第Ⅱ亚层分别为25,3.95,0.85,0.10。全林平均胸径24.69 cm,平均树高23.11 m,株数密度1 208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612.73 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2.84 cm和10.99 c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树高分别为24.31 m和11.99 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密度分布占全林的51.03%和48.97%,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布占全林的94.46%和5.54%。  相似文献   

11.
34a生人促木荷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6.5m。乔木层共有33种树种,木荷重要值最大,达28.68%,是典型的木荷群落;第Ⅰ亚层有8种树种,木荷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49.77%;第Ⅱ亚层有30种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4.37,0.87和0.08,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8,2.40,0.48,0.26;第Ⅱ亚层分别为30,4.41,0.88,0.06。全林平均胸径14.2cm,平均树高18.4m,株数密度1875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262.9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3.9cm和9.6cm,平均树高分别为21.9m和12.1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密度分布占全林的23.0%和77.0%,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布占全林的75.2%和24.8%。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白桦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样地调查方法,以40年人工毛白杨林为对照,对秦皇岛海滨林场20年生白桦人工林的群落层次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乔木层径阶结构、树高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白桦林和毛白杨林群落层次结构差异较大。白桦林处于幼龄林向中龄林过渡阶段,群落层次简单,由乔木层和草本层组成,灌木层缺乏。毛白杨林处于成过熟林状态,层次结构复杂,由主林层、次林层、灌木层和草本层4个层次组成,形成了复层异龄混交林。(2)白桦林和毛白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白桦林物种数量(24科29属32种)比毛白杨林(12科15属17种)更丰富,但不同层次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白桦林乔木层物种单一(1科1属1种),灌木层缺乏,毛白杨林乔木层(2科3属5种)和灌木层(5科5属6种)比白桦林种类丰富,白桦林草本层种类丰富(19科24属27种),远高于毛白杨林(10科12属12种);群落物种多样性[Shannon-Wei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群落均匀度指数(J)]白桦林草本层毛白杨林草本层毛白杨林灌木层毛白杨林乔木层白桦林乔木层;两个群落整体及乔灌草各层次之间种类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物种相似性水平较低。(3)白桦林和毛白杨林径阶结构和树高结构特征不同,白桦林径阶结构和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型曲线,径阶和树高分布较为集中,胸径和树高变动系数小,个体分化不明显,呈现出典型的同龄林结构特征。毛白杨林径阶结构呈倒"J"型分布,树高结构呈双峰型曲线,个体分化明显,呈现出异龄林结构特征。(4)白桦林虽然在研究区秦皇岛海滨平原区正常生长,但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他平原地区造林需对环境进行认真筛选。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无干扰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天然更新状况,并选择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直径分布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尾松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17种,林下天然更新状况良好,共有树种24种,数量达5 221株·hm-2,其中高度小于100 cm的幼苗占48.9%。林分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呈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8,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0,整体处于中度以上混交;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0,大部分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高,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林木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优势树种马尾松属轻度聚集分布,接近中度混交,且60.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大荫山米槠林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浙江省衢州市大荫山的米槠林中分设了10个调查样地.对各样地乔木、灌木、草本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所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荫山米槠林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99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18种).在该米槠林的分层结构上,其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大于乔木层,此两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其林分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此两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差异极显著,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其米槠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该林分各层次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就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种更新方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工柳杉林、人工杉檫混交林、人促更新林到天然更新林,多样性指数(SW)和均匀度指数(Jsw)逐渐增加,生态优势度指数(D)逐渐降低;随着高度级增加,各更新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SW)表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生态优势度(D)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Jsw)变幅不大;随着径级的增加,人工柳杉林多样性指数(SW)无明显变化,其他样地多样性指数(SW)逐渐减少,各更新样地生态优势度指数(D)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Jsw)变幅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2年生杉木、34年生加勒比松和27年生马占相思3种半天然林特征,采用主要测树因子分析林分生长特征,运用重要值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半天然林整体上均已是充分郁闭林分,乔木层均已经明显分异出2个亚层,直径分布均已表现为异龄林结构,林分密度分别为3 600、2 472和1 540株·hm-2;灌木层林分密度分别高达8 374、6 828和9 776株·hm-2;2 500 m2样地面积的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79、61和49,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12、3.83和3.98;虽然乔木层优势种仍然为人工造林树种,但天然更新乡土树种重要值合计分别高达46.3%、54.0%和65.1%,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高达87.1%、81.1%和93.1%;灌木层均为乡土树种天然更新林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137、113和91,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66、5.25和3.89,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为49.4%、54.8%和70.2%。3种...  相似文献   

17.
花山喀斯特风景林群落结构与林内景观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和正确地认识群落结构特征与景观美学质量的关系,对揭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形成机制和进行景观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和回归分析,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物种组成等群落结构特征层面,分析群落结构特征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结构要素对美景度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林层数乔木层平均高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乔木层密度与美景度呈负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林层数和乔木层平均高度与美景度呈正相关关系;物种丰富、乔木层密度较小、林层数多、乔木层平均高度较大的林分具有较高的美景度值。根据群落结构和林内景观质量关系得出群落结构优化策略,首先尽可能满足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需求,在此前提下从水平和垂直结构等空间配置上,综合运用林分抚育、林下层管理和美学规划等措施,构建出符合生态要求和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 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间伐套种处理,套种密度为1665株/hm2;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比较间伐套种后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套种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间伐+套种3 a后,与未间伐林分相比,尾叶桉间伐林分植物的科、属和种数分别增加了78.6%、116.7%和100%,马占相思间伐林分相反。DCA 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主要聚集在尾叶桉间伐林分,马占相思未间伐林分物种数次之。与未间伐相比,间伐+套种措施显著提高了尾叶桉林乔木层 Shannon-Wiener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及草本层的丰富度和 Shannon-Wiener 指数(P <0.05);但马占相思间伐+套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均显著低于未间伐林分(P <0.05);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表现为尾叶桉间伐林>未间伐林,马占相思未间伐林>间伐林。套种树种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分中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树种间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eldon均匀度指数,对三明市梅列区米槠林不同抚育干扰强度下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影响着米槠林各林分层次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抚育干扰强度越大,米槠林乔木层、灌木层物种越少且分布越不均匀,草本层物种越丰富且分布越均匀,抚育使得层间植物减少,而且强度抚育、弱度抚育导致层间植物减少、均匀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天然林为对象,在有陆均松更新幼苗幼树的林分中共设置调查样地35块,样地面积400m~2,调查陆均松幼苗幼树胸径(地径)、树高,胸径5cm以上的全部立木的胸径、树高,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枯落物厚度、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分析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陆均松天然更新林分的树种多样性丰富,Simpson指数均超过0.8;均匀度高,Pielou指数均大于0.4;随陆均松幼苗幼树高生长,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林分优势树种组明显,断面积最多的5个树种是陆均松、岭南青冈、细刺锥、米椎和红绸,占总断面积的38.2%。(3)随着陆均松幼苗幼树的生长,乔木郁闭度和枯落物厚度呈增加趋势,林下植被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分断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4)陆均松幼苗幼树主要集中分布在距陆均松母树10~30 m范围以内。(5)陆均松幼苗幼树在海拔1 140~1 180m、坡度为0~15°和西南坡向区域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