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作物产量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茶树产量的高低当然决定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所以,茶树高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促使光合产物有较多的积累。茶树整体生产,产量有两种概念,一是生物产量,一是经济产量。前者指茶树一年当中所生长的根、茎、叶、花、果的总干物质量,后者指茶树在一年中被采摘的芽梢的总干物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重要茶树叶部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树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也有利于茶树病害的滋生。按照发生器官,茶树病害可分为叶病、茎病、根病和花病。世界上已有记载的茶树病原种类多达500余种。我国已记载138种茶树病害,其中真菌病害72种,细菌病害2种,类菌原体病害2种,线虫病害9种,地衣和苔藓25种,藻类2种,寄生性显花植物16种,非侵染性病害10种~[1]。这些病害会对茶树生长、生产和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对茶树病害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多数集中于叶病。这一方面是因为叶病是我国茶树病害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3.
茶树根系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它不仅在土壤中起着固定植株进行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且从土壤中吸收、贮运水分、矿质营养供给茎枝叶生长发育的功能,同时担负积累、贮存、运输茶树的光合产物及合成营养物质的机能。所以根系的生长直接影响到茎枝叶的生长。所谓“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相似文献   

4.
茶树虽然是旱土作物,但必须有足够的水份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它与水的关系涉及的范围很宽,这里只着重讲几个问题一、茶树在“水中生长”水是一切生命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份缺乏,茶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茶树对氟的吸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氟处理水平和处理时间下,茶树对溶液氟离子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及茶树生长对溶液氟的反应.结果表明:茶树对氟的耐受性与品种有关.低氟(<50 mg/L)能够促进茶树生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的生长,但高氟(≥50 mg/L)不利于茶树的生长;1mg/L氟处理下,茎和叶中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呈线性正相关(R茎2=0.9164,R叶2=0.9706),根中氟含量变化不显著;10 mg/L氟处理下,根、茎和叶氟含量与处理时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并于32 d达到最大值.低氟下(0.1~10 mg/L),茶树根系吸收溶液氟符合Michalis-Menten动力学模型,说明茶树根系吸收氟可能存在一个主动的过程;高氟下(50~100 mg/L),表现出被动吸收的过程,根系和茎氟含量迅速上升,叶在50 mg/L氟处理下达到饱和状态.茶树根系氟吸收短动力学曲线具有二型性,即开始是快速的吸收随后是缓慢的饱和吸收,这可能与根细胞壁吸附氟离子和氟离子跨根细胞膜运输有关.茶树氟的吸收速率与转运速率均与氟处理浓度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茶树进行全面的了解,于1955年起,在十里坪农场茶园进行茶树根系的观察。根是茶树的基本器官,吸收土中水份和无机盐,供给地上部生长之需,因此要学会根的管理必须懂得根系生长的规律和特性,根据根的特性才能科学的制订中耕,施吧…等管理方法,才能达到高额而稳定的产量。因为观察茶树根系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所观察的结果,还不能下肯定的结论,因此,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把我们观察方龄口结果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缺磷对茶树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周3次用含0、40、80、160、400、1000μmol/L磷(P)的营养液浇沙培10月龄扦插"黄观音"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苗17周。随供P浓度的增加,茶树根P含量呈线性增加,但茎和叶P含量呈曲线增加;在所有供P处理中,根P含量最高,其次是叶P含量,茎P含量最低,高供P处理的植株尤为明显。缺P降低茶树根茎叶K含量,但对根茎叶Ca含量影响不大。缺P降低根Mg含量,增加茎的Mg含量,但对叶Mg含量影响较小。不供P叶有稍高的C含量,较低的N含量和较高的C/N比;供P对根和茎C和N含量及C/N比影响较小。总之,缺P不仅影响茶树根茎叶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改变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茶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茶树又具有自交不亲和与结实率低等特点。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茶树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间、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为茶树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和育种效率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目前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结合其他植物成花调控最新研究进展,从开花诱导、花芽分化与发育机制方面对茶树开花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茶树育种进化论,郭元超《茶叶原产地考评》一文,在目前的论文中,牵涉面比较深远,近几年来,张宏达就茶树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主要就茶树性器官(花器官)的演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茶树叶片的形态特征,如凸脉型、凹脉型及叶片的疣点、有无白毛等作了描述.茶树花器官的演变是由雌蕊花柱离生向合生演变;柱头由7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健康”、“营养”、“天然”等更高的要求。花草茶饮料以其“自然”、“健康”、“美容”、“抗衰老”等保健功能风靡整个欧洲。在欧洲等国家的影响下,花草茶,尤其以花作为饮料的风气在亚洲日渐风行。一般我们所谓的花草茶(Herb Tea),指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等部分加以煎煮或冲泡,而产生芳香味的草本饮料。人们使用花草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神农尝百草的远古传说已深入人心;在公元前1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200多种花草及其使用方法。在西方,被尊为西方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就熟知许多药草的功效。茶花茶,从药草的定义看来,也是花草的一种。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生长,茶树在中国已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熏陶和实践中,人们对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己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对茶花却鲜有认识。除民间一些产茶地区,有用之作为饮用和护肤药物使用的传统外,鲜有开发应用。在茶文化不断兴起的今天,饮花又成为一种时尚。茶树花的开发利用也可以说成为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的新途径之一,有助于山区(茶区)种茶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一般在遗传上都属于杂合体。自古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习以种子繁殖(直播茶子或移苗)为主,其方法简便,但茶树的性状变异性极大,茶园中各株茶树的产量与品质亦多相异,这些品种一般称为“群体品种”。据研究:在生产茶园的茶树群体中间,低产茶树约占10%,其产量占全部产量的2%,而另外的0.5%较高产茶树,每株平均产量可高于普通单株的二倍以上,由此可  相似文献   

12.
茶树的叶片是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同化产物和能量的主要器官,为整个植株的代谢源。但是,叶片的生长从芽原茎分化、芽的形成、萌发以及幼叶的生长,这一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同化物还需由成熟叶成其它营养器官中输入。这个输入过程,从代谢的角度来分析又是代谢库。只有当叶片完成上述的生长过程后,才逐渐地转为同化产物的输出,转化为代谢源。所以,茶树叶片的生长过程存在着同化产物的代谢库与代谢源的变化过程。同样,作为叶片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施钾水平对茶树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沙培盆栽方法,以“瑞香”品种的10月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5个钾处理浓度,分别为0、100、200、600、2000 μmol·L-1,每周浇3次含钾营养液,15周后,分别测定茶树植株根、茎、叶中Ca、Cu、Zn、Mn、Mg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影响茶树对矿质营养元素吸收与分配.当缺钾(供钾为0μmol·L-1)时,茶树叶片Ca、Mn的含量明显高于茎部和根部,Mg、Cu、Zn含量均在根部最高.Ca在叶、茎中的含量与钾处理的浓度均呈负相关,在根部则呈正相关;根部Cu、Zn的含量与钾处理浓度均呈正相关,而茎、叶中均呈负相关;Mn、Mg在根、茎、叶中的含量均与钾处理的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茶树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观音、黄旦、毛蟹等9种茶树品种一年生有性系苗和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对茶树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的根、茎、叶中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内生细菌数量在茶树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侧根〉主根〉茎部〉叶片。器官间内生细菌数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茶树有性系后代和无性系品种器官间内生细菌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31.9%。茶树有性系后代的侧根和主根的内生细菌数量多于无性系茶树品种;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茎部和叶片内生细菌数多于茶树有性系后代。  相似文献   

15.
茶树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器官,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是现代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对茶树不同叶位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旨在了解茶树叶位间叶绿体结构的差异。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为茶树品种“槠叶齐”的一芽五叶新梢,第一叶(顶叶,余类推)已全展  相似文献   

16.
1.茶树在水培法下,2小时内即能吸收磷素。 2.茶苗在子叶期间.无论它有无子叶,均需向外吸收磷素,但无子叶的吸收得更多,因此,播种前必须施用基肥,否则会影响子叶期间的幼苗生长。 3.茶苗的子叶,不仅有贮藏原有物质的作用,而且还能将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起到运输作用。 4.茶苗在相对休眠状态所吸收的磷,在体内的分布是:无论有无子叶的,均是:根>茎>叶。在生长状态所吸收的磷在体内的分布是:①有子叶的:根>叶>茎,无子叶的:叶>根>茎。 5.无论是在嫩叶上或在老叶上,进行根外追磷,茶树均能吸收。但是追施在嫩叶部分的吸收效果更好。 6.幼龄茶树从4—12月均不断地吸收磷肥,其中出现两个吸收高峰:一个是6—7月间,另一个是12月份。这说明磷肥不仅要分次施用,而且应该以两个高峰期前一个月作为主要施磷期。  相似文献   

17.
在了解“茶树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物”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他的生态因素;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去认识茶树的特点与发挥它的最佳生产效能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现从两个方面讲。一、茶树的生态因素茶树的生态因素是指以茶树为中心的周围其他各个有关的因子,习惯上把它叫环境条件。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以相应的外界环境因子作为生存条件;为适应这些环境因子而形成种种习性,如果这些因子发生变化,茶树就要改变自己的某些形态、习性以及生理机能等去适应。倘若不能适应,就会为环境所淘汰。环境因子中对茶树生长发育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在生长季节里,引起茶树出现休止现象的原因,假说很多。苏联的巴赫达兹~([1])认为,新梢的生长和休止是茶树的遗传特性,是生长的节奏性表现。日本的中山仰~([1])认为,休止是因为芽要经过充实,并进行新叶和茎组织的分化和形成。印度的 Bond~([2])提出了“瓶颈”理论,他认为新梢生长到一定阶段,嫩茎维管组织的横切面缩小呈“瓶颈”状,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向上输送,造成休止。Barua D.N.~([2])也认为,“瓶颈”是造成茶树休止的直接原因。刘宝祥~([3])认为,茶树新梢叶原基分化有一定阶段性,休  相似文献   

19.
茶树是以收获鲜叶为栽培目的的,采摘是茶叶收获的主要手段。研究采摘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生化反应对指导合理采茶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作者对采摘茶树与自然生长茶树的生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阐述采摘对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茶树95%的生物产量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取得的,而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最基本的部位,故称为茶树的营养器官。长期来人们对采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利用合理的采摘技术措施激发茶树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采摘解除了茶树新梢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了侧枝和芽叶的生长,同时也打破了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理平衡,从而引起茶树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果不采摘,茶树生理机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新陈代谢只能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有机物质的积累相应就少。因此,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大面积种茶的,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为主。前者是从云南引进;后者是在海南五指山区采集野生茶籽,或者直接剪采野生大茶树插穗,就地扦插繁殖的。它们都是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叶种茶树,有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又由于原来生长地方的具体条件不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