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濉溪县气象局气象资料和柳丰种业、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的数据,分析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增产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濉溪县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返青后气温持续偏高,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日照充足,灌浆期气候条件优越,穗粒数、千粒重增加,是小麦产量实现新突破的主要原因,其产量突破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2.
利用桓台县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将群体变化动态、灌浆速率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对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播种质量提高;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小麦生育期提前,但前期干旱影响亩穗数提高和中期低温影响穗粒数提高;小麦灌浆期提前,粒重增加,但连续干热风不利于小麦灌浆。  相似文献   

3.
2014年济阳县冬小麦灌浆~成熟期出现了干热风、降水不足的不利气象条件,导致该县冬小麦提早成熟,但仍然取得了高产。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济阳县2013~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实测资料,与历年、2012~2013年相应气象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小麦生育年度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小麦提前成熟但产量仍然较高的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小麦越冬前积温足,墒情较好,光照适宜,苗情好于往年;返青~抽穗期气温偏高、光照充足、灌溉及时,使得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快速,群体发育明显;灌浆期间,适宜的气象条件使得小麦灌浆速度达到最大且灌浆饱满;5月下旬高温天气多,促进了冬小麦早熟。  相似文献   

4.
淮北小麦生育期间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制定濉溪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濉溪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冬前生长阶段、越冬阶段、返青-拔节、拔节-孕穗、抽穗-灌浆)的日照时数、温度、降水量等进行研究,确定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指标。[结果]濉溪县小麦全生育期为240d,需0℃以上积温1700.0—2400.0℃·d,光照1300.0-1600.0h,降水量400.0mm;淮北地区光、热气候资源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而降水略显不足;该地区光热气象因子年际间变幅较小,而降水量年际间变幅较大。[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的适宜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5.
利用商丘市1964—2010年气象资料和1985—2010年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区试记录,确定各年型适宜播种期、气象学越冬期、生产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依据1985—2010年的小麦产量统计结果,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气候产量和光、温、水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日照时数的减少,该区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成熟期呈推迟趋势,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呈提前趋势,致使小麦全生育期和越冬期缩短、灌浆期延长,产量受气候的影响逐渐加重。小麦实际产量与生育期活动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高温和干旱胁迫均抑制了籽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粒重降低;其中积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迟播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小麦生育期总体气象条件分析 温度状况:总体为正常略偏高,5月-7月有效积温是1562.1℃,比历年同期有效积温1593℃略高;能够满足小麦生育需求.在6月下旬-7月上旬即小麦抽穗——灌浆期间出现干热风现象,缩短了小麦灌浆时间,灌浆量降低,出现早衰,生育期缩短7-15天.  相似文献   

8.
翟超  周和平  赵健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4):2769-2780
【目的】探索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区膜下滴灌玉米年际需水量、气象因素、水分生产率、作物系数以及生长、生理动态等变化特征,为调整区域作物种植结构,高效节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灌溉中心试验站,通过2013—2015年3年的旱棚灌溉试验,分析4种不同灌水定额300、375、450、525 m3·hm~(-2)(分别用T1、T2、T3、T4表示)玉米年际内和年际间耗水规律、作物系数及生长、生理指标变化,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明各气象因素与玉米需水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玉米需水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年际内各处理玉米总耗水量、生育阶段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2013年各处理(T4—T1)总耗水量为202.69、243.22、317.70、366.99mm;2014年各处理总耗水量为293.81、372.18、466.69、537.13 mm;2015年各处理总耗水量为326.84、401.31、490.76、569.33 mm。年际间,2015年度各处理总耗水量比2014年多5.66%、4.90%、7.26%、10.11%,比2013年多35.54%、35.26%、39.39%、37.98%;2014年度各处理总耗水量比2013年多31.68%、31.92%、34.65%、31.01%。2015年平均温度比前两年高2.6%—3.3%,有效降雨高30.4%—31.2%,相对湿度高11.5%—12.5%。平均温度对玉米播种至灌浆生长期需水量影响突出,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8。玉米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经优化分析玉米生育期灌水量为3 570—6 370 m~3·hm~(-2),产量可达13 061—14 929 kg·hm~(-2)。水分生产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变幅5.92—1.75 kg·m-3之间。作物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变幅在0.51—1.18之间,3年内作物系数在灌浆—成熟阶段最大,其值为1.01,播种—出苗作物系数最小,其值为0.33。【结论】年际内玉米各处理总耗水量差异显著,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在拔节—抽雄、抽雄—灌浆、灌浆—成熟阶段差异显著。年际间各处理总耗水量变化差异显著,各处理生育阶段耗水量在抽雄—灌浆、灌浆—成熟阶段差异显著。气象因素中平均温度、有效降雨、相对湿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太阳辐射、风速、平均温度与需水量成正相关,相对湿度与需水量成负相关。在出苗—拔节阶段,主要气象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和风速;在拔节—抽雄阶段,主要气象影响因素是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在抽雄—灌浆阶段,主要气象影响因素是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对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影响最大。玉米产量与全生育期灌水量成二次抛物线关系。玉米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呈现单峰值变化,峰值出现在抽雄—灌浆期。生育期内玉米株高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加,全生育期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抽雄期。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在灌浆期,叶绿素峰值出现在抽雄期。  相似文献   

9.
在2017—2018年度小麦生育进程中,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相关农技站共监测汇报26次,其中定期监测13期,临时监测5期,应急监测1期,小麦灌浆速率测定7期,及时填报四情监测系统,上报监测简报18期。本文介绍了本年度小麦苗情概况、生育期的天气及灾情,总结了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采取的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对当地小麦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1~2002年气候变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 2 0 0 1~ 2 0 0 2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小麦生育期内 ,淮北地区先旱、暖冬 ,后期低温、光照少 ,致使小麦生育进程出现“三早”(分蘖早、拔节早、抽穗早 )和“三长”(始穗—齐穗、抽穗—开花、开花—灌浆的时间长 ) ,造成小麦的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的降低 ,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1.
为给小麦耐渍品种选育以及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鄂麦006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包括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渍水均导致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的时期渍水其影响程度不一,其中开花期渍水影响最为严重,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渍水还导致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灌浆速率低于对照,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影响最为明显的也是开花期渍水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渍水均导致其旗叶光合作用降低,衰老加快,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开花期为小麦水分敏感期,这一时期渍水,小麦减产53.62%,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2.
房春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30-31,86
以2010-2011年度小麦远程监控监测数据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单株次生根最大值在抽穗和开花期;降雨有利于小麦生长及干物质的积累;日平均温度在25℃左右灌浆速率达到最高;随着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总量的增加,灌浆速率一直在增加,但到5月20日后,随着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总量的增加,灌浆速率在下降。因此利用小麦数字远程监控系统来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灌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苗情由人工诊断到仪器监控诊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2013年濉溪县夏玉米的生长情况与常年进行比较,并分析了该年濉溪县夏玉米生育期的气象要素及其影响,以期为促进该县夏玉米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濉溪县多年小麦产量和相应的旬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表明:正常年份光温水消长与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气候的要求基本吻合,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感不足。小麦播种—分蘖期气象方面的限制因子是降水量,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的限制因子是温度,灌浆—成熟期光照时间、温度、降水量对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气候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气象灾害多而频繁,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波动。生产上要立足本地气候特点,趋利避害,防灾减灾,通过优化小麦种性布局、培肥土壤和规范化栽培等途径,保障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濉溪县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分析了濉溪县2014-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主要为:播种-出苗期涝渍严重,越冬-返青期偏旱,孕穗期低温,灌浆期局地倒伏,叶锈病、赤霉病较上年偏重发生,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回落。  相似文献   

16.
小麦齐穗后,构成小麦单产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均已基本定局,后期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巩固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正常进行,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分析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特点,并提出了小麦抽穗后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根外喷肥、防治病虫害、防旱排涝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以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渭北旱塬小麦品种的改良,不同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呈递增趋势,现主推品种长旱58灌浆期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处于较高水平,日均Pn达11.58 μmol·m-2·s-1,较40年代品种五指麦提高了3....  相似文献   

18.
我省小麦生育后期青枯的气候规律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地处中原,其气候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降雨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在600~12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差异较大。尤其是入春以后,气温回升较快,降雨甚少。但在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期,有时受西风带分裂的小槽东移,或受局部地形影响,出现降雨天气,引起气温剧烈变化,造成我省小麦生育后期常有青枯灾害出现。青枯是在小麦灌浆后期遇到高温—低温—高温天气,使小麦突然停止灌浆急死。由于小麦后期青枯使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30%以上。我省1987年属于小麦青枯发生重型年,全省小麦千粒重平均降低2.4克,百泉3039、偃师9号等不抗青枯品种千粒重降  相似文献   

19.
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光  陈若礼  张存岭  陈锋  杨义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通过小麦灌浆动态与气候条件的平行观测分析,探讨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和气候因素对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增长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灌浆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6~18 d,千粒重增长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拟合,灌浆速率可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小麦相对灌浆速率与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水气压呈抛物线关系,过高过低对小麦灌浆均不利;与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日平均气温在16.9~23.5℃,日照时数多,气温日差较大,对小麦灌浆有利。生产上既要重视前期管理,使麦株个体健壮,群体合理,贮存较多有机物质;又要重视后期管理,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漯河市6年3地种植的7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8年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灌浆末期千粒质量最高,2019—2020年灌浆始期及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积累均较高;临颍地区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最终千粒质量最高;漯河市年际间、不同地区间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差异均显著;粒质量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是影响漯河市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高气温是主要限制因素;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保持一定时,最高气温每提升1℃,千粒质量增加1.63 g。因此,选择灌浆速率较快、灌浆快增期时间相对较长的品种,同时注意协调穗粒数及有效穗数是提高河南漯河市小麦产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