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同时明确了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04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2004年在吉林、黑龙江两个粮食主产省先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1个粮食主产省、自治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并主要用于鼓励粮食生产;其余地区总体上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沿海及其他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近代土地变革历程的分析,得出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依靠和参与社会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逐步或一次性的取消农业税和对种植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将极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增收,但同时种植粮食的效益将显著提高,农民有权力争的应有的土地和乡政府的职能转变问题将是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妍颖 《种子世界》2021,(9):0177-0179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重要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也与当前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提高农用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持续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该制度实施来实现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农用土地的生产价值。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在 2016 年开始试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 2018 年、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对具体试点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部署,2020~2021 年,澜沧县将累计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 27 万亩,每年实施 9 万亩。全面深入理解农业耕地轮作休耕的现实意义,实现农用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利用,提高土地生产价值已成为澜沧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降低。农业从业人口和农用耕地逐年减少,农村人口中又以文化素质较低的中老年人为主,小规模经营方式已不适应苏州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在以适当的方式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提升苏州的农业生产水平,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年限的延长,农用土地有逐年退化的趋势,已成为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土壤质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和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改良利用耕地土壤将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方向。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目前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土壤肥力,保护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对受损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以保证本地区耕地土壤资源为子孙后代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即产业结构发展引导的村域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布局,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由研究可得,土地利用规划中需改革规划思路,突出产业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战略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实施,农村财务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农村财务的管理方式面临着改革与调整。着力建立健全“五种”机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监督制约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已成为当前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运行状况,找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翔实资料,笔者对安徽、山东等5省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研资料、数据和典型案例,利用已有的实证和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对调研资料和既有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经营规模偏小、土地资源紧张与抛荒、经营效率低下并存、产权所有权主体不够清晰、使用权不够稳定、土地流转市场配套缓慢、运转不够规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土地调整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税取消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与对农地耕作的态度的列联表分析表明,土地调整并不存在必然性,但其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农业税取消前后,家庭收入水平与对承包土地的耕种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农业税取消后,农户家庭土地流转的意愿降低。  相似文献   

9.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中国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中国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发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采用资料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规划主要指标实施、用地结构与布局、规划实施管理和用地节约集约程度等4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实施情况较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到了维护,但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部分规划指标未能得到落实,部分新增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同时规划的未来适应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结果提出了及时启动规划修改、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开展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政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家农业政策是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对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国家农业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中国的环境及其保护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影响。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中国农业政策通过改变农户生产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目前对农业环境影响较大的农业政策有粮食安全政策、土地政策、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政策、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环境政策。通过对这些政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要提高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实施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一体化,深化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制定激励政策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污染监管机制,重视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等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粮食安全、土地供需矛盾等重大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此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集约技术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城乡结合部农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加强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cap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s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land u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vitalize China's land resources, change land use and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With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p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ought by capitalization have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discusses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land and land quality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logic of the capital itself,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subject and the fragi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reupon authors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in terms of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in diverse 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and green finance, with a view to resolving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and realizing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农业措施对农田土壤碳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耕地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使耕地成为有效的碳汇成为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焦点。本文对近年来各种农业措施,如耕作方式,施肥措施,种植制度等对于土壤碳固定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总结了当前的农业土壤固碳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农业措施对于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和深化的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将来的研究及农业固碳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庄河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289-392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现状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庄河市农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农业布局进行分析。本研究进行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确定了用于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7个评价因素。其次,分别就这7个评价因子做庄河市农业土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分析。再次,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制图单元为评价单元。然后,利用土壤质地、灌溉保证、交通状况等7个评价因子的图形资料和有关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因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得到庄河市宜耕地、宜林地、宜牧地及其各分等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庄河市宜耕、宜林、宜牧地面积分别为:1369.34km2,1639.91km2,764.75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28%、43.45%、20.26%。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对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在1995-2008年间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采用熵值法计算分析历城区统计年鉴资料(2000-2009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5-1998年)和实地调查资料的有关数据,利用GIS、SPSS等相关软件,结合协调系数,研究1995-2008年间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值和协调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集约值较高,发展态势良好;农用地集约利用协调系数较高,生产协调性较好。通过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中的投入方面、产出方面、土地利用方面、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在研究期内,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较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下降,说明农用地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明显增强;农用地的产出效益在逐年上升,但北部平原地区高于南部山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耕地在北部平原地区较少;协调系数在研究后期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测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78-283
为促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在对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测算模型,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以及对不同区域不同农产品品种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进行量化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7.3hm2;大中城市蔬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平均为0.61hm2;棉花为21.42hm2,苹果为0.37hm2。散养生猪平均适度规模为388头,绵羊为234.8只。另外,对不同农产品品种,测算了各省不同的适度经营规模。为加快中国农业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农民转出土地、创新合作社的机制、形成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阐明土壤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深度下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花溪河流域中凯掌水库周边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草地、河滨带、水田、旱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全氮、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状态下土壤不同形态氮素空间分布特征、氮素的组成比例以及氮素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水田、旱地)土壤全氮含量均值高于非农用地(草地、河滨带)垂直方向上呈“表聚”现象,整体呈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特征;硝态氮受农业活动影响,农用地含量要高于非农用地,在垂直方向上在农用地中变化幅度较大,整体呈随着深度而减少的趋势;铵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差异不大,在垂直剖面上整体较为稳定;对比硝态氮及铵态氮在无机氮中的占比,表明研究区土壤无机氮主要以铵态氮为主;研究区各环境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各氮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pH与氮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农用地土壤氮素含量普遍高于非农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氮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及城市问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虽然各地农业发展仍保持增长态势,但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匹配程度略显不足。本研究利用全市16个市辖区2009—2015年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农业经济状况为指标变量,首先计算时空不同维度上的水土匹配程度,然后将各区的水土匹配情况与农业经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市的水土匹配系数在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逐年减小,总体呈现条带状分布,区际间的水土匹配系数也有明显差异,东部整体水平好于西部,南部好于北部地区,水土匹配状况较好的地区有大兴、顺义和通州,而城六区略差;并且水土匹配系数与农业经济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本研究中给出的水土匹配情况的技术框架简单可行,并且其结果也可为各地农业未来发展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近十年来福建省农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福建省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将农用地系统中储存和流动的不同种类的能量转化为同一标准——能值,计算福建省近十年农用地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工业能值投入产出比、农用地环境负载指数,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5个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的指标数值,并利用上述5个指数对福建省近十年来农用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用地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变化明显并呈下降态势,与其他地区相比,福建省的农用地的能值利用率相对较高。工业能值投入产出比数值逐年减小,呈下降趋势,农用地对工业能值投入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环境负载指数呈波动性上升特点,农用地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综合表明农用地开发程度越来越大,系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