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桑前  李瑞 《江苏蚕业》1993,(3):11-15
试验认为,生产中稚蚕期采用人工饲料育,由于蚕儿摄食性、发育整齐度好,蚕体质强健、发病少,有利于共育;饲育成绩和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无大差异。采用稚蚕期1~3龄一回平板下层给饵饲育,操作简单,劳动生产效率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还可调整养蚕布局,不需配备稚蚕专用桑园,能提高桑园产叶量,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家蚕壮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不同添加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国内已在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日系原蚕稚蚕饲育及杂交率检验等方面得到大面积使用并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家蚕全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在饲育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壮蚕期人工饲料的食下量张种在100kg左右(干量),特别是5龄蚕期要占全龄人工饲料食下量的85%左右,因此,饲料费用高,是制约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不影响饲育成绩的前提下,研制适合家蚕(现行品种)壮蚕用低成本人工饲料, 可大幅度降低饲育成本.根据壮蚕期的营养需求,在壮蚕用人工饲料中适量添加廉价的桑树绿枝粉,成为研制低成本饲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家蚕低成本稚蚕人工饲料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日本SS-2515家蚕低成本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品种及饲育特点,对原配方进行了较大改进,经皓月×菁松 等5个蚕品种试验,新研制的低成本人工饲料,稚蚕各项饲育成绩均比原配方有显著提高,比原配方更适合饲育我国现行品种,而且饲料成型 效果较好,可采用切条饲育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5.
著者为了谋求人工饲料育的低成本与省力化,在无菌室和普通蚕室对稚蚕期(1—3龄)人个饲料一回给饵的蚕进行了大量饲养。关于此生产法的安定性已进行了病理学的探讨(松原等1989)。人工饲料育中,开发饲料与饲育方法关系极为密切,两者不能简单的分离。著者认为在普及饲育方法中,有必要探明饲料种类与饲育法的关系。为此,本研究在普通蚕室中为其向养蚕现场普及稚蚕期(1—3龄)人工饲料一回给饵育,使用市售的2种饲  相似文献   

6.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及饲养成绩的调查时,常用的指标是收蚁24h疏毛率、1~3眠眠蚕体重、眠起蚕率、减蚕率等,用上述指标大体可以来判断饲料配方的优劣、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养成绩的好坏,人工饲料稚蚕共育技术能否在蚕茧生产上推广应用,稚蚕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是关键之一,即使是收蚁24h疏毛率达到100%的蚕品种,在随后的龄期中,因品种、饲料及饲育技术等原因,其个体间发育整齐度仍有出现很大开差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仅靠上述调查还难以全面反映家蚕生长发育动态情况。在与生产应用相接近的小规模试验中,通过定点逐条调查蚕体…  相似文献   

7.
线性规划法设计普通蚕品种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保证蚕的食性和饲料防腐性的基础上,以线性规划为主要手段设计出稚蚕人工饲料配方,再通过饲育试验进行筛选,得到成本低、饲育成绩优的适于普通蚕品种的人工饲料新配方。  相似文献   

8.
《江苏蚕业》2017,(4):5-7
优食一号蚕品种稚蚕采用人工饲料饲育比稚蚕采用桑叶饲育全龄发育经过延长23h,kg茧粒数、张种产茧量、茧层率、良蛹率以及茧丝质检验成绩中的清洁、洁净和鲜毛茧出丝率似有下降趋势,但差距并不十分明显。认为该品种对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较为适应,建议在推广过程中,加强分户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 人工饲料导入稚蚕饲育,已历时10年以上,在稳定蚕作,省力化养蚕以及扩大饲育规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为了确保今后蚕茧生产的基础,期望实现低成本养蚕,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等的新技术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 我所自1974年试验人工饲料养家蚕取得成功以来,研究了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探索了营养条件对蚕儿成长的影响,同时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方法亦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有关稚蚕人工饲料育、壮蚕桑叶育饲养技术的一些试验结果和饲育成绩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11.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养蚕业,目前依靠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蚕桑生产在家庭收入的比重,蚕桑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方向发展。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是上述养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实施的不同形式小蚕共育,有些地方在组织管理上、桑叶采摘、蚕病防治、分蚕等方面存在许多难题。通过实施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能解决稚蚕饲育技术要求高、对叶质要求严、蚕病防治难、饲育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达到3龄蚕在进入养蚕农户后好饲养、蚕病…  相似文献   

12.
家蚕人工饲料稚蚕饲育技术简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亚平 《北方蚕业》2001,22(3):34-36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是现代化蚕业的象征.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意义在于:养蚕可以不受季节与自然条件的限制,可有效防止稚蚕期蚕病感染,提高共育质量,对调整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减轻劳动强度、增产桑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研制成功家蚕人工饲料后,很快实现了产业化 ,在养蚕与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我国对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研究,也有近三十年历史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预计在今后五至十年,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将在我省及全国得到不断推广,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蚕业的重要组成.结合我省四年来农村稚蚕人工饲料育中试实践,将现阶段饲育技术简介如下. 1 家蚕人工饲料的组成及加工调制 1.1 家蚕人工饲料主要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玉米粉、桑绿枝粉、纤维素、成型剂、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几十种成分,根据不同配方组成.人工饲料又分为稚蚕饲料、壮蚕饲料和原蚕饲料等.成品人工饲料形状有粉体、湿体、颗粒等,其中以粉体饲料使用最为广泛,运输及保存十分方便.人工饲料依据其中使用的不同成型剂,在饲料价格及特性上各有特点,如采用卡拉胶或琼脂作成型剂,饲料价格较贵,在采用条状饲料喂蚕时,可以采用机械方式切条,给饵工效很高,适合大批量稚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以淀粉作成型剂低成本人工饲料,价格低廉,缺点是饲料发粘,切条、给饵操作较费时费力,在没有专用给饵机械时,只适合小批量饲育(批量不超过50张种为宜).我所研制出的含桑绿枝粉的稚蚕粉体人工饲料,就有上述两种类型.一种以淀粉为成型剂,5元/kg,另一种含卡拉胶,10元/kg. 经我省四年来大规模中试,上述含桑绿枝粉的稚蚕粉体人工饲料适宜蚕品种多,蚕儿发育较整齐,分到农户改喂桑叶后,饲育成绩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天蚕人工饲料及饲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蜀嘉  王福贵 《蚕业科学》1997,23(4):221-225
研制出实用的天蚕人工饲料配方,其蚁蚕吃食率达94%以上;查明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最佳环境为温度28℃、湿度90%~93%、全部遮光黑暗的条件;确立了合理的饲育方法,即1~2龄人工饲料混合饲育,3龄分发给农户改鲜叶单头有既防病又省力;找出了室内有营绿色茧的感光时期和时间,以及简便易行的感光方法。连续4年用上述方法人工饲料共育15万头,结茧率达70%。  相似文献   

14.
丁志强 《中国蚕业》2001,22(2):37-37
稚蚕是充实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齐一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概括地说明了养好稚蚕对蚕茧丰收的重要意义.根据生产实践证明,实行稚蚕共育是养好稚蚕的科学方法.由于稚蚕共育,十分有利于消毒防病,减少蚕病的危害,一般蚕病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据近年来通州市实行稚蚕专业饲育和企业化经营方式,集中饲育至第3龄或第4龄后分户饲育壮蚕,受蚕病、农药中毒、鼠害等损失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不同蚕品种对稚蚕人工饲料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广西区几个生产上常用蚕品种(杂交种:两广二号正交、两广二号反交;日系原种:湘晖、7532;中系原种:芙蓉),用不同含量的桑叶粉和蛋白粉配方的人工饲料进行饲育,调查比较了不同蚕品种收蚁后24h的疏毛率、3龄起蚕体重和存活率三项指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反交和正交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优于其它三个原种,24h疏毛率,两广二号反交种为86.44%,两广二号正交为79.11%;3龄起蚕体重,两广二号反交为13.66mg,两广二号正交为13.79mg;在稚蚕存活率方面,两广二号反交为70.06%,两广二号正交为77.17%。从这次对1~3龄不同蚕品种的饲育成绩的比较中,杂交种中两广二号正交和反交种较适合于稚蚕的人工饲料饲养,优于原种。  相似文献   

17.
不用说,家蚕实用的天然饲料是桑叶,但最近新出现了蚕的人工饲料。因为人工饲料的技术,使蚕的营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营养学发展同时,人工饲料的组成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工饲料育的技术体系。人工饲料的稚蚕饲育技术是使蚕茧生产现代化、合理化的革新技术,所以在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方面,现在正在推广适合稚蚕饲育室的人工饲料稚蚕共同饲育技术。此外,原蚕人工饲料育的推进,也正在探讨中。人工饲料的组成改善、饲料调制等已成为养蚕业的新领域;此外,人工饲料的养蚕技术、蚕病防治以及与此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显著开展,对人工饲料的有效应用寄与很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正> 日本自1960年蚕的全令人工饲料育成功(福田、伊藤等)后,人工饲料育所取得的成绩,随着饲料配方的改良和饲育技术的进步而逐年提高,现已接近桑叶育的成绩。稚蚕人工饲料育已处于普及阶段。著者等,在蚕丝试验场育种部,桑叶育育成的蚕品种中,用全茧量、茧层量特殊重的多丝量蚕品种的交杂种,进行全令人工饲料饲育,在蚕体重、茧重、茧层重等方面,取得过去人工饲料育所罕见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人工饲料的稳定,人工饲料育正在逐步普及。但人工饲料育必须保持高度的清洁环境乃至无菌饲育环境,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确保蚕的健康度。为此进行了饲育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和无菌饲育室微生物发生情况检查法的开发研究。一、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配套试剂盘)的开发研究人工饲料育中,如在稚蚕期采用无菌饲育法,无疑可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蚕病的发生,且可大大减少给饵回数,使饲育操作更为省力。为确保稚蚕不感染,需对蚕在移至开放育时进行体内微生物的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必须具备微生物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夏华×平8稚蚕期用高温、雄蚕饲育标准和常规二回育饲育标准饲养,4龄起蚕开始同时进行32℃、90%高温多湿冲击至5龄第4天,调查其发育情况、眠蚕体重、产茧量、结茧率和死笼率等,结果稚蚕高温适叶和雄蚕标准的适叶区表现最好,为雄蚕饲育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